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究

2021-11-21 14:27范江江王宝庆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程标准运动

范江江,王宝庆

(1. 新疆科技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2.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国家提出体育强国建设,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下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经过多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我国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教师培养、教法改善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更好地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国家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立德树人”思想的落实、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的培训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1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为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进行的变革和创新。具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会自主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2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历程

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使体育与健康课程逐步趋于合理化。每一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是依据当时的国情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恢复高考,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1978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从德、智、体3个方面提出了要求。1987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了“3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并首次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1988年,教育部首次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毕业以及升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科目,同时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1992年,开始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2003年,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借鉴了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经验,吸收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7年,体育与健康课程凸显出“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的课程理念,落实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发挥体育健身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经过多年的自我摸索和国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经验的学习,最终形成了兼具我国本土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具体表现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以及三维课程目标(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课程模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设定,满足学生需求的内容和体育教学的标准,同时学生收获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

3.1 教学理念的创新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对教学的相关要素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课程目标的不断修订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多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逐步由增强体质健康向体育育人目标转变,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强调运动参与,在运动参与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求促进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的提高,更要求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教学理念更加强调“三维健康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2 课堂教学的改进

课堂教学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具体途径,在《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下,学校结合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选择可行的教学项目,具体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实现《课程标准》。传统的军事课、纪律课、说教课、安全课等体育与健康相关课堂教学形态,是导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下降、学生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切从学生发展和实际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运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达到《课程标准》的“标准”和课堂教学的目标。

为达到这一“标准”和“目标”,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尝试,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3个学习领域(认知、运动和情感)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动兴趣、运动能力、学校特色(场地、器材、师资以及自然环境等)等因素。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尊重学生需求,培养其运动喜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喜欢体育课,增加学生选课的自主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

3.3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育既有与其他科目的共性,同时也有自身的专业特征。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传授运动技能/健全人格和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而优质的体育教学需要依靠优秀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体育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把控,学年、学期、单元和课堂教学计划的设计的优劣。我国体育教学专业划分过细,偏重技术,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差。通过多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教育观念向多元知识型转化。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运动技术,更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更加重视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建立“通识教育+体育+教师技能”的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一支优秀的知识型体育师资队伍。

3.4 教学方法的改善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等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氛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难题,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烦人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3.5 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只重视体能和技能的评价,评价方式是一种结果性评价、定量性评价以及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在课程改革之后逐渐形成了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种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能以及课堂表现多方面进行评价,将评价延伸到课堂之外,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学习效果。在评价方法上,既重视结果性又重视评价过程,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强调运动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评价功能上,强调运动知识的获得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实现多元化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体育育人目标的实现。

4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要求

体育强国建设是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提出的。随着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形成健康积极生活态度的有效途径。

4.1 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基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战略要求,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发挥专业特征,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磨炼学生意志,在运动情景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分享的品质,同时教会学生在运动规则下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例如,中长跑运动可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集体性项目可较好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以及领导能力;表演性项目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同场对抗性项目能使学生更加勇敢自信;隔网对抗性项目能使学生探究如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获胜,有效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

4.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表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建设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积极作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作用在于传授运动知识,学习运动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家庭、社区体育发展,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健身、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育人作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学生知之、行知、乐知的具体目标。

4.3 体育教师水平的直接作用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的重要途径,优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需要优质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水平。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秩序的把控、课堂气氛的调动、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学条件的因地制宜等都是由体育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的。体育教师培训是提高优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途径,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培训是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5 结 语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广大青少年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品质优良、意志坚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因此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促进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立德树人”根本的教育任务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指明了方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课程标准运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不正经运动范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