巧用阅读策略 提升思维品质

2021-09-13 09:40肖香
教育界·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思维品质

肖香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推荐书目,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深度的讨论话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透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不断深化阅读思维,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不仅有梯度、有温度,更有深度。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阅读目标;阅读策略;思维品质

部编版教材更加重视阅读,开辟了“和大人一起读书”“快乐读书吧”“阅读策略单元”等栏目,旨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推荐的书目,并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深度的讨论话题,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1]。笔者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小英雄雨来》为例,谈一谈整本书阅读方法。

一、深度解读阅读文本,准确定位阅读目标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与一篇课文的教学存在较多不同之处。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2]。因此,教师应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以便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

【案例一】

《小英雄雨来》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小说开篇的《雨来没有死》入选四年级下册教材。六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是在原来单篇阅读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整本书共41个标题,讲述了7个完整的故事,第一篇是《雨来没有死》,后面的六个故事分别是诱敌入地雷阵、一起去参军、勇救杜邵英、智救八路军、夜送鸡毛信、加入战斗。每个故事都能独立抽出,成为一篇完整的小说。每个故事又都相互关联,从不同侧面塑造了雨来的抗日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的定位来自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分析,笔者先后对比了不同的版本,了解了创作背景,梳理出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阅读目标。

第一,感受英雄事迹。《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冀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情景,读着读着,学生会对雨来的顽皮天真会心一笑,也会对雨来的机智勇敢点头称赞,更会对雨来的英勇无畏感到由衷敬佩。书中,雨来的故事一波三折,吸引着读者。学生随着雨来一次次历险、脱险,感受到雨来的逐渐成长,与书中人物同呼吸,这正是他们阅读的兴趣所在。

第二,汲取精神力量。管桦说:“一个不能崇拜自己英雄的社会,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一个不懂得珍惜自己英雄的民族,是一个缺乏民族精神和志气的民族。”[3]阅读这本书,学生会感受到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对雨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书中始终贯穿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第三,品味语言魅力。作家管桦的语言生动形象,他运用大量的白描手法,细腻刻画了雨来及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雨来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语言、心理、动作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读起来犹如电影般历历在目。反复阅读、品味,学生能从书中学到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4]。

为使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其他阅读者对话,笔者将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确定如下几个方面:(1)“趣”,了解这本书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法”,随文批注,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3)“悟”,结合具体事例及细节描写,让学生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4)“品”,运用重读、对比等策略,品味作品的语言文字魅力;(5)“辨”,引导学生思辨,深度挖掘英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深入领会编排意图,巧妙采取阅读策略

统编版教材编排体系中的最大特点是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这样的编排体系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让课堂内外阅读教学相互渗透,连成一体。“快乐读书吧”的编排正是这一编排意图的体现。教师浏览每册教材不难发现,“快乐读书吧”中的书目都是对前面单元阅读的延伸。这种延伸不仅是对内容的延伸,还包括对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能力的延伸。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应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认真研读教材导语页中的语文要素,运用“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导语”等助学系统中的策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案例二】

(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河沿上响起了枪声,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齐读第一部分。”在学生朗读后,教师提问:“‘红绸子‘红鸡冠花,这大片的红色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流血、牺牲。”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多么悲壮啊,作者用红色调渲染了当时的情境,暗示了雨来可能被杀的遭遇。枪响之后,我们听到的是……”学生齐读第二部分。“这哪里是河水呜咽,虫儿悲鸣,这分明是……”“人们的伤心和哭泣。”教师总结:“作者从色彩和声音两个角度,描写了雨来被鬼子杀害时的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如临其境,感受到浓浓的悲壮和哀伤之情。联系后文,雨来不怕牺牲、英勇机智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所在。像这样的环境描写书中还有很多处,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细细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完成阅读单的填写,如表1所示。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指出,“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并列举了课文《穷人》中的例子,旨在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上案例中,教師首先出示书中两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把目光聚焦于学生阅读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运用此种策略,将课内所学的阅读策略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方法,更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深刻探讨思辨话题,提升阅读思维品质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延伸,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教师带领学生读整本书,目的是“滋养生命,推动思维,习得方法,养成习惯”[5]。因此,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有梯度、有温度,更要有深度。除了聊情节、聊人物,整本书阅读还应有主题和思辨类话题,用有深度的话题推动学生思维,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引领和提升。

【案例三】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读书、翻书、交流、辩驳的声音是最美的。”[6]读后分享课上,笔者设计了如下有深度的话题,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探寻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让学生从简单地喜欢故事情节、书中人物到想成为像雨来一样有英雄气概的人。

(1)雨来,一个12岁的少年,小小的身体里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力量,支撑他做出这样的英勇举动?

(2)书中有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多次,是哪一句?(出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着自己的祖国”)

(3)战争年代,英雄是战场上的勇士,他们浴血奋战、精忠报国。和平年代同样不缺英雄,他们又具有怎样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结合之前收集的新时代英雄故事说一说。

(4)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雨来那样与敌人周旋,但我们需要有雨来的机智和坚定;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雨来那样小小年纪投奔军队,但我们需要像雨来那样和伙伴团结互助;和平年代,我们不要像雨来那样上场杀敌,但我们需要有勇有谋、有情有义。这就是新时代英雄的本质。

从书中汲取营养,从书中获得力量,从书中获取精神,这是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阅读这些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教师应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整本书阅读不仅有温度、有深度,更有高度。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季科平,周一贯.共读:阅读教学在新时代的“突围”:《小英雄雨来》“共读交流会”录评[J].小学教学参考,2021(19):7-10.

王瑶.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张婷婷.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吕莉欣.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张敏.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济南:山東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