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多元化”家访实施策略

2021-10-13 13:16王青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实验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28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家园

文/王青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家园联系是实现家园合作的桥梁,家访作为家园联系的一种方式,在情感交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面家访能缩短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距离,提升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教师对幼儿全方位的了解,促进家园互通,使教育效果更加理想。

每年9月是小班新生的入园期,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作为迈入社会化的第一步,多数幼儿在入园后与依恋对象(如父母)分离,会产生焦虑、忐忑不安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做好环境过渡和转变成为小班新生入园的关键点,需要幼儿园与家庭进行紧密配合,家访也是其中一个必要环节。

新生入园家访,作为教师与家长、幼儿的第一次见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幼儿及其父母、家庭的基本情况,增进幼儿与教师间的亲密,减缓入园后的陌生感;与幼儿家长相互熟悉,减轻家长对幼儿初入园时的疑惑与不安情绪,协助家长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本文以我园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小班线上家访为例,从家访前、家访中、家访后三个维度进行“多元化”家访实施策略的介绍。

一、家访前的准备

(一)确定家访形式

因疫情原因,原定的线下家访计划需要做出调整,是暂缓家访?还是另辟蹊径?我与我园小班教研组成员进行了讨论,最终我们一致认为迎接新学期,面对新幼儿,家访是必须环节,不能缓。我们必须与幼儿及家长相互了解,增进情感联络与交流,与幼儿父母交换看法并初步建立家园共识,为开学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准备。

我园针对小班新生家长,发布问卷征集家长对于疫情期家访工作的意见,调查问卷显示,在119人新生家长中84.87%家长表示希望视频家访,13.45%家长希望电话家访,1.68%家长认为可以暂停家访,等疫情结束再进行。最终我园尊重多数家长的意见,针对新小班幼儿开展视频家访。

(二)设计家访过程

一次有效的家访首先应该目的明确,小班新生家访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幼儿、了解家长、了解家庭教育,更是为了与幼儿、家长培养亲密关系,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在设计家访过程时,结合视频家访的特殊性,我园梳理出以下3个问题导向。

(1)如何在家访中准确、便捷地获取我们想要了解到的幼儿信息,方便后续进入深入分析。

(2)视频家访不同于面对面家访,如何使家访变得自然、生动、有趣,发挥教师的优势,获得幼儿的喜爱与家长的信赖,增加亲密感。

(3)如何以家长的需求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长对家访的期待,使交谈更有针对性。

经过小组讨论,我园以让幼儿熟悉教师、教师了解幼儿、家长信任教师为目标,预设了以下家访流程。

序号 名称 内容 意图家 访前(一)发放新生家长调查问卷1.收集幼儿身心发展、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基本信息,针对家园共育、入园期许、家长困惑等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2.结合每个幼儿的调查问卷,生成属于他们的个性化家访计划。1.关注个性需求,精准私人订制。2.以幼儿为中心、家长为主体开展家访活动。家 访前(二)“云”观幼儿园,认识新老师1.在微信群内上传幼儿园环境、游戏活动等。2.上传班级教师自我介绍的短视频,让幼儿认识新教师,并知道其姓名。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认识教师,初步建立班级归属感。家 访中(一)幼儿游戏互动在家访中以教师擅长的游戏、儿歌、讲故事等特长,与幼儿进行互动。增加家访的趣味性,增进师幼间的亲密感。家 访中(二)家长疑问解答1.聚焦家长提出的共性问题,分享解决策略。2.面对幼儿产生具体问题,提出指导建议。关注家长的需求,使谈话更有针对性,减少无效问答。家 访后(一)听取家长意见邀请家长参与家访问卷调研,为班级工作提出新要求。认真落实家长的反馈,加强家园沟通,促进双向合力。家 访后(二)完善家访记录结合调查问卷、现场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完善家访记录,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制订幼儿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三)约定家访时间

在确定班级家访计划后,教师要与每一位家长预约具体家访时间,遵循“尊重、公平、方便”的原则,我园选择以家长提交问卷的顺序生成幼儿名单,教师划分家访时间段,按照幼儿名单顺序依次邀请家长进行自选时间,把选择权留给家长,在提供方便的基础上,也使家长感受到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在家访中设置机动期(空档期),预防个别家长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时间。约定时间确定后,在家访前一天私信提醒家长,让家长有所准备,以保证幼儿及父母在场,顺利完成家访活动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家访中的实施

(一)以儿童视角,建立师幼亲密

1.视频互动——游戏“猜猜我是谁”。

家访前,幼儿已通过视频认识了班级教师,在记忆中有了初步的记忆,所以在家访开始前,师幼互动“猜猜我是谁”的小游戏,可以唤起幼儿对于教师的形象记忆,教师亲切的形象,温柔的语态,可增加师幼间的亲密感。

2.谈话交流——从幼儿兴趣点切入,打开“话匣子”。

教师要善于抓取与幼儿的生活、游戏相关的话题,引发幼儿参与谈话的兴趣。如幼儿A在调查中填写“自己很喜欢运动”,那家访的谈话就可以从运动展开:“你喜欢什么运动?你经常和谁一起运动?运动时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在谈话中让幼儿熟悉教师,获取好感,减缓入园后的陌生感。

(二)以家长视角,提出教育建议

1.聚焦共性问题,分享解决策略。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家长关注的问题、困惑、需求、想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把幼儿作为主体,但在家访过程中,谁是主体?我园认为可以把家长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陪伴者,关注家长所想,鼓励他们同幼儿园一起做好科学育儿。以下是从家长调查问卷中梳理出的两个典型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得出以下解决办法。

序号 问题内容 关键点 解决办法问题一担心他不能适应陌生环境,见不到妈妈会哭。分离焦虑1.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分离焦虑”,这是幼儿步入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安抚家长心态,家长的焦虑也会反作用影响幼儿。2.分析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以幼儿心理需求、安全感缺失、“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为支点,设计缓解方案。(1)梯度入园,给幼儿渐进式适应幼儿园的时间与空间。(2)用温馨的班级环境,与丰富的游戏吸引幼儿,转移分离焦虑。(3)教师用爱去感化幼儿,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建立积极的师幼及同伴互动,消除分离焦虑,建立新的依恋关系。(4)家园齐力,共同鼓励幼儿适应新环境、新伙伴。问题二不会和别的小朋友相处,会闹矛盾,不适应群体生活,担心会被小朋友欺负。儿童以自我为中心1.在班级创设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鼓励幼儿亲社会行为,弱化攻击性行为,善于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多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习交往规则和技能。2.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间的矛盾,理解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宽容地对待幼儿,相信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干预幼儿的社交。

2.面对具体问题,提出指导建议。

在家访中,教师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已对本班幼儿情况进行了大数据分析与个性化了解,例如:小四班共28名幼儿,在生活习惯方面,28.57%的幼儿在家中睡觉时依然穿着尿不湿,14.29%的幼儿在家中经常晚睡晚起,25%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78.57%的幼儿能做到按需喝水,21.43%的幼儿则需有成人督促喝水。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根据每位幼儿的不同表现,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举例:面对睡觉依赖尿不湿的幼儿,教师如何提出指导建议?

幼儿表现 睡觉时穿着尿不湿教师建议结合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婴幼儿时期肾发育不完善,膀胱贮尿机能差,排尿次数多,属于正常现象。小班幼儿膀胱的贮尿能力和括约肌收缩能力已有所增强,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幼儿及时排尿的习惯。用渐进式训练来帮助幼儿脱离尿不湿,学会用语言表达尿意,多给予他们鼓励,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消除因为排泄失误而造成的紧张感。

(三)以教师视角,完善家访过程

1.以游戏互动,为幼儿提供家访愉悦感。

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教师本次家访的初衷是拉进与幼儿、家长的距离,在家访的结尾,教师为每个家庭准备了小彩蛋,在视频中幼儿自行选择,如与教师合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共玩一个手指游戏等,给予幼儿自由宽松的氛围,增强家访的互动性,可以使部分幼儿增加对教师的熟悉,进而产生初步依恋,缩短适应期。最后教师邀请幼儿与家长共拍大合照,留下美好的家访瞬间。

2.以家长评价,为班级工作提出新要求。

视频家访结束后,教师在群内邀请家长进行问卷评价,您最喜欢家访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在本次家访中您的收获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确定是否进行后续家访),建议是什么?虞永平教授曾提到:“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参与者”,家访作为课程的一部分,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责任,所以每一次幼儿园活动我们都需要听到家长的心声。

三、家访后的思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本次家访结束后,我园针对家访的后续工作进行如下思考:

(一)完善家访记录,关注幼儿成长

针对现场家访记录、家长调查问卷,完善幼儿个人档案,可制订班级家访记录手册,对本次家访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文字梳理,后期可供幼儿进行前后对比,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幼儿现有水平为其提出合理化建议,家园同步鼓励幼儿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

(二)结合幼儿需求,开展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者、支持者,家园合作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在幼儿园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在家访结束后,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需求开展相关的家园合作活动,如幼儿自理能力差,教师可以在微信群内发送生活习惯类微视频——七步洗手法、我去上厕所、我会穿衣服等,邀请家长在家中与幼儿同步练习,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开学后通过日常生活环节、角色游戏等增强其技能,还可以开展幼儿自理能力展示,邀请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等。

(三)针对家长意见,认真落实反馈

在家访过程中、家访评价时,如有家长提出了意见与建议,教师务必落实并及时反馈,并虚心接受家长的监督;如遇到教师不确定答案时,要进一步查阅相关书籍及电子资料,分析具体原因后再制订解决策略,落实务必要有理有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有足够的能力来引领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

(四)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班级工作

家访结束后,教师对于班级内家长情况也有了初步了解,在今后的班级活动中,可充分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如幼儿A的爸爸是警察,幼儿B的妈妈是医生,幼儿C的妈妈是银行职员……对于这些有职业特点的家长,可以邀请他们进行家长助教;对于特别热心且时间比较充足的家长,可以鼓励他们作为幼儿园家长志愿者;对于重视幼儿教育且乐于参加班级活动的家长,可推举他们进入班级家委会……但在此之前,均要尊重家长的意愿。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访可以拉近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家访不仅仅是一个访谈,更是一种家园双向互动的活动,是家长与教师建立家园共识,达成信任、友好的伙伴式关系的开端。成功的家访不仅可以做到问题沟通与解决,情感联络与交流,还可以促进家园形成教育合力,有助于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绿家园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