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福厦泉自创区打造成高质量创新创业集聚区

2021-11-23 06:21程春生黄荔梅福建社会科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5期
关键词:福厦自创高新技术

程春生 黄荔梅 福建社会科学院

2016年6月获批以来,福建省围绕国务院赋予的七大改革任务,积极抢抓“五区”叠加机遇,持续推进福厦泉自创区建设发展。当前,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持续强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政策鼓励引导、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创新活跃、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空间布局深度优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这些都为福厦泉自创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把创新作为最强发展动能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福建部分产业虽然初步形成了区域内的集聚,但整体上仍不够完善,产业发展“聚而不集”;缺少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重特大项目、龙头企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多数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生产方式,缺乏彼此之间的关联协作,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之间缺乏协同发展,导致产业集群效应和协同创新效益难以有效发挥。同时,福建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在接受发达地区辐射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带来负面“极化”作用和“虹吸”效应的严峻挑战,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再者,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率下降使劳动力萎缩,企业面临较高的招工成本。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完善园区支撑服务体系,才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全面建设新福建注入强大动力。建设国家自创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性、战略性调整,将创新驱动落到实处,打造我省产业升级版,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为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福建“多区叠加”优势,福建省委提出两大协作区发展战略,建设和发展福厦泉自创区能够集聚更多资源,有利于借助科技创新大平台,为产业转移、促进闽东北和闽西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战略创造更好的条件。推进自创区的建设发展,有利于对接中央和国家支持福建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利于重点解决创新能力提高、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创区要用好用活国家赋予的区域发展战略优惠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明确自创区产业发展重点、路线及目标,支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园区空间布局,营造优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变单一的产业布局,使处自创区成为融科研、生产、商贸和人文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发挥产业、财税、投资等政策的导向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园区经济结构调整完善;把握功能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实现自创区各园区产业互动衔接、错位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开放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对接其技术转让项目;畅通开放通道,鼓励和引导外资以并购、参股、股权置换、增资扩股、再投资等多种形式,扩大投资领域,深化产业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配套,更好地“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

二、增强创新要素聚集能力

自创区是科技的集聚地和创新的孵化器,是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平台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通过自创区创新驱动,构建支持创新活动的多元平台、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形成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要采取财政奖补、创业投资等方式,鼓励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福建建设成为一个创业氛围浓郁、创新资源集聚、新兴产业突出、创新能力显著的海西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引导作用,强化创新创业培育,加快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孵化服务质量。聚集科技资源,重点扶持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有较强创新实力、较大规模优势、具备发展潜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抓好中小企业与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项目对接工作,加强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逐步形成发展规模化、服务专业化、运作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引进一批中小微企业。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打造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实现众创企业的集聚,加强众创空间的运营,将孵化器打造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全面发力,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愈加强烈。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持续强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政策鼓励引导、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创新活跃、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空间布局深度优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这为自创区产业发展和有效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业提供了机遇。福建创新型市场主体培育不足,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不多,产业技术提升缺乏带动能力,支撑产业发展仍显薄弱。要鼓励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结合,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支持企业产品升级争创品牌,加快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引导企业加强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校的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扶持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吸引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人才到福建发展;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自创区打造成高科技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鲜明的增长极。

三、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福厦泉自创区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抗风险能力弱、园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的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同时,还面临要素趋紧与环境约束的挑战。要改善这种状况,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福厦泉自创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强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与提升,全力打造自创区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一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打造智力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新高地;积极引进和搭建创新平台,有效提升自创区创新能力,使自创区成为福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引进重点和关键产业链项目。坚持规划统领指导,着力强链补链扩链,找准项目策划方向,重点策划引进高科技产业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行业龙头项目,针对性地引进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推动产业聚集实现新跨越。三是高度重视品牌的创建,大力开展品牌培育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名特优地产品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营销网络,开设加盟店、直销店等,提高知名度,拓展市场。建立健全品牌激励机制,积极支持企业及其现有品牌争创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知名商标。四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突出“海丝”“海峡”特色,通过投洽会、“海丝”博览会、海交会等国际资本对接平台,推介投资合作新机遇,吸引跨国公司、港澳台侨客商投资。

高新区的建设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配套服务体系提供支撑,要以建设综合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打造高新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服务机构,大力引入国内外知名的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发展专业化的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服务,培育发展科技咨询、检测认证、创业孵化和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二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电子商务中心,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提供更为方便的交易和服务平台。三是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化企业主辅分离,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业态,通过税费优惠、政策补贴、融资服务等方式,加大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扶持力度;探索众包设计研发、虚拟生产、柔性制造、云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四是打造优质配套环境。完善园区内部交通框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批商务会所、会议中心等高档商务服务设施,推进商务带等项目建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推进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企业员工生活舒适度,完善自创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生活购物等公共设施配套。引导企业建设职工宿舍,推进廉租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建设。打造商住与生态共存的绿色园区,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园和街心花园。

把福厦泉自创区建设成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和自主创新核心区是我省对自创区的基本定位。自创区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开发区,不是什么项目都可以往自创区放。福州、厦门高新区应以中关村为发展目标,着重自主创新,以研发投入为评价标准;而其他高新区也应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形成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高地。打造开放、协同的智慧化自创区,实现区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持自创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在优惠政策减少的情况下,自创区要走内生式发展道路,把建设创新型园区作为“三次创业”的统揽,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从以培育产业规模、提升经济实力为主的目标向培育创新集群、提升创新产出能力的目标转变;从主要依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外延式发展向培育集群竞争力的内生式发展转变;从产业园区形态向创新型、复合型园区形态转变。

猜你喜欢
福厦自创高新技术
海上飞虹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体验言语运用之美 激发学生从模仿走向自创
迷雾与历史现场——读李欣荣《自创良法:清季新刑律的编修与纷争》
兰太公司纪委举办庆“七·一”职工自创廉洁文化作品展
福建省出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自创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