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范式构建

2021-11-03 01:56李征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单元整体教学深度教学

李征

摘要:以“问题+”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范式构建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生与成效,聚焦于问题的产生、存在与解决,追寻于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多元与破壁。

关键词:“问题+”;单元整体教学;深度教学;教学范式

“问题+”教学范式即以“问题导向”为特征的,基于问题、基于现象、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为构建深度教学而创生的一种实施路径。以“问题+”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范式构建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生与成效,聚焦于问题的产生、存在与解决,追寻于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多元与破壁。

1.“问题+”目标体系构建

学生要学到什么?应提升何种能力?这些问题指向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忽略教学目标的设定,甚至不去考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和可持续,基于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这一问题,“问题+”目标体系构建,即从单元教学整体目标出发,关照并重构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训练方式便是深度教学不可回避的关键一步。有效教学范式的构建,必须目标先行。“问题+” 教学范式从关注学科的学习目标转向关注人的成长,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具体来说,包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

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舞台天地”这一戏剧单元而言,目标的构建应从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进行梯度设置。

目标体系的构建首先着眼于单元统整下的总体目标构建,在其基础上再转向课时目标的设定。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设定依据单元教学要求、文体特征、文本内容,笔者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了解戏剧相关的文学常识、感知戏剧鉴赏方法、把握戏剧冲突并深入理解主题、能展演剧本并创作剧本。根据单元整体目标体系,再确定课时安排并分解目标。

2.“问题+”教学内容重构

教材是个例子,如何发挥例子的导向性作用,渗透育人目标,对于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单元提供的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重新组合、整合教学内容,活化教材,重新构建教什么。“问题+”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范式中的“教”是指教师活化教材并凝练核心问题、设计问题串、设置学习支架,减少控制、减少讲授,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它不仅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也指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学习方法的分析、思辨能力等高阶思维的培养。

教学内容不是静止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整合学习资源,进行迭代更新。进行结构性教学是以新授教材为基础,以关联教材为依托,即整合各个版本教材的资源及前后联系并以学情特点为出发点来制定学科深度,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心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而以核心问题引领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每册分为六个单元,基本上以阅读板块为主,阅读板块照应着写作板块,每一册书中伴有“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专项内容,也可以说是专题知识配以主题性或项目式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九年级设有专门的“活动·探究”单元,以驱动性的任务为导引,以综合实践为主导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些教师常常忽视甚至是漠视的地方。另外,这些任务群又是统编教材高中十八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与渗透。因此,阅读教学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教学新形样态必然带来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与革新。科学地将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打通课内外阅读,注重单篇阅读与单元训练的结合是今天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和导向之一。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课堂根据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主题,根据内容提炼的主题,七个课时七个鲜明的学习内容,每一课时用一句话概括如图所示:

3.“问题+”教学方式创新

“问题+”与深度学习的关联可以关注三个方面。其一,文本的理解与批判性思维,语文教学不仅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带领学生体验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性理解的能力;其二,根据文本知识建构一种或多种联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的融合与搭架;其三,迁移应用的实际能力,也就是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学习?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建构“聚焦知识点”“生成任务”“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是基于统编教材单元“人文素养”为主题的教学形态,是在单元意识之中的群组联结的阅读教学样态。群文阅读首先是创建阅读的群文并合理组织它们,并在统编教材单元意识下将具有相似性、相反性、关联性、系统性等的文本组建成符合学生学情的学习任务群。而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文本阅读与鉴赏,而是要通过择定、创生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活动·探究”这一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形态加以拓展。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活动·探究”的创设,笔者引入了生活中学生们喜爱的明星演员及热门影视剧,如孙俪对剧本的解读与标注,鼓励学生以演员身份就第五单元中部分桥段进行代入解读,如给《三生三世》中的白浅、《赤壁》中的小乔、《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甄嬛传》中的甄嬛配音的季冠霖对剧本台词的领悟力与展现力,于是笔者借机组织学生通过配音秀活动对经典影视剧片段进行配音。从活动任务的角度而言,阅读教学可以融自主阅读、群文阅读、感知体验、读写联动及实践活动于一体,使兴趣爱好与多元学习行为在课堂中得以生成,这便是基于“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范式的创生性尝试。

如图所示,阅读教学方式主要各类知识类型来设定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聚焦问题点”“生成任务”“实践活动”“创设情境”“项目式探究”多元组成学习任务群。可仿照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生成“活动任务单”,借助小组合作、师生交流、集体展示等语文学习新方式以情境化、任务化、项目式、探究式等方法组织课堂学生学习、思辨、实践、体验。这种由种文、类文、群文阅读构成的阅读教学内容带来了阅读教学课堂组织的变革和教学范式的建构。

4.“问题+”评价体系创建

“问题+”教学范式强调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特别注重培养团队协作与有效沟通、学会学习与学习毅力等深度学习能力。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是一个较为直观的能看到教师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问题的理论。我们知道个人学习、被动学习等几种学习方式在学习效果上是较为不理想的。相对而言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效果不仅有兴趣的调动,更有主动认知和内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判断一节课教学的成效、学生学习、参与、体验、提升的成效则是课堂教学的又一问题。因此,多角度多元化创建评价体系是规范课堂教学的一大环节,而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关注到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效,还要关照到教师、课堂、学生三个维度。

“问题+”教学范式需要学校关注教师的个体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促使教师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师。笔者认为基于“问题+”教学范式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由“教师发展评价指标”和“教师发展评价方法”两部分构成,指向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解课能力等方面,这需要学校层面的引领。

课堂评价体系构建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学,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从“看教师”转变为“看学生”,從“看场面”转变为“看问题”,看学习问题、学习过程性问题。另外,有机地将学生自评与他评、师评等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舞台天地”为例,关于“教读引领课”“体验鉴赏课”和“剧本创作课”课堂评价表如下: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由课堂向外延伸的是教育教学的效能性体现。从教材内到教材外、从学习到生活,课堂的开放性与深度学习至关重要。以“问题+”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范式构建,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以问题为出发点追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目标体系构建”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式之本,“教学内容重构”是范式之要,“教学方式创新”是范式之体,“评价体系创建”是范式之标。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单元整体教学深度教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