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育于音乐课堂,点亮学生素养之光

2021-11-29 23:43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傅屹婷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藏族首歌素养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 傅屹婷

在音乐学科中美育的重要性相较其他学科要更加的突出。音乐学科作为一门主观性较为强烈的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审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课堂中所学习的曲目和音乐,而且也能够帮助引导学生在课下自行的鉴赏各流派的曲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雅情操和审美意识。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观念,为学生的审美注入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走上更长远的音乐道路。作为音乐教师,要想融美育于课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视听结合——善用现代设备教学

人的感官是相互联系的,各个感官相互协作共同形成一个人对于特定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而音乐也不例外,甚至于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各个感官的相互配合的要求要比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要更高一些。音乐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之间的协调配合就能够获得比普通的听觉教学更叫高效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多维的感受到音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极高的审美价值。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结合活动好动的特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较长时间的上课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单纯的听觉音乐教学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然而,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强烈的视觉冲击相比较单纯的听觉感官能够带给他们更加深刻直观的印象。有了视觉得画面呈现之后,音乐教学会相对来说更加的直观明晰。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室中都配备上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投影仪等,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自己能够接触到的设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曲目的理解,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的《依马呀吉松》这一课的时候,虽然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学生熟练地掌握演唱这首歌,但是却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教授学生唱这首歌,而是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藏族民间舞蹈视频,带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藏族民间歌舞的风格,通过藏族民间舞蹈堆谐强烈的民族风格,来带领学生感受直观的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对藏族的民间歌舞有着更为直观和多维的了解。同时,由于《依马呀吉松》是堆谐曲,流行在四川巴塘一代的,是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的配乐,由于这首歌的这种特殊性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仅带领学生观赏了这首歌所对应的藏族舞蹈,并且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这支藏舞的简单学习。在《依马呀吉松》这首歌稍快点旋律中一起跳了简单的藏族民间舞蹈,学生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中体验歌曲的节奏感。

经过这次的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对《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依马呀吉松》这首虽然简单但是藏族风格浓重的歌曲来略微窥得我国藏民族的曲艺风格和艺术气息。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单纯的在教室中由教师通过录音机播放歌曲再口头跟唱的传授方式,而是采取了视听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本节课程的学习,不仅充分利用了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奇有趣的上课体验,而且肉眼可见的提升了学生的上课效率,根据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也很显然通过这首歌和这节课的教学初步的对于藏族歌舞的艺术风格有了较为简单直观的认识。同时,也通过之后的藏族民族舞蹈简单教学加深了对于课堂所学习的歌曲的印象,认识到了更加多元的曲艺风格,对于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和审美能力,高效的达到了本节课堂的教学目的。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利用教室中的科技产品和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世界各地的距离缩小的特点来带领学生了解更加多元的文化,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适度扩展——课外曲目点亮音乐鉴赏素养

帮助学生美学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对于大量的优秀音乐曲目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欣赏,能够帮助学生较高效率的养成基本的鉴赏素养。学生也能够在大量优秀的中外优秀音乐曲目中获得美学的熏陶,养成基本的美学素养。

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往往包含着作者在特定时期的强烈感情,因此在鉴赏倾听大量的中外优秀曲目的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对于古往今来的各种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来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了解各个国家的音乐创作者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对于音乐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感情有着更深层次的感同身受,培育学生真正高雅的音乐素养——情感鉴赏能力,而非单纯的音乐鉴赏技巧。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适度的扩展,引导学生了解、欣赏更多的优秀音乐曲目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的《美丽的家乡》这一课教学的时候,不仅仅教了学生这首歌的演唱技巧,而且为学生播放了这首歌所出自的歌剧《傲蕾·一兰》,通过带领学生鉴赏这部歌剧,来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领会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之后,为学生拓展播放了风格不同的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的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通过带领学生鉴赏不同风格的曲目来辨析其中所蕴藏情感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带领学生与不同的作家进行不同时空的音乐欣赏的灵魂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大量的曲目的鉴赏培养了音乐鉴赏能力,而且与歌曲的作者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和共情,加深了学生对于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不仅应当完成课本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而且也可以适当的对于教学曲目进行一定的扩展大量的优秀作品欣赏,使学生得到音乐素养的熏陶。

三、课外采风——音乐、实践相辅相成

善学善用,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最终也应当回归实践。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最终都应当投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得到提炼、检验、发展。音乐学习也不应该例外。

音乐是来自于人们的实践中的,历史上很多伟大的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在经历了一定的实践之后的所见所感。如今,音乐实践活动已经逐步为当代小学音乐老师所重视,通过开展音乐课堂的实践活动,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会大大得以改善。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积极地带领学生将课堂所学回归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映山红》这一课的时候,不仅仅满足于教授理论的知识,教授学生会唱这首歌曲,本次结合学校少先队活动,带领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八一建军节红军老兵慰问演出的实践,带领学生在汇报演出中为红军老兵们演唱《映山红》这首歌。在课堂教授《映山红》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当时群众对于红军的热爱和崇敬,在为学生播放抗战电影和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之间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在活动中,学生听从前的红军爷爷讲述自己在伍时的故事,听红军爷爷们讲述当时的艰辛和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华民族的青年们前赴后继地投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的英勇事迹,逐渐体会到了当时的群众们对于红军的尊重和崇敬之情,不仅如此,学生在对《映山红》这首歌背后所蕴含的感情加深理解的同时,自己也油然而生了对于当时的红军前辈们的崇敬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了之后的演出之中,学生在演出中唱歌时,比起之前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情更加充沛精神,也更加昂扬。学生在了解和体会中不仅了解歌曲的背景,更对红军爷爷们爱国的经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次的实践显然达到了老师想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爱国的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型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在意引导学生的审美思维,构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和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操和正确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藏族首歌素养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就是这首歌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The Light Inside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演变》《藏族少女》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