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文化视角下社交媒体平台中“体育迷群”的内容生产分析

2021-11-21 12:58李晨颜山东师范大学
灌篮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迷社群媒介

李晨颜 山东师范大学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参与式文化”理论

在20世纪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著名的传播与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他著名的《文本盗猎者:电视迷与参与式文化》一书中提出并深入探讨了“参与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这一概念。参与式文化最早起源于迷社群,基于媒介技术的赋权,是一个普通受众对流行文化进行解读、评价、挪用、再创作、再传播等行为的过程。受众由以往的内容消费者转身一变为内容生产者。[1]现在已经形成了以普通受众为主体,以Web2.0时代诞生的社交媒体平台为载体,积极创作媒介文本、评价媒介内容、强化虚拟社交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样式。

(二)“体育迷群”

随着国家号召全民健身、各种体育赛事在我国的举办,体育运动日渐成为大众娱乐消遣的主要途径。在一般的体育观众中,部分“迷”个体之间基于群体认同会组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交流与活动,这些人来自于体育观众但是又更具有认同感、组织性,他们会形成一种全新的群体组织——体育迷群。与一般的体育观众相比,他们乐于建立基于爱好的网络团体,体育迷群对于他们关注的赛事、球队、球员会有更强烈的情感态度,基于身份认同形成的群体更倾向于进行内容生产。

由于时间、地理和经济原因,体育迷通常只能借助媒介关注喜欢的球队、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相关信息。他们更像是生活在媒介化社会中的“电子体育迷”或“数字粉丝”,利用虚拟空间与偶像及其他体育迷互动交流。“大众文化迷会把他们的着迷行为转为生产力,激励着他们生产属于自己的文本”[2]。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球迷”有了新的消费与生产内容的渠道。

二、参与和创造:社交媒体中“体育迷群”的内容生产

(一)内容形式多样 传播渠道多元

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为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体育迷群”在社会化媒体中生产的内容极具个人化风格。媒介素养的加持使一些较年轻球迷的媒介接触行为更多元、更提前,内容生产呈现出高度专业化的状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传播性。此外,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和开放性,使“体育迷”生产的内容也有协作包容性,即便是技术能力较差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形式呈现自我与表达情感。

通过多样化内容的生产,迷群的关注重心不再只局限于原先只看场上表现、鲜亮外形等事业层面,关注焦点更多元,有利于运动员塑造立体形象,从而从今体育粉丝经济的兴起。体育迷们能够在内容生产者获得群体身份认同,有利于个体在圈子内部进行交流与互动。

(二)生产内容含义多元

“体育迷群”在社交媒体中生产的内容含义具有多元性。不同的个体对内容的理解不同,这些不同可以帮助粉丝表达对体育运动或与动员的喜爱,也可以保持粉丝群体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在意象和情感投射的帮助下,粉丝构建了自己的意义。[3]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迷对“技术”的分析正在兴起,尤其是在运动员的赛事得分统计和裁判判罚时,这层面的内容生产最多。

(三)生产内容获得普遍认同

在开放自由的社交媒体中,体育迷的身份具有多样化,他们基于同一个目标和爱好聚集在一个群体当中。当下很多的体育迷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娱乐自己去生产内容,而是已经成为工作室、官方媒体采用的内容。体育迷制作的“出圈”内容比比皆是,各大官方媒体倾向于通过转载、点赞的形式来调动体育迷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自身账号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认同与凝聚“体育迷群”内容生产动机

(一)获取认同 融入迷群

根据詹金斯所言,粉丝之所以有较强的活跃度是由于“喜欢和彼此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共享的这份热情”。[4]传统媒体时代,球迷更多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赛事直播,是单向的内容消费者。而在社交媒体时代,球迷身份更加多元,是内容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体,并且通过内容生产来获得群体身份认同,提高群体认同感与凝聚力成为体育迷的首要动机。他们虽然也消费内容,但更多的是作为主动的内容生产者,想要融入群体。

在社交媒体时代,媒介早已超越了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重构人们的生活,甚至情感世界和意识形态,因此在虚拟社群中获得身份认同,有助于其在社群中的生存与发展。

(二)提升地位 号召迷群

在“体育迷群”中,“迷”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职业和地位都无法决定他们在圈子中的地位。生成海报、分享图片、制作视频这些运用专业技术生产的内容,成为吸引关注和提升社群地位的最佳方法。“迷”个体生产高质量的视频和图片,制作精美的海报和壁纸,使其他无法拥有此项技能的粉丝投来羡慕的眼光,从而提升其在迷群中的地位,获得别人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号召迷群的权力。

此外,体育场域一直对女性粉丝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女粉丝只注重运动员的外形、不懂技术,是一种“伪粉丝”。但随着女性粉丝在社交媒体中生产的内容获得社群认可后,体育“迷妹”在体育场域内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完成了一种从“被看”到“看”的转变,女性体育迷群通过自身的内容生产行为,逐步提升自身的地位,甚至成为“体育迷群”中的“核心粉丝”。凡是在迷群中获得一定地位的人,他们会进行稳定的内容创作与输出,来维持或提升其在社群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粉丝的追捧。

(三)自我呈现 建构迷群

通常粉丝会利用大众文化中的形象,建构自己的文化和社会身份,通过这种行为表达自己在主流媒体中无法得到反馈的想法和建议。普通的内容生产无法满足普遍粉丝的需求,这时候的粉丝需要借助情感机制,积极主动地生产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在“体育迷群”中,比赛是体育粉丝生产内容和资源和灵感。但随着体育的娱乐化转向,运动员的场下生活、综艺节目、采访等行程成为粉丝们进行“文本盗猎”二次创作的主要来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赛事本身给观众带来的意义。粉丝通过内容生产来呈现自我的想象,从而进一步建构社群的想象共同体。

四、结语

随着新型媒介的兴起,体育迷由单纯的内容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内容生产者;随着媒介的变革与发展,“体育迷群”的内容生产行为也在随之变化,呈现出由“文本盗猎”向“自主创作”的转向。[5]但是,自由的内容生产并不意味着肆意宣泄情绪、利用群体地位引导舆论。“体育迷群”自身应该具备一套合规的内容限制机制,社会化媒体也应当加强平台管理与监视,还需要政府的介入,早日完善互联网相关制度,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体育迷社群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为双奥之声叫好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迷的互动方式研究
书,最优雅的媒介
体育迷身份认同的相关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