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研究

2021-11-23 06:21熊晓梅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5期
关键词:智移云会计专业证书

熊晓梅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一、专业的一般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专业是根据科学分工和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辞海》对专业的解释是: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分类。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专业的概念。它可以是学科的分类,也可是社会职业的分工。对高等学校而言,“专业”的概念是指“基于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等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进行分类,依据相适应的特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高职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概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专业为基础和基点。

二、“大智移云”对会计专业的新挑战

“大智移云”,即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缩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专家邬贺铨在2013年8月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来的。

2015年,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发布了一份报告:有关部门通过预测,在未来20年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最有可能是会计和审计,会计这个职业有可能会消失或发生重大变革。

综观历史,只要有新的信息技术出现,就会对财务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发生变革。包括三次变革,一是计算机的出现,会计电算化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账;二是互联网的出现,财务流程发生变化,出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新模式;第三次变革则是目前的“大智移云”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出现,另加上电子发票、移动支付、数字签名、电子档案、区块链发票等的大力推进,将会彻底颠覆财务的传统模式,实现财务的第三次飞跃。未来的会计人员不再从事基础性的、程序性的、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面临着重大转型,需要会计人员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进行更多的职业判断,财务将成为企业的大数据中心,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信息。事实上,每次变革都对会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到后来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ERP实训》《管理会计》《业财一体化设计》《云财务会计》,到现在的《区块链财务应用》《RPA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等等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不同的能力要求。

三、大智移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定位的环境分析

高职院校的“专业”是依据社会分工和岗位分工而设置的,其专业设置的依据是社会需要和社会分工的岗位及岗位群。特别是在大智移云时代,高职院校探寻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定位,可以满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就业和终身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大数据、区块链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牢牢把握“大智移云”时代的特点和优势,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为本位,丰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拓宽人才培养的路径,加强会计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创新,以不断适应“大智移云”时代的需要。所以在进行会计专业定位时需要了解当前的政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需求等方面。

(一)教育政策

在大智移云时代,专业定位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目前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就是面对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下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

(二)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必须致力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就业和终身发展的需求。

不管企业的规模如何,对业财融合的需求是一致的。对企业而言,业财一体既是对过程的控制,又是观念的总结。财务人员参与业务过程,就是要熟悉业务和精通业务。比如,企业的产品的销售过程,从业务层面来看,就是签订合同—通知发货—收款—产成品出库;从财务角度,就是合同信息—发货信息—银行存款增加—产成品减少—收入增加,其相关信息就按会计规则自动存入数据库中,可以自动生成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在这业务过程中,货款是否按时收回,客户的信用如何,成本增加主要在哪个环节,财务人员就会更清楚明白。因此,对整个会计行业而言,财务人员既是业务中的财务专家又是财务中的业务专家,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转变是必然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是抓住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建立管理制度,利用大智移云、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有效地管控风险,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

(三)学生的愿景

现在的社会,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大部分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从之前的单一核算类型的基础财务人才向业财一体的中级财务人才和战略财务的高级财务人才的转变。对学生而言,要具有较强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要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既要进行各种专业的学习,又要进行非专业素养的培训。其中,“1+X”证书是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职教20条”的其中一条,其主要初衷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大智移云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化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新技术和新需要,适应“大智移云”的大环境,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丰富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与1+X证书培养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使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大智移云”时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一)重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新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智移云”时代的会计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管理思维、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学校在培养上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双线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学业、就业和创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与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大类一致外,还要注重与“大智移云”时代相匹配的课程设置。比如可以加设“区块链财务应用”“RPA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也可增加“大数据技术”“物联网”课程或专题讲座。

(二)创新“线下+线上”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大智移云”的“大”就是“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可以分析学生的学生兴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教师根据收集的这些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重新规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线上+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线上线下的教学结合。在线上,利用越来越多的线上教学资源库资料,如教育部的精品课程库、智慧职教、爱课程、学习通等平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在线下,更多地进行会计实践活动,从校外顶岗实习向校内会计工厂拓展,从校内模拟实训向真账实操延伸,从师生教学向师徒教做一体延伸。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学生可以缩小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差距,可以了解企业对会计的新要求和会计行业新标准,其最终目标是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专业课程与“1+X”证书相互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要与“1+X”证书的X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合。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尽可能地将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X证书的职业技能课程相结合,如果无法衔接的,就在专业拓展课中加入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从而补充、强化和拓展X证书的培训内容。在教学上,专业课程教学和“X”证书培训在教学时间、师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尽可能统筹,实现学历教育和X证书培训的一体化。

猜你喜欢
智移云会计专业证书
“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研究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智移云”驱动下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路径研究
“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
收录证书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