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之道

2021-11-03 12:16王新栋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分析思考自我反思深度学习

王新栋

摘要: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典型的数学材料,把握本质属性,采用综合分析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运用多维表征,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并主动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多维表征;自我反思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多维表征、自我反思,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观察、比较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找出共同点,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发现不同点,剔除非本质属性。

(一)在探究新知中抓住新旧知识的异同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旧知识的生长点上催生新知识嫩芽,形成块状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出示问题:李华去商店里购买3个蝴蝶风筝,每个蝴蝶风筝3.5元,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列出算式:3.5×3=?。师出示思考题:(1)这道乘法式子与以前学过的乘法式子有什么异同点?(2)你准备怎么算?写出算的过程,并说明理由。

生:我想3.5元可以表示成3元5角,(3元+5角)×3等于3元×3+5角×3。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9元+15角等于9元+1元5角,最后得出结果是10.5元。

生:我是这样想的,3.5×3可以表示3个3.5相加是多少,这样就很快算出结果,3.5+3.5+3.5=10.5(元)。

生:我把小数变成整数,将3.5元看作35角,35×3=105角=10.5元。

师:那大家能不能将这个想法用竖式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如图1所示):

师:比较以上3种思路,哪种思路更好?为什么?

生:我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来解答。

生:我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解答,然后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方法。

生:我觉得相同点都是把还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不同点是第一种根据乘法分配律转化为整元整角,变成整数加法和乘法来得出结果;第二种方法是转化成整数乘法;第三种方法是转化成整数乘法,并根据积不变规律,得出结果。

生: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最好。我举个例子:如果求3.5×19,用第一种、第二种方法就非常复杂了,用第三种方法就比较简单。

(二)在复习旧知识过程中观察、比较,抓异同点

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对比题组练习让孩子去观察、去比较,抓住异同点,进一步建立块状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用分数乘除法去解决问题之后,可设计题组练习:

(1)果园里有60棵果树,苹果树占    ,苹果树有几棵?

(2)果园里有60棵果树,苹果树占    ,其他果树有几棵?

(3)果园里有60棵苹果树,占全部果树的    ,果园里的果树有几棵?

(4)果园里有60棵苹果树,其他果树占全部果树的     ,果园里的果树有几棵?

(5)果园里有60棵苹果树,苹果树占其他的果树的     ,果园里的果树有几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比较第1题与第2题的条件和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列式有什么异同?为什么?(2)解答第3、4、5题后,你们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理由。(3)比较这5道题,你能总结出解决分数问题的思考方法吗?学生在对比中逐步掌握了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思考方法:首先要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判断是求几分之几的量还是单位“1”的量,求几分之几的量就是用单位“1”的量乘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就是用几分之几的量除以对应的分率或者用方程解。

二、在分析思考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能够迅速明确思考方向,掌握思维的有序性,这体现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笔算乘法例3”一课时,先出示:学校准备购进12箱笔记本作为“六一”儿童节表彰活动奖品,每箱有30本笔记本,每本售价4元。学校一共付出多少元钱?在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获得已知条件之后,教师可做如下引导。

师:题目中的哪两个条件有直接关系?它们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生:每箱有30本笔记本与购进12箱笔记本这两个条件有直接关系,它们可以求出12箱笔记本有多少本,再用每本笔记本的价格乘本数,就可以求出一共需要付出多少元。

生:我认为每箱有30本笔记本和每本售价4元这两个条件相关联,可以先求每箱要花多少元,然后再用120×12求出問题。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一步步思考的,每一步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每个同学在头脑中说一说,然后同桌再互相说。

生:第一步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本笔记本或可以求出每箱要花多少元钱,依据所求问题,去找相关联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然后再求第二个问题。

生:每箱有30本笔记本与每本售价4元、购进12箱笔记本都有关系,可以求出两个不同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综合分析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逐步延长学生的思维链条。

三、在多维表征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操作图表等几何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体验,可以丰富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严密的逻辑结构。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一课时,先出示:李伯伯家有    公顷的土地,种青菜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种青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式子并得出结果: ×   =    。

师:为什么结果等于     呢?

生: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师:为什么?

生:根据书上例题后面的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师: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A4纸,用这张纸表示1公顷的土地,请大家用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方法一起验证   ×   是不是等于    ?

生:我先把这张纸对折一次,其中一半表示1公顷的     ,就是     公顷(如图2所示)。

师:那接下来怎么表示   ×    ?

生:因为  ×  就是表示   公顷的    ,就是把    公顷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   。

师:那应该怎么折?

生:把半张纸再对折2次(如图3所示)。

师:那结果应该是    吧。你们看,这里不是把半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不就是这半张纸的     吗?

生:错了,错了。老师,所求的问题是种青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就是求1公顷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把1公顷当作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您这里是把      公顷当作单位“1”,所以错了。

师:对照折纸过程,进一步说说理由。

生:因为是求种青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就是求1公顷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全部打开这一张纸,大家发现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公顷的     等于    公顷(如图4所示)。

生:把一张纸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2份都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有2个4份,2×4等于8份。

师:大家对照刚才折的过程,说一说  ×  =   的推导过程。

学生面对“  ×  为什么等于    ”这个很抽象的推导过程,往往束手无策。教师采用几何直观教学手段将推导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依托折的过程建立表象,从而深刻理解了算理。

四、在自我反思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做出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做出必要调整,优化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等待,当学生一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入口时,教师不要急着提示,而应该让学生去试错,并在与同伴互相学习中逐步接近问题的核心。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学生依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是直角,很快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对于一般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因为有了推导三角形内角和运用撕角的经验,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推导出来。这时,师问: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很多学生会产生条件反射,马上说:撕角啊!教师微笑不语。学生动手撕角之后愣住了,顿时全班鸦雀无声。学生不断摆弄自己手中的五边形学具,有时与同桌讨论几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五边形割成1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加上1个四边形的内角和,结果是540度。

生:我也可以將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180×3=540度。

生:你的方法不好,你把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他把五边形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跟他相比,你分的图形多,不够简便。

教师不评价,又问:那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按自己原来的方法把图形分一分并填写以下表格(如表1所示)。

把不同的分法及相应数据用表格展示、对比,然后请大家发表意见,同学们发现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易找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内角和的公式。

总之,学生只有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才能准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分析思考自我反思深度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对新疆教育干部培养的分析与思考
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中学生自我反思力的引导
全媒体时代我国老年人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与思考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厘清作文教学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