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县域中职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2021-11-22 23:23徐冰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灌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教县域体育教师

徐冰 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体教融合”顾名思义,即是将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进行充分融合,前者增强学生体质,后者武装学生头脑,促使二者形成一股合力,发挥“1+1大于2”的育人功效。在上述背景下,针对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水平,有必要从县域中职学校体育改革入手,结合体教融合的相关政策文件,实施深度的研究与思考,探索县域中职学校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出路,帮助中职学校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顺利推动体育教育改革的开展,提高县域中职学校育人质量水平。

一、体教融合的特点与价值取向

2020年9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了第十三次会议,并在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政策文件的通过,标志着我国体育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在体育教育方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同时注重找准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平衡点,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通过加强体育教育改革,促进体教融合,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体验,增强学生的体质,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磨炼学生的精神意志,最终促进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1]。如今在新时期下,体教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而深入了解体教融合特点,理清体教融合的价值取向,则是当前县域中职学校在体育改革方面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必经之路。

体教融合具体以下鲜明的特点:(1)融合程度具有递进性特点。在体教融合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开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逐渐从小及大,完成深度融合,整个融合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融合管理具有层次性特点。在体教融合管理方面,本事富有层次性。具体可包括以下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国家层次,次之是地方层次,第三层次也是最低层次是学校层次。上述不同层次具备的职能不同,通过加强上述三个层次的体教融合管理,促使体教融合逐步渗入各个层次,发挥出更大的效能。(3)融合区域具有差异性特点。在不同区域中,受政策、教育能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整个体教融合的效果也有强弱之分,有些区域非常重视体教融合,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采取了一些恰当的措施,完善了相应体制机制,因此能够更好地彰显出融合效果。反之则很难彰显体教融合的作用价值。(4)融合效果具有滞后性特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教融合作为一种“树人”手段,很难在短期内看到融合的成效。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身,在形成制度化以后,才能凸显出体教融合的效用。

通过进行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能够起到综合育人的作用,其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体教融合的推广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在体育教学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下,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避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2)体教融合能够更好地推动体育事业、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最终目的相同,加强二者的融合,能够促进二者优势互补的同时,还能够彼此借鉴、彼此学习,从而推动自身实现更好地发展。(3)体教融合有利于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通过上述我们能够认识到,体教融合政策不仅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2]。同时还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上述要求强调了体教融合的价值,同时也为体教融合作用价值发挥指明了发展道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县域中职学校体育改革思考

(一)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加强中职学校体育改革

从当下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来看,针对体育教育依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均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导致体育课开展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意见》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部分也特此做出了强调,并在后续体教融合中,专门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便是要求学校提高对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视,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学习锻炼,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强健学生的身体。基于此,县域中职学校在后续体育改革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意见》指导要求,做好以下几点改革工作的落实,促进体教深度融合:

(1)县域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改革工作过程中,应牢牢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除了要增加体育教学课时量,还应举办面向全体学生丰富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等,让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体育教育资源,而不是将体育资源专门供给少数体育特长生,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

(2)在《意见》的指导下,加强县域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绩效内容,比如中职体育教师通过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或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辅导,也纳入教师的绩效之中,提高教师的绩效水平[3]。在此基础上,为起到更好地激励作用,还应从在职称评审、高温补贴等方面入手,给予体育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让体育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来。

(3)以《意见》提供的建议为依据,当地政府提高重视,采用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专业体育院校来到县域中职学校,为其体育项目教育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增强中职院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水平,给予中职学校体育改革充足的支持。与此同时,中职体育学校也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比如在学校开展体育赛事时,邀请企业作为赞助商,获得一定资金支持,满足中职院校开展体教改革对教育资金的需求。

(4)加快与体教融合相配套政策设施的制定,比如可以在《意见》的指导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体教融合的相关内容,比如在体育活动开展方面,需要“自担风险”。从法律层面入手,在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进一步明确事故各方责任,从而给予中职学校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方面一定的法律保护,免除其后顾之忧,使其积极配合进行体育改革,进一步提升改革的作用效果。

(5)加强体教融合下的中职学校体育改革效果的监督与反馈。通过定期对选择展开体质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学生综合评价、奖学金以及学校体育工作评价进行挂钩,一方面,通过监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体教融合的效果,并激励学生主动配合学校体育改革,积极参与相应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学生体质监测结果,作为激发中职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力,使其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使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体教融合的逐步深度融合。

(二)立足体教融合背景,加强中职学校体育考核评价改革

《意见》明确指出:在现有中学学业水平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将体育作为计分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核,并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体育考核分值,并在后续伴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开展,逐步提高体育考核的分值,让体育学科真正成为广受学校教育重视的一门学科。上述指导建议的提出,能够真正击中“体育教育历来不受学校重视”的痛点,并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整体教育形势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是广大家长与学生的终极目标。以往体育考核不纳入学业水平考核,没有具体的分值,不影响学生学业发展,自然不受学校重视。如今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促使体育考核真正纳入中考、高考范围,自然能够彻底改变上述局面,这同时也是我国学校教育考试制度重大改革。

而在中职学校考核方面,同样也应响应国家体教融合的号召,改变现有的体育考核评价制度,将其纳入学生职业考核中来,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的重要标准。但在具体实践方面,为防止体育考核评价彻底沦为“应试教育”附庸,还需要结合中职教育实际,开辟一条符合体育特点,符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考试新路。

在具体体育考核分值设置方面,应有别于职业技能考核,需要结合体育实际特点,针对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实施综合评价,最终以综合体育分数来彰显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效。其中体育综合分数理应包含诸多内容,比如学生平时参加体育学习的表现分、学生升学考试的体育考核分数等,并且前者应高于后者,从而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实践。在具体的体育平时分值设置上,可以报考体育进步幅度(比如学期内学生体育成绩的上升幅度)、体育态度(比如学生参加体育课是否存在迟到、早退,是否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开展工装)、体育基本知识(主要以体育理论知识为主)、参加体育竞赛(学生参与课内或者课外体育竞赛的数量)、体育项运动技术技能(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数量)等。通过采取上述内容进行体育考核评价,使其更加贴合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实际,促使县域中职学校的体育改革工作开展更加符合体教融合的教育需求,促进中职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

(三)实现体教融合需要,加强教师聘用制度改革

基于体教融合的县域中职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不仅对学生体育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对中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本的体育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充分适应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需要,还需要在职中职体育教师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更好地适应体育改革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县域中职学校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还需要加强教师聘用制度的改革,聘请更多专业的体育教师负责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满足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育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同样需要严格按照《意见》提供的指导意见,中职学校可加大投入力度,高薪聘请一些优秀退役的运动员来校负责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体校教师的标准,招聘优秀体育教师来校负责体育教育工作[4]。为达到上述目的,还需要中职学校加强对现有教师聘用制度的修订,允许退役运动员、体校教师参与学校招聘,并在教师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确保上述优秀体育人才顺利进入中职学校进行任职,更好地推动中职学校进行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使其不断地向体教融合方向靠拢,确保中职学校能够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的体育教育符合体教融合的要求,促进学生未来实现更好地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需要县域中职学校提高重视。在具体实践上,一方面,深刻认识到体教融合的特点与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意见》的指导要求,并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体教县域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