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三步走”教研
——科学区推进小记

2021-10-13 13:16张久妹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三步走教研创设

文/张久妹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幼儿园

园本教研的实质就是围绕幼儿园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并通过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是教研的主体,促进师幼发展是教研的直接目的。本学期,在科学区研究过程中,我尝试以问题为导向,从发现并明了问题、针对问题找策略、观察跟进动态化这三步推进,接下来谈谈我们的做法。

教研第一步:发现并明了问题

了解当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是教研第一步。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线上教研的方式与教师们探讨了科学区当下的问题。交流前两天我抛出了以下话题,期望教师们做有准备的研讨。

上学期本班有无科学区?如果有,现状如何?

你理想中的科学区幼儿活动该是什么样子?

目前的幼儿活动状态你是否满意?

你对科学区的创设是否存在困惑?

通过交流,教师们最后归纳出了以下问题。

(1)形式化,只是满足了班级区域数量,仅有两个班级有单独设置的科学区,大部分班级科学区材料与数学区材料是混合的。

(2)幼儿兴趣难以持久,玩一会儿就走了,无法继续深入。

(3)只投放简单探索工具,如:放大镜。用放大镜看什么呢?缺少支持探索的材料及内容。

(4)不知道投放什么材料,材料缺乏情境性和趣味性,无法吸引幼儿。

(5)教师本身科学知识贫瘠,无法进行科学知识方面的指导。

我把大家的问题大致分为这三类:教师本身科学素养、科学区材料投放与创设、教师对科学区的指导。所以接下来针对这三个问题找策略,问题在哪里,教研便在哪里。当我们切实改变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主动性会得以更好的发挥。

教研第二步:针对问题找策略

策略一:多学习,提升教师认知经验。

这里的认知经验指两方面,一是关于教师本身的科学知识;二是关于科学区创设的经验。

首先是关于教师本身科学知识的提升策略:

疫情期间,很多园在空中课堂中推出科学小游戏,一般都配有科学原理说明,这成了教师们最易得到的学习资源。

通过现代媒介搜集科学小视频,把自己当作儿童去学习。

所有教师参与到搜集并整理科学小游戏的行动当中,一方面形成园内游戏资源包,另一方面在整理过程中内化、提升自己的科学知识经验。

其次是关于科学区创设获得相关经验的途径:好书共读和网络学习。具体策略如下:

(1)留白的学习计划。

(2)将可预知的学习内容安排到阅读计划表中,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创造性课程》,还有一些留白的部分学习什么呢?我开展园内骨干教师轮流领读活动,领读人同时也是主持阅读沙龙的负责人,人员基本确定,内容留白。

(3)紧扣问题的内容。

第一,共读全市推荐的三本好书。

第二,重点谈谈借助网络优秀资源进行学习。

①“明师课堂”关于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如:《科学领域的解读》《科学案例解读》等视频。我们组织教师将部分学习内容录制生成二维码,目前成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②除了“明师课堂”还有哪些呢?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领读人会搜集相关的资源进行学习,用理论伴随实践。如:教师发现幼儿在科学区无法持续深度探究,领读的教师就搜寻相关资料,我们在《幼儿100》发现一篇《幼儿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问题及对策》,当然也包括案例的分享,这些都是我们本学期教师学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杂志、优秀公众号文章、园长群推荐文章等。

③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购了实用性强的关于科学区案例指导的书。

教师们学习的主动性已是显而易见。

第三,边学边思的方式。每一个领读的人要先行学习,梳理出问题式的阅读提纲,经推敲把关后提前两到三天发给教师,教师们则根据学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这样边学边思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以往的任务式读书。

策略二:初创设,“观、研、思、调”并进。

如何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让学到的东西落地生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整理、制方案。

把学到的东西先做整理。比如:针对不知如何投放材料的问题,我们先后做了两次材料的梳理,一是各班结合主题及本班实际梳理适宜的材料;二是业务园长会议后,以年级组为单位再次进行细化整理。这一整理过程基本解决了教师对材料无法下手的困惑。另外,我们还将学到的如何创设科学区的知识用到制订科学区创设方案之中,从方案中便能看出教师前期学习的成果。

2.观现场、研中思。

我园主要采取园级观摩与班级随访相结合的方式。

一个阶段内,我们在科学区按计划进行了三次不同侧重点的园级观摩,每一次我们都会基于现场进行研讨、交流,然后实践、调整。

在这期间,我会经常深入班级进行随访,关注每次园级观摩后教师的行动力。因每一次观摩后都会发现班级的一些问题,所以各班基本都会有调整,什么时候调整,调整了什么,调整得怎么样,这便是我随访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

观摩重点:

科学区的大环境布置,如柜子摆放是否合理,是否有留白环境供幼儿展示学习痕迹,各小区的划分等。

亮点:

(1)科学区材料不再是简单材料堆积,而是以不同探索活动归类呈现。

(2)各班科学区内容不再单一,出现生命科学区(动植物)、物理科探区等。

(3)科学区布局合理,能保证幼儿安静探索。

(4)提供留白设计的海报,用于发现问题的留白墙面等。

发现问题:

部分材料不适合幼儿当下水平,幼儿难以操作。如:中班拆卸玩具。

第二次

观摩重点:

科学区材料的投放。

亮点:

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有些学生甚至会感觉课堂乏味无趣,所学到的知识也并没有完全理解与融合。但是教师却希望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会大篇幅地灌输学生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种想法与做法,最终也就引发了教学质量的不断降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化教学方式也随之逐渐传入中国。例如:被教师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少教学,多创新”,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实现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1)小班趣味性材料较多,能充分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2)班级材料体现层次性。

案例:中一班在探究物体沉浮的实验中,教师投放了4个不同层次的发现盘。

层次一:多种不同材料:石头,塑料积木,雪花片,大小不同的叶子,泡沫片等,探索物体的沉与浮。

层次二:投放塑料小动物,再提供多种材料如:泡沫板、硬纸板等,让幼儿探索如何使用工具帮助小动物过河,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探索,感知物体的重力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层次三:增加棋子、硬币若干,幼儿可以把棋子放在各种材料上,探索不同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承载量。

层次四:尝试让浮着的东西沉下去,或者让沉下去的浮起来。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索需求。

发现问题:

(1)部分班级新奇的材料种类过多,导致幼儿在科学区不能较长时间对一种探索活动保持热情,总是不断换材料。

(2)有部分材料即使在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幼儿也很少去玩。

第三次

观摩重点:

看幼儿科学区活动现场,从幼儿科活动行为看材料适宜性。

亮点:

(1)幼儿在科学区能自主选择材料,探索兴趣较浓。

(2)教师隐性支持幼儿科学探索的学习支架巧妙。如:可供幼儿自主选择的不同层次任务单。

任务1:用最简易的电路连接材料学习连接,使灯泡发亮。

任务2:原先基础上增添开关,在操作中发现开关的作用,思考开关为何会影响灯泡的亮与不亮。

任务3:投放常见的苹果、小绒球、小铁圈等物品,幼儿在尝试中发现哪些物品可以导电。

任务4:增添电动小玩具,幼儿探索如何使电动越野车转起来,让风车转得更快,探讨不同电池电力的大小。

任务单后面的数字是幼儿的学号,完成的在自己学号上打钩签到,这样的记录方式便于教师了解幼儿活动情况。

(3)记录方式多样有层次。除了表格式的开放及半开放式的幼儿记录本外,我们大班教师给幼儿留有这样的记录方式,红色标签纸记录自己在活动时发现的问题,蓝色则代表解决后的记录,幼儿可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对别人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发现的问题:

活动中教师出现过度指导现象,指导策略不适宜。

每一次园级观摩后,我便进行班级随访,这样陪伴着教师步步前行,我们的科学区在一次次的尝试与调整中逐渐优化。

教研第三步:观察跟进动态化

往年常常忽视这一步:区域环境、材料大致有了样子后,教师们便觉得大功告成,对区域的研究就松懈了,其实区域的创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应观察幼儿在区域中的行为,关注幼儿的兴趣,看到幼儿发展的需求,结合主题活动的推进对区域进行跟进与调整,一个动态的区域才能够促进并推动幼儿发展。

因此,在科学区环境和大致的材料初步创设到位后,我们又搭建以下平台促进教师对科学区的持续研究。

1.科学案例分享。

利用业务学习开展科学区经典案例分享活动,各班提供幼儿活动视频分享幼儿探索学习事例。

2.观察记录交流。

交流了两次教师观察记录后,我觉得教师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是一项常抓不懈的教研活动。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学习了明师课堂里的关于如何撰写观察记录的讲座,这个讲座介绍了不同的观察方式,什么情况下适宜用什么方式,教师们学了也表示挺有收获的。其次,领读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有了这十句打油诗,园长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观察记录》,我期望以此引导教师认真做好科学区的观察,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去分析材料的适宜性,并通过相应策略对幼儿的探究提供进一步支持。

3.组级专题共研。

年级组每周进行一次科学专题的研讨活动,主要探讨主题背景下的本班科学区材料投放,探讨材料的渐进与慢退等。

从园级到年级,我们通过不同层面平台的搭建,改变了以往只做表面环境的弊端,有效促进了教师持续对科学区的关注,这也让幼儿从此爱上了科学区,喜欢上了探究。

教研后记

一学期来,我园寻着问题,通过学习、实践、研讨、反思、调整、观察、随访等多种策略去解决问题,进而使科学区逐渐优化。学期结束,我和教师们对班级科学区推进做了回顾与反思,我们深知,科学区有些问题我们还未深入研究,比如:如何引发和支持幼儿在科学区的深度学习?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科学探索?下学期将继续探讨。

课程里,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教研中,我们是否让教师站在教研的正中央呢?因为我们的教师其实也跟幼儿一样,他们同样需要被尊重、被关爱、被看见!园本教研的路上,愿我们能有更清晰的教研思路,用更适宜的教研方法,共同提升教研的质量!

园本教研,且研且思!

猜你喜欢
三步走教研创设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