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设计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与研究

2021-11-27 09:01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职业课程

傅 瑜

(陕西开放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进步,导致产生了多种设计风格,反映了追求使用功能价值和景观艺术价值的人们。能够看出,景观设计除了需要达到景观物的设计目标及功能,而且还需要艺术创作和艺术品位的提升。这是一个专业且实用的新兴前沿领域,在全球设计领域中拥有独特的地位。现阶段,我国在景观设计方面发展良好,取得了很多成就,因此相关大中专院校也开设了一些课程,来迎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但是,一些高校的景观设计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借鉴模仿多、原创成果少等。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不断地了解,改变上课方式,提高上课效率。

一、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困境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工作能够包分配,其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之后在国有企业用人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更多的是双向选择就业,普通教育的优势也逐渐体现。到了21世纪初期,随着各个高等院校的扩招,虽然国家积极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但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职业教育成为差生的代名词,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有以上种种因素也可以发现,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受到国家对于普通教育方面政策的影响,实际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地位差异。

(二)教育投入不均衡

教育投入的不平衡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不同教育方式,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需要加强教育的投入平衡,保证学校内部有良好的基础建设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训场所,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但高校存在的基本现象是,其师资力量和在校生总数之间的配置,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存在巨大差异。其次,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也不能更好地满足师资与设备的相关需求,这给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招生制度不合理

高考是我国当前最主要实行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大多数院校都是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来招生,而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则自动划分到高校院校,也就是说,高校院校对于学生文化课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这样的招生方式就与普通院校招生差不多,没有体现出高校院校的办学目标。如果要实现课程改革,必须要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明显区分开,让学生接收到两类不同的课程。其实对于许多想要升学的高校学生而言,学习一些普通教育的课程对其会有很大帮助,而如果让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对其升学帮助不大的职业类课程会更加困难。

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及优势分析

(一)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分析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景观设计知识点。在生态课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创新教学来保证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景观设计知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在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要求,保证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优势分析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景观设计知识,同时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教好学生如何理解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目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实践,在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发展的能力。

(三)端正学习观念

当学生了解景观设计艺术后,便会对景观设计产生重新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景观设计知识整体性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对景观设计概念、原理、例题、实践题的操作学习,逐步在大脑中建立景观设计知识框架体系,整个框架在景观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不断完善状态,当学生的框架越来越完整的时候,学生对景观设计也会形成新的理解,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帮助。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分层走班教学,实行“共同+分流”的课程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形式上的创新,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结合教学目标和设置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高校景观设计的课程改革中,通过建立“固定行政班+流动教学班”的模式,在固定班学习相同的课程,而流动班则是进行分流课程。其中对于分流课程,学生可自行选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帮助学生进行能力提升[2]。

(二)实行弹性学制

加强各个类型办学主体间的交流,促进弹性学制的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纵向和横向上的预期目标分别是实现高校贯通和横向上的课程改革,其实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贯通,都需要各个主体间更深入地交流沟通。要在全国实现课程改革还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办学主体间的合作,继续采用弹性学制和弹性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个人特质。在景观设计的课程规划中,要求学生对专业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后期的实践发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的选择,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实现弹性学制。

(三)转变教学理念,定位设计表现技法

这门课程通过强调景观设计的一些技法表现出设计师的思想。因此,在该课程中,课程内容设计要以此为核心,必须要注重学生设计能力的学习,而不是刻意强调图片效果。教师要锻炼学生,使学生头脑中有设计想法,手头即可表现出来,即使演示文稿是手绘设计草图,学生也可以通过草图展示他们的想法,并最终提高学生的景观设计技能。其次,在进行景观设计教学时,不仅仅需要进行技巧的讲解,还需要关注色彩的搭配与融合,景观设计教学中注重对色彩设计,让景观设计与环境融合,突出艺术形式的同时,增加对社会发展的展现。在进行景观设计教学时,确定主题后,选择适合的图形色彩,将不同的色彩表现形式融入景观设计中,将景观设计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同时提高景观设计教学的时尚感[3]。

(四)教学巩固与评价机制

景观设计课程这门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练习,并且选择练习材料特别重要。一些老师允许学生使用互联网和书籍来收集练习资料,这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缺点。首先,学生面对大量的材料,没有参考标准,只是被其画面感吸引,下载下来照葫芦画瓢,没有理解某种设计为何要那样处理。其次,大量素材设计方法各异,因此很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困惑。在教学中通常为学生提供景观设计效果图和大量的实景照片,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的形。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运用的评价方法是让学生对作业拍照,利用多媒体讲评,要求每周每人至少讲评一次,教师在讲评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教学的不足。运用多媒体讲评可使学生相互学习,又可促进教学,事半功倍[4]。

(五)实行校企合作模式

教育是培育人的全面和个性发展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以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教学中注入新的元素,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教育尤其如此。为了培养室内设计人才,大学必须采取一种与公司合作的方式,以提高培训人才的实用性和效率。校企合作可以将教育模式与市场相结合,满足社会需求,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高校应该继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优化当前职业教育所采用的“技能+教育”的教育方式。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进入市场和建筑工地,以了解每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性,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作为未来的设计师,学生们必须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他们的设计增加更多的内容和创造力[5]。

(六)进行职业岗位需要教育

课程的建设是需要根据市场中行业类发展方向进行体系建设。在进行景观设计教学时,需要进行职业岗位需要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各类景观设计的具体岗位职责,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类岗位的重要性。在进行景观设计理论教学时,需要积极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以职业岗位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岗位职责的教育,让学生对景观设计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职业岗位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各类景观设计前景的了解。

四、结语

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课程模型也在不断创新。因此,必须在结合最新景观设计性能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这门课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掌握景观设计知识,促进景观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职业课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写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