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1-11-23 23:09李海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3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落实、深入之后,为了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英语学科必须要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初中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更是对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着重要意义。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也能有所进步,是初中英语学科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力求传统文化能真正渗透到英语知识当中,让学生在学习非母语学科的同时,也能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跨国际交际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学;有效融合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之后,能真正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能够用英语来对外介绍我国的文化特点,同时实现拓宽视野,加强鉴别能力的目标。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成为了广大初中英语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初中英语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淡化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当中,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载体,但是毕竟英语不是母语学科,言语差异上能够发现英语教材中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非常少,甚至难以看到。但是相反的是,初中英语教材中对西方文化、西方历史的介绍非常之多,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逐渐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也会渐渐忽略我国文化概念的渗透,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慢慢淡化传统文化思想,逐渐也就丧失了用英语实际应用去传达我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1.2教师在授课中淡化了传统文化

除了英语教材对传统文化深度的逐渐弱化,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也慢慢淡化,很多英语教师认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是语文学科的任务,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一直专注于对学生讲解西方历史和西方文化,以及考试中的知识点内容,特别是会不停的强调英语语法、单词、短语的使用方法,但是却忽略了告知学生使用原因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只注重书面表达,忽略了对英语的口语表达,在这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们也认为传统文化不应该体现在英语课堂当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策略

2.1合理安排教学融合工作

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那么就必须要做好教学安排工作,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努力找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并用这些点来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产生更深层次的文化认识。例如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们展示我国独有的动物“panda”,然后向学生们提问 “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学生们会迅速回忆起竹子、四川省这些关键词。随后,教师再向学生们介绍“koala、lion、hippo”等其他国家的动物与我国“panda”的区别,开展中西方文化穿插式的教学,逐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2.2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有着深刻的内涵与文化魅力,在教学中,若是教师能找到融入传统文化的契合点,那么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充分被初中生感知,教师除了在课堂的引导环节渗透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呈现传统文化内容。初中英語教学虽然具有一定难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必须刻板的去学习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感悟语言学科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因此,教师需要把教材当做传统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学生能够对现有的教材资源深刻解读,加深理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教材中能够与传统文化发生关联的教学资源,设计赏析计划,使英语教学能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让学生在进行语言运用的同时,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感染力,自主建立起传统文化的交流,逐渐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树立起我国的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Welcome to china”时,题目中出现了“China”一词,因此,教师就可以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赏析教学,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What festival do you know?”让学生们围绕着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春节”,这时,教师可以用课件为学生们播放互相问好,交流、告别的对话,并为学生找一些与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的图片,向学生们展示浓郁的传统节日气氛,还可以给学生们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饺子像不像一个小元宝呢?这也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饺子包成元宝形状,寓意着把福运包住,代表人们未来一年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在这样深度赏析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本单元基本的问好、告别,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理解,增强了主观能动性,文化底蕴也逐渐加深。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传统文化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初中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选择渗透传统文化思想、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方式,为学生们传递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顾玉珍.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 海外英语. 2019(22)

[2]汪琴. 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6)

[3]乐倩羽. 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实践探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02)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海波(1988.07—),女,土家族,湖北省鹤峰县人,湖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中国传统文化、俚语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融合。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学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