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2021-11-13 19:12许琳
学习与科普 2021年33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整本书乡土

许琳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逆向设计是由美国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一种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接着确定评估证据,最后设计教学体验的教学模式。这一理论以学生的“学”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提出具体目标,以及证明目标达成的证据,种种的预期都考虑清楚后,再去设计学生具體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授课安排,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放在重要位置,与新课标教学理念不谋而合。[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它将阅读由单篇推向整本、由课内推向课外,呼唤学生主体身份的回归,这种整本书教学使习惯传统单篇教学的教师们感到有些无从下手,而且不同于《红楼梦》这样的传统经典名著,教师们对于《乡土中国》这本在语文教科书中首次出现的学术类专著,可能会产生更多疑问:阅读与研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又应该怎么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温儒敏教授的观点,提出以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1.精简任务,优质达成:温儒敏教授提出书的“类型”决定“读法”。高中生主要是普通的非专业的阅读,因此教学的目的要落在充实知识、扩展眼界和提升素养上。教师不必精雕细刻地去讲,也不必布置过多活动和任务,教学任务指向学生完整的、自主的、有收获的阅读。教师需要做好的是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让学生坚持阅读,学会阅读,最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包含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因此在学生读完后,要有适量的输出,既是对任务达成的检验方式,也给学生一定的表达空间。

2.由粗入细,紧抓概念:虽然整本书阅读不求把每一处都读得透彻,但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应在脑海中形成这本书的主体枝干的认识。对于《乡土中国》的阅读,学生应该有粗有细,由粗入细,对关键概念进行抓取与辨析,通过做批注、做思维导图等方法厘清文章脉络,把一本厚的书读薄,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教师指导、交流汇报等方式,做到补充与完善认知。

3.体会论证逻辑,学会现象分析:费孝通先生善于筛选案例材料、提炼为自己的论据进行客观论证,论证简洁有力而且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因此,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启发作用。适量的写作练习是必要的,这种有益的模仿可以将学生的视野拉高到学术高度,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学生将学到什么?

(1)了解阅读学术类著作的一般方法,构建阅读学术类书籍的经验;

(2)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把握书中的知识体系;

(3)感受中国传统乡村生活风貌特点;

(4)积累论证知识,体会作者的论证逻辑;

(5)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激发阅读学术著作的兴趣。

2.评价证据——对学习目标的完成进度进行检查

(1)定期检查阅读记录;

(2)每日完成阅读任务后到小组长处进行打卡;

(3)每章阅读完毕后制作该章的思维导图;

(4)课堂讨论:交流书中的哪些现象现在仍然存在或已经消失;

(5)课堂交流:前后整合复述重组作者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根据看过的乡村题材影视剧,尝试利用《乡土中国》去说明剧中的三个乡村特有现象及其原因;

(6)小组合作:通过查阅学术类文献的方式,探索城市中国的特性,每个成员提供一个不同的论点并给出论据,尝试合作论证城市中国具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为何会产生,小组共同整合完成后小组互评;

(7)在阶段性测试中将学术类文章纳入阅读题的文章选择范围中。

3.教学活动设计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应分为阅读和研讨两个部分,依照教与学的体验顺序,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阅读导学:阅读整本书的课程导入,应该首先让学生们对该书形成整体印象,教师需要对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本书的学术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引导学生从书的封面、序言、目录和后记看起,最后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传授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阅读。

(2)自主阅读: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为了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保证教学进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师重在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提供指导,分阶段限期完成。首先是每位同学完成日阅读任务后到组长处进行打卡,打卡活动可以给坚持阅读的同学予以一定正反馈;其次是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对学生明显有阅读困难和疑问的地方要及时予以指导,最后是对思维导图的检查,思维导图要在反复阅读和讨论中有一个完善的过程,达成对书本的完整认知。

(3)交流答疑:交流是提升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方式。阅读交流分为小组交流和课堂交流两种形式:小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成员自行选择组织交流会,对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读后感进行梳理,同时每个小组观看一部乡村题材的影视剧,结合《乡土中国》来说明影视剧里的一些现象,最后汇总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课堂交流又分两种:一是小组形式的汇报与学生互评,二是教师每周定时针对学生近期读过的内容给出探究性的问题进行交流,比如作者是如何反驳乡下人的“愚”等。由于《乡土中国》的学术性强,学生阅读过程中会遇到的疑惑与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引,因此定时的课堂交流会中,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做到主动与学生对话,避免因阅读障碍打击学生的阅读热情。

(4)尝试写作:最后阶段,学生在阅读《乡土中国》的基础上,学习其论证的逻辑和方法,并通过阅读其他的学术文献,尝试探索城市中国的特性。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提供一个不同的论点并给出论据,尝试以《乡土中国》的方式合作论证城市中国具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为何会产生,小组共同整合完成后以论文形式上交,评价方式为小组互评和教师评阅。这个综合性的任务属于拓展与延伸,教师应根据学情适当增减难度。

参考文献:

[1]韩彦.逆向设计教学创设真实情境——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学语文, 2020(04):34-35+33.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整本书乡土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分外妖娆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