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改革探索

2021-11-24 23:39聂英杰王阿菊王凯华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通识成果

聂英杰 王阿菊 王凯华

(1.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34;2.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 大连 116100)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旨在考查学生经过学校教育,毕业后所具备的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强调对学生预期学习成果、达成方式以及达成度的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至今仍被视为追求卓越工程教育的正确方向,切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语境。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是学校面向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属于人文通识类课程“文学与艺术”模块。鉴于通识课程自身特点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笔者将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引入轻工类高校人文通识课程世界文学名著导读教学进程,既是轻工类高校人文课程因势利导、求新求变的大势所趋,也是人文通识课程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是对新业态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支持,也是确认人文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有益探索。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及实施策略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继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的“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发展而来,1981年由Spady提出,80年代中期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其中“成果”,并非课业分数,而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1991年,King和Evans指出,不同于传统重视学科内容学习的教育理念,OBE更为重视学生行为与能力的增长,是一种课程发展观,因此被视为高品质教育的关键因素。2005年,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华盛顿协定》毕业生核心能力要求。

伴随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进入了国际化阶段,实质等效的认证标准,要求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达到国际认可,成果导向教育遂成为我国工科高校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热点。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支撑学习结果的方法或途径,包括预期学习结果、教学活动和结果评估三部分。OBE理念具有“四个执行原则”:其一,清楚聚焦高峰成果,向下设计,从最终的高峰成果向下创设课程目标、内容及教学模式;其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证明学习成果的机会;其三,赋予所有学生以达成自我实现的高期待;其四,课程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能力。

二、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目标与卓越工程人才人文指标契合点

人文通识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学习和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学识视野,不仅学有所长,而且智力、身心及品格各方面均能协调发展,不仅能够独立思考,擅于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且具有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1]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许多高校着手实施通识教育,并把整合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提高高校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2]然而由于通识课程,特别是人文素养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于考量,目前仍存在理念大于收效,落实流于形式等问题。

鉴于通识课程自身特点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笔者将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引入轻工类高校人文通识课程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教学进程。对标2020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卓越工程人才毕业要求中的人文指标作为预期学习结果,发现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程通识教育目标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之间至少存在四方面契合:人文素养(毕业要求3.8)、家国情怀(毕业要求3.8)、国际视野(毕业要求3.10)及包括创新能力(毕业要求3.3)、合作能力(毕业要求3.9)、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毕业要求3.10)、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毕业要求3.12)在内的综合能力。

三、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凝练课程目标,增强目标达成度

(一)提高人文素养

课程由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出发,管窥世界文学发展规律,纵向了解世界文学时序,横向把握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与碰撞,在对世界文学的纵向与横向发展形成系统认知的基础上,对世界经典名著形成深入的理解,进而提升素养,启迪智慧,指导人生。

(二)培养家国情怀

通过带领学生发现中国文学经典的仁、智、美,唤起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鼓舞学生深入阅读和品鉴作品,领悟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美感,并阐明全球一体化的利与弊,达到培养学生确立本土文化话语体系,坚守文化自觉、确立文化自信的效果。

(三)形成国际视野

通过了解和认识东西方文学名著,带领学生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比较鉴别中,引导学生形成对世界文学的总体认知,发掘其中的思想宝藏和艺术美感,鼓励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和选题与校内外留学生、外籍教师沟通交流,对校内外专家学者展开访谈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

(四)提升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引入心理学、哲学、美学、阐释学、读者接受理论等知识和原理,介绍历代专家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相似和不同看法,启发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辨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独立的思考习惯。[3]通过深入分析一批经典作家作品,使学生对世界文学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有较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对文学和文化建立全球化认知,以适应世界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时代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经典名著中体现的智慧谋略、价值认同、精神趣味、民俗风情等文化内容,以宽广的视野、学科融合的策略,对文史哲知识进行整合研究,对文学文本进行创意思考,现代阐释,当代转化,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化创新,春风化雨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探究思考、实践活动、拓展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进而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基于成果导向,改进教学方法

(一)建构式教学策略,增强学习兴趣,厚植家国情怀,形成国际视野

1.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活动泛在化

知识讲授环节主要采用教师录制与资源引进结合的方式,线上进行;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环节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方式,线下进行。

2.授课与实践结合,育人模式全方位

教师讲授着重于高度、宽度、深度方面的引领;学生实践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交流、表达。

灵活使用课题模拟、社会实践、角色扮演、读书汇报等多种手法,根据授课内容给出任务,如《红楼梦》谶语式表达策略有哪些具体体现,《赵氏孤儿》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哈姆莱特》思想与行动争雄,《浮士德》与人生意义探寻,以及东西方经典名著比较等,学生根据任务自主选题,通过调研、小组讨论、主题发言、汇报展示,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策划和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3.“典”、线、面结合,课程内容立体化

“典”即经典作品,线即时间脉络,面即空间线索。

课程分专题对东西方经典名著进行比较鉴别,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同时,形成宏阔的全球化视野,给予学生文化浸润、精神濡养,为学生提供精神成人的诗意空间,助力提升人文素养。

(二)进阶式教学进程,增强人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1.多维—立体—交互

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堂实现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教学设计、日常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作业领取与递交及成绩查询在网络上同步进行;并通过网络课堂给学生提供经典文本、音频、视频资料,以供学习所需,实现教学模式多维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活动交互化。

将教学资源同步到网络课堂,使教学资源更立体、丰富、直观、易得,教学由课堂延伸至网络,多维化教学模式促进学习活动泛在性,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与反馈各环节更具可视性和量化性,交互化教学活动更高效。

2.模仿—演练—研讨

课程中,类似于“东西方文学和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这样的任务首先以教师示范形式进行,然后学生根据兴趣分组,通过协作分工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并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予以点评。

3.下达任务—自主调研—总结汇报

教师将教学任务分为下达任务、自主调研和总结汇报三个阶段,前期向学生描述任务的内容、目标、进行方式和时间规定等,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规划、调试、总结和评价。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将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接,实现知识、素养、能力的拓展延伸,将知识内化为学识素养,外化为行动能力。

4.鉴别—反思—发现—提升

通过品读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提高欣赏水平,提升鉴别能力,去粗取精,革除流弊,对照自身,反思、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从而在思想、情操、素养和能力各方面获得提升。

(三)多元式教学评价,促进目标达成

OBE理念认为,教师对学生一要寄予高度期许,相信并期待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二要为学生提供和扩展机会,增强学生成功学习的机遇,并以更富弹性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证明学习成果的机会。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原则,笔者设置了多元式教学评价,考量学生整体情况的同时,综合个体差异,赋予教学评价选择性、过程性、动态性和综合性。

(1)动态评价: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综合能力。

(2)形成性评价: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目标达成度。

(3)交互式评价:自评+互评+师评+机评。

(4)多维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5)综合评价:写作实践+读书报告+研究型论文+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创意作业。

(6)个性化评价:初始状态+自适性+进展度。

教学之初,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选择最适宜的一种或几种评价标准,并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一同积累可用于评价自身学习成果的佐证材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助于督促学生保持优良习惯,注重学习的稳定性,还能够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

五、兼顾课程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改进策略

世界文学名著不可胜数,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既要顾及选取的广度,又要兼顾解析的深度,为有效兼顾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我们采取了如下改进策略:

1.组建课程群

以世界文学名著导读为核心理念,开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日本文学名著导读、英国文学名著导读、东方文学名著导读、西方文学名著导读等课程,按时间、国别、区域规划授课内容。

2.精读与泛读结合

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结合学生兴趣和短板,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建议,将精读、细读与泛读、速读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能。

3.导读与阅读结合

导读对学生阅读活动提质增效具有显著作用。导读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邀请同行、专家、作家等权威人士,还可以从学生中遴选优秀读者。可采用讲座、座谈、答疑、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在导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明确阅读的思路与方法。

4.自读与共读结合

以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潜能,拓展阅读兴趣。举办晨读、夜诵、读书周、读书月、戏剧节、图书漂流等集赏读、诵读、吟味、演绎于一体的共读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广泛阅读、深入阅读的积极性,增强阅读感受。

六、结语

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改进世界文学名著导读教学模式与方法,既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文科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通识课程,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改革与实践理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通识成果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验收成果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Back to the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