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

2021-11-25 22:38袁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终身发展阅读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掌握阅读重点内容、分析了解阅读文本主旨、获得阅读的情感体验,进而增强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本文对其重要性和策略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素养 终身发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02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学科既是母语学科,又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促使小学生在阅读素养的培养下,建立阅读意识、增强阅读能力,充分感受语文学科的学习魅力和作用,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1.培养阅读素养有利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阶段正值小学生行为、意识、思想、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锻炼学习方向,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语文阅读活动中去。从口语、识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逐步深化,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量阅读文本、逐步提升质量,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阅读学习是知识输入的过程,是学生语文逻辑思维养成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小学生设计出详细的阅读内容,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有效性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阅读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阅读的过程不但是“读”,还要融合思考、探究、分析、答疑等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促使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得以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等,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探究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时对阅读文本进行标注,有效提取阅读中的重要信息和重、难知识点。

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教學:首先,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克服阅读基础知识的难度,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探究和预习;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开阔眼界,保证学生的思维可以发散,进而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具备“博学广知”的能力。

3.培养阅读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相比以往,我们生存的大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因此,小学生要通过培养阅读素养,来促进自身知识素养、认知能力、综合技能的进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整体水平,为融入社会大环境做好铺垫和准备。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小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意识取得进展。教师帮助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中。以此可见,阅读素养对小学生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策略

1.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促进阅读素养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习过程体现交互式特点。这对于帮助小学生深入探究阅读文本、激发阅读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思维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促进阅读素养培养。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提问”来进行,师生间的“提问”有利于促进二者沟通。一方面,“提问”帮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一方面,“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增强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课文《搭船的鸟》时,教师运用提问的形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互动机会,保证阅读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首先,教师引出提问问题:阅读课文,请同学们介绍一下《搭船的鸟》中的“搭”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如何观察“鸟”的动向的,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观察顺序?作者描写“鸟”的外形,意图是什么?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教师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文进行仔细阅读,以小组讨论的模式,展开探讨,最后解答出这些疑问。

2.增强生生之间互动,提升互助阅读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理解能力等,为以学生寻找适宜的阅读学习伙伴,帮助小学生感受集体力量带来的优势和作用,从小培养小学生交流互动、协作共赢的能力。对于语文阅读学习来说,阅读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来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的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动力,进而全面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综合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生生互动环境下,氛围融合、方法适当、效率提升已经成为是教师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搭建互动阅读平台、创造互动阅读机会,促使生生之间的互助阅读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白鹅》一课时,根据课文中对鹅的介绍,小学生通过白鹅的外形特点,来理解为什么说白鹅“高傲、郑重”。首先,教师运用一段与白鹅有关的视频资料以及图片资料,将白鹅的样子展现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对白鹅产生初步认知。然后,教师围绕《白鹅》进行提问,为小组合作学习设置问题,进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之间开展阅读讨论,进而提升互助阅读效率。

3.增强读写合一意识,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认知等,为小学生创设适宜的阅读条件,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写作是知识输出的过程,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良好的输入必须会得到优秀的输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日常阅读质量和数量,为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耐读的阅读文本,为小学生开展高效阅读活动构建平台。教师要在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小学生建立閱读思维、增强阅读能力。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思想、认知等,深入拓展阅读教学方法和形式,帮助小学生从大量阅读、广泛阅读中,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学习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中的《祖父的园子》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为什么作者在写《祖父的园子》时,对景物描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展。理解作者在园子中看到的具体景物:动物:蚂蚱、蜻蜓;植物:倭瓜、樱桃树等,这些景物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祖父园子的热爱,突出作者回归本真、深入自然的美好愿景。在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后,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叙写,可以以“我们的公园”“我的小天地”等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小学生锻炼读写结合能力,进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着手,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性格、培养优秀德行,促进“五育”和谐发展。这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进而更好地融入生活中,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刘玲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年第2期。

[2] 陈秋梅《古典诗词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研究》,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2017。

(袁菲,1990年生,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终身发展阅读素养小学语文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