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1-09-13 09:50田启训
教育界·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思维导图

田启训

【摘要】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现代化教育理念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运用,这对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样都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本文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历史具有知识点广泛、关联性差、跳跃性大等特点,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学习工具,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应用思维导图,真正让其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

在人体大脑的结构中,对人的理性逻辑思维进行控制的是左脑,对人的感性思维进行控制的是右脑,而思维导图能够对人体右脑的潜能进行挖掘,通过文字、图画和符号等方式来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事物。思维导图又被称为思维地图、脑图和心智地图等,是一类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借助外在形式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辅助性思考;主要借助某一个中央的关键词,来引起相应形象化构造及分类思路,同时通过辐射线将所有代表的字词、任务、想法等与中央关键词进行连接,来帮助人们构造出清晰、层次性和关联性强的导图[1]。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还涵盖其他领域的学科知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内容有很多细节和分支,不同的历史事件存在前因后果的联系,这加大了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的难度。学生要想有效掌握历史知识,需要有很高的学科素养,但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在学习中往往存在厌倦、烦躁和抵触等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2]。

首先,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延伸开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泛,学生在学习中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而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根据学习需求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理清学习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以往学习中,学生只是对知识点进行单纯记忆,而借助思维导图能加深对知识的全面认识,掌握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词与中心词,并以关键词与中心词为基础,对相应知识进行联想和拓展,从而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具有显著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目前,很多教师逐渐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思维导图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来合理应用,一些教师虽然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在使用前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与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盲目应用而影响应用效果的情况[3]。

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流于形式和应用片面的情况。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呈现上,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加上思维导图的设计主要由教师完成,而教师对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和创造并没有给予相关指导,也不重视对他们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思维导图应用片面的情况出现。

另外,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普遍存在使用思维导图半途而废的情况。在教学期间,教师可能短时间内没有看到思维导图的效果,加上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存在不当之处,和预期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缺乏耐心,进而放弃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四、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于课前预习,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在历史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了解的过程。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本知识,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能更好地抓住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课前预习环节往往存在学生预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导致预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进行有效预习,促进预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的课前预习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概况,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有整体性感知,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提纲的编写,明确提出预习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抗击八国联军”等具体讲述的内容,可要求学生对各个事件的发生背景、人物、启示与影响等进行总结,这样就能促进学生抓住预习的重点,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和规范的预习,提高预习的效率[4]。

(二)应用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新时代的曙光”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投入教材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并围绕单元内容优化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本课的中心词,并从各个子目录中找到关键词,将其当作思维导图分支,然后整理分支详细的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内容的查找和分析中。

(三)应用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存在对复杂历史知识理解不透彻记忆混乱等情况,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学中,由于其涉及工业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等内容,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教学的目标、内容、环节和方法等进行整体性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性把握;对涉及的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内涵等相关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其进行针对性解读,利用“单元时间轴”“时空坐标”等对相关事件进行解读和呈现,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5]。

(四)应用于总结复习,促进学生记忆和掌握

总结复习是对历史知识点的巩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在传统复习总结中,学生一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使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影响了复习总结的效果。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总结复习环节,能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的过程等,它们是有一定时间顺序的。在总结复习阶段,学生就可以通过时间轴来明确相应的单元要求,清晰认识到它们的联系,在时间轴上标注“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始”“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三大改造的完成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等,并在时间轴的不同部位对事件的要点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复习阶段就能够对其单元要求有清晰和明确的认识,提高复习巩固的效率[6]。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清晰、明确的导图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内涵,在教学中积极、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不断改进与完善此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的高质、高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李淑兰.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读与写(上旬),2019,16(04):207.

郭华平.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6(43):19.

安春苗.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繪制及应用研究:以《鸦片战争》一课为案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03):83-84.

雷玉娟.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10):63-64,67.

张永华.新课标理念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文渊(小学版),2019(03):224.

徐岗.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20(16):58.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思维导图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