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班会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021-09-13 09:57孙道磊
教育界·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养成教育开展策略

孙道磊

【摘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主题班会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为了使学生养成感恩情怀,在组织小学班级管理活动时,笔者以“感恩母亲”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本文从确定主题、开展活动这些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开展主题班会实施养成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主题班会;养成教育;感恩情怀;开展策略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方式,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育人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怀、习惯等,是班主任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而实现这一点,离不开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是实施养成教育的载体。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活动时,教师应以养成教育内容为基础,确定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多样活动,逐步形成良好认知,学会践行良好行为,夯实有效发展的基础。对此,为了有效落实育人职责,笔者开展了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一、依据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学生是养成教育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参与主题班会活动的主体。为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活动主题,由此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发现自身不足,建立正确认知,践行良好行为,实现发展[1]。

以“感恩母亲”为例,不少学生在体验家庭生活时备受母亲的关爱、呵护,却将母亲的关爱和呵护看作理所应当的。当母亲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时,其会觉得母亲不爱自己,从而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这些认知和行为不仅对学生自身和家庭造成了不良影响,还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母爱,使其养成感恩情怀是很有必要的。对此,笔者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时,确定了“感恩母亲”这一主题,准备依托主题班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

二、依托课堂,开展多样活动

多样活动是主题班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养成教育的载体。课堂是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实施养成教育时,教师要根据确定好的主题,依托课堂,开展多样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建立正确认知,践行良好行为。

(一)创设情境,引发关注

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主题班会活动,是以学生对主题内容的关注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创设情境是引发学生关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场景中,还可以使他们自主地进行思考。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之初,笔者往往创设与主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情境中的内容加以关注。

在开展“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活动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慈母情深》微课视频。《慈母情深》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一篇文章。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在观看微课时,学生在动人的画面、感人的语言的影响下,关注到母亲的一言一行,直观地感知母亲形象,或通过迁移阅读经验来感受母亲身上的美好品质。在学生观看微课后,笔者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微课中这位母亲的无私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吗?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主动思考,对母爱进行了审思。

(二)组织活动,引导反思

借助主题班会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其发现自身不足,由此冲击认知,建立正确认知,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在体验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享受到了母爱,但是很少思考自己要为母亲做什么、自己要回馈母亲什么。由此,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劳动技能水平低下,还使自己的情感单薄,影响了健康发展。对此,在实施主题班会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妨立足学生的生活经历,组织反思活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进而使其发现不足并弥补不足。

1.组织体验活动

参与体验活动是学生形成直接认知的主要途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体现了体验的重要性。所以,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认知,班主任可以根据主题开展体验活动。

在开展“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穿鞋比赛”活动。活动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引导他们用绳子将书包挂在自己的肚子前,在书包中放入一些书本以增加重量,同时放入一个矿泉水瓶,由此扮演孕妇角色。之后,学生坐到座位上进行穿鞋比赛,哪组成员用时最少,且书包中完好的矿泉水瓶的数量最多,则为获胜方。大部分学生很紧张,忘记自己是“孕妇”,将书包中的塑料瓶压扁了。此时,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孕妇,不仅要顶着沉甸甸的肚子,还要小心地呵护肚子里的宝宝,可谓身心俱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母亲的辛苦,树立感恩母亲的意识。

2.组织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是学生建立认知、积累经验的主要活动。尤其是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与他人对比,发现自身不足,学习弥补不足的方法。

在“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过程中,笔者结合微课内容组织交流活动。笔者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视频中的母亲每天辛苦工作,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妈妈也是这样的。相信有不少同学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那么,大家有没有做出一些事情来回报妈妈呢?比如,帮妈妈扫地。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反思生活。在学生进行反思的同时,笔者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来减轻妈妈的负担。通过巡视课堂,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妈妈减轻负担,如早上不用妈妈喊,自己到点起床;吃早饭时给妈妈剥鸡蛋;吃饭后,在妈妈刷碗期间,自己主动整理桌子上的垃圾……如此,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同时,一些缺乏帮助妈妈意识的学生在听完小组成员的讲述后,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主动将小组成员作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

在学生合作交流后,笔者鼓励他们说说自己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做这些事情的方法。在学生分享的同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将具体的事情及做法展现在课件中,由此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情况,制订做家务的计划,按照计划体验家庭生活。

(三)组织家庭活动

实践是学生运用知识和经验的活动。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地体验家庭生活。所以,班主任要密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开展家校合作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对班会所得进行运用,由此加深认知、深化情感,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生制订了家庭计划后,笔者鼓励他们将计划表展现给自己的家长,由家长作为监督者和评价者,对学生完成计划的情况进行点评。如记录学生完成某一项计划的时间、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等。家长可将记录的內容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进行进一步的点拨和指导。

综上所述,主题班会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依据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建构正确认知,积累行动经验,顺其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意识和行为,夯实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有效地实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黄芳.开展主题班会 落实育人目标:浅谈小学主题班会课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上),2019(10):248.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养成教育开展策略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