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革命传统作品教学

2021-09-17 21:58王浩荣维东
语文建设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语文

王浩 荣维东

【摘要】革命传统作品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分量很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认为,大单元教学对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具有独特优势,它有利于打破单篇教学的零散烦琐,实现内容统整,有利于听说读写之间的相互借力,便于知识共享和集约教学,有助于“文道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可以采用如下策略:回到历史真实,情境还原学习;依托自然单元,开展集约教学;打破自然单元,任务统整教学;基于单篇精读,开展“1+X”拓展教学;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大语文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

革命传统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语文课程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它不像思政课那样直接宣讲理论观念,也不像历史课那样直接面对历史事实,语文学科借助语言文字及作品这个中介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体可感,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传达文本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品德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作品的分量很大、地位很高。这是语文学科开展“三种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体现。下面我们先对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篇目作一简要统计与分析。

1.作品统计

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作品的具体统计,详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作品如《朝花夕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等,虽也有革命精神的体现,但文本要点和教学重点皆不在此,故未列入表格。

2.作品分析

如表1所示,六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涉及革命传统的作品,占教材所选白话作品的1/3以上,并且在可预期的将来,此类篇目可能还会增加。

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就文体而言,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兼有;就形式而言,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等皆备;就时代跨度而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各个阶段都有涉及。

二、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可以在“革命传统文化传承和理解”层面展开,而非过去单纯的语言、技能、文学教学。大单元教学便于将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材料,开展主题教学和内容取向的教学。

1.大单元教学便于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统整

革命传统作品作为经典名篇,在教材中的分布较为零散,这虽然便于学生高频地接触,但也因此缺乏应有的集中,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力度和效果。而大单元教学则可以进行内容统整、专题聚焦、整体推进。目前革命传统作品的单篇教学存在单一化、碎片化、随意化和重复等问题。鲁迅、郭沫若、闻一多、毛泽东等名家的优秀诗文,自然可以运用单篇教学方式精读细读、品味赏析,但在教学上也往往容易陷入支离破碎的烦琐分析,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大单元教学通过提炼重要主题、问题、观念、原理、策略等大概念,将散乱的知识结构化,将重复的内容统整化。基于大概念,统筹学科知识、技能、策略等语文元素,避免语言、思维、文学教育束手束脚。比如九年级上册、下册第一单元都是诗歌,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两册中的《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风雨吟》这几首诗以及《艾青诗选》,完全可以放在一起构成“诗歌大单元”,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2.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各项语文活动相互借力

大单元教学不但可以实现课程内容整合,也便于撬动教学方式的变革。设计大情境、大主题、大概念、大任务,采用读写结合、专题探究、活动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内容整合,打破原来技能训练的机械分割,实现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活动之间的相互借力。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将听、说、读、写等进行一体化设计,阅读分析文本,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撰写演讲稿、读后感等活动,可以结合文本资源综合实施,这也更符合真实生活中的语言学习和应用,便于真实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迁移。

3.大单元教学便于知识共享、减负增效

革命传统作品往往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教学此类作品时,教师免不了要介绍背景知识和历史事件。对于单篇教学来说,该环节可能要重复若干次。开展大单元教学,几篇课文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就可以一次性学习了解,甚至前后关联互相打通,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融通几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先精讲《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两篇,过程中引入影音资源,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例如,教《黃河颂》时,观看相关演出;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观看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关于抗美援朝的几集,从而拉近学生与抗美援朝这一历史的距离。而后讲述抒情方式的不同,以及相应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自行赏析《老山界》《土地的誓言》,分组完成“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和“学习抒情”的写作训练,达到集约、高效教学的目的。

4.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文道统一”

语文学科向来面临着“内容和形式”“主题元素和语文元素”“思想性和工具性”等矛盾,容易导致“重道轻文”或“重文轻道”的问题发生。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自然离不开“思想”“精神”“人格”“理想”教育,可以有“内容”和“主题”偏向。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即“道”)上,还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语文要素(即“文”)上,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对于此类作品,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从文本的语言、意象、情节、故事、人物塑造人手,通过“以文悟道”“披文入情”的方式,感受文本中洋溢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知识和技能可以作为内容理解的必要支架、工具,这就很好地实现了语文“文道统一”,避免机械灌输、“贴标签”和政治说教。

三、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路径

那么,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大单元教学,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模式、策略或原则、路径呢?

1.回到历史真实,情境还原学习

革命传统作品往往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距学生生活时代较远,与学生隔膜较大,学生很难理解“那一代”“那些人”的一些思想感情和做法;此外,文本特定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对现在的青少年而言也有些陌生。基于这种状况,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宜采取“情境还原法”。比如教学《老山界》,要有一个背景知识介绍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让学生回到那个年代,置身于敌人围追堵截的九死一生的战争环境中,体会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此类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红色歌曲、戏剧等,以及当地的革命遗址、纪念馆、专题展览等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回到真实可感的历史中,从而达到对作品内容的正确感知和理解。

2.依托自然单元,开展集约教学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能无视。传统的单元教学,往往只是内容和形式上有关联的一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单篇教学,没有发挥单元教学的功能;而大单元教学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利用自然单元,实现单元的集约教学。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以及“学习抒情”(写作)和“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可整合为一个大单元进行系统教学。

教材给本自然单元确定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涵泳品味”“把握抒情”“学习批注”“精读”等。教师可以在“革命传统”这一大主题下,设置大任务:“体会家国情怀”“如何精读”;创设情境,通过朗诵、讲故事、写作等形式进行系统学习;最好采用讲读、自读、拓展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3.打破自然单元,任务统整教学

大单元教学既可以依托自然单元,更需要打破自然单元,进行不同单元、不同年级、不同册教材之间课文的重组。温儒敏先生指出,统编语文教材弱化自然单元的主题,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学习方法、阅读习惯等语文要素。教师如何用大单元教学将革命传统作品统整在若干大概念之下,在让学生掌握这些语文要素的同时,将英雄人物的“谋国”与“谋身”相结合,传承和理解革命传统文化呢?这是亟待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既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又了解教材内容在不同单元、不同年级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安排。

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难点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重组。以九年级上册、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内容都是诗歌,可以在内容重组理念下,设置如下大任务:学习朗诵、欣赏并创作精短诗歌;举办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编著以少年成长为主题的诗集。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任务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分小组制作相应的表格。将这组诗歌从作者、篇目、时代背景、主题、风格、艺术手法、共同点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此环节可以重点关注毛泽东和艾青两位诗人:毛泽东作为“领袖诗人”,诗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意象雄浑;艾青被誉为“土地的歌者”,常以散文化语言入诗,感情质朴、寄寓深切、意象新奇;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运用画面抒情,并适当穿插议论。

任务二:开展诗歌朗读比赛。学生可以自行到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进行模仿和改進,有条件的还可以举办年级乃至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

任务三: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可以先从艾青的作品学起,创作完成后,学生互相交换写诗评。这项活动涉及文本理解、鉴赏评价、质疑探究等多项语文能力的培养。

任务四:由课代表收集学生的创作,并排版、编著成包含诗歌和评论的诗集。可以发电子版给学生保存,也可打印成册,作为学生珍贵的中学记忆。

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建构的知识系统、清晰、辨识度高,而且互相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网络,便于吸附整合其他诗歌文本,找到分析鉴赏诗歌的共同规律,增进语文知识和能力。整个初中阶段开展一次这样的诗歌大单元教学,相关课程目标和任务基本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4.基于单篇精读,进行“1+X”拓展教学

以七年级下册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为例,根据教材单元提示和课文提示,本课的教学任务为“理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学习精读”等,教师可以组合杨振宁、丁肇中、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传记进行整合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整理出人物传记这一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基于事实”和“文学性——富含情感”,由此将《邓稼先》中的六个小标题进行分类:

(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引子(文学性)

(2)“两弹”元勋→综述(真实性)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事件Ⅰ·忠厚平实(真实性)

(4)民族感情?友情?→事件Ⅱ·谦虚谨慎(真实性)

(5)“我不能走”→事件Ⅲ·中国男儿(真实性)

(6)永恒的骄傲→结语(文学性)

其次,把握文中一首关键的歌曲《中国男儿》,让学生欣赏“电视剧版”“中国海军版”“华为高管齐唱版”三个版本的《中国男儿》,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从歌词中选一个短语概括邓稼先这位“中国男儿”的一生,你选哪个?学生分组讨论后,认为“只手撑天空”“峨峨昆仑”“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等歌词都比较合适。其中最受学生认可的是“奇丈夫”这三个字。学生结合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对他作为中国科学家的理想抱负、人生选择和“以身许国”等都有较深的理解与感悟。

最后,引导学生基于《邓稼先》的故事,选择另外一位中国科学家,到网上搜集他或她的故事,写一篇人物传记,要体现“真实性”和“文学性”。因为易于模仿,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查询资料后仿写出优秀文章,而后学生传阅分享、互相点评,将革命传统精神和语文技能训练都落到了实处。

5.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大语文实践

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不但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具体包括学习成果展示、宣讲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建党100周年专题活动等,此外还有一些征文、墙报、朗诵、演讲、演出、网页制作等活动,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可以利用学校或班级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必须利用生活中真实的课程资源。比如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北碚区,就有张自忠烈士陵园、王朴烈士陵园、老舍故居、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馆等资源,学校会安排学生参观并进行多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革命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学生明白那些革命人物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他们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平凡的个体践行了伟大的事业。

此外,革命传统教育还可以采取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自古“文史不分家”,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等内容关联度大,可以相互借力、互相补充;物理、化学等理科相关成就也可以为语文所用,如关于嫦娥号探月、火星探测等科技发展,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自然也不能忽视。

总之,大单元视域下的革命传统作品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任务情境为依托,以大观念为内容组织形式,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轴,灵活使用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有着令人惊喜的效果,无论是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素养都有明显提升。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掌握大单元教学原理和策略,广泛阅读革命传统相关作品以及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对革命传统文化要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深厚的积淀,方有可能胜任。

猜你喜欢
大单元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对话”促结构融通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