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游戏化促进美工区幼儿创造性行为

2021-11-29 23:4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中心幼儿园李晓燕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术区域创作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中心幼儿园 李晓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儿童艺术领域相关发展要求提出,在创设美工区域活动时,首先要关注到幼儿的感受和体验,然后从追求单一的表达表现到建立多方位的联系,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指南》中还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美工区域活动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最佳手段,是集体活动的重要补充,在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可以按自己的兴趣体验去进行相关的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日常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一是,美工区域活动可以给孩子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二是,幼儿教师可以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和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差异,掌握其共性和个性从而因材施教,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指导,以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

一、转变观念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中心,促发自我创作技能的提高

那么,在《指南》背景下,我们如何去满足幼儿的表现、表达欲望?如何创设区域活动来萌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教师应创造充分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能够用心灵去感受。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发挥创造能力,就需要从原有的老师提供发现美,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我认为美术区域活动更需要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形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或调整材料。通过对大班美工区域游戏长期的观察,我从中反思和分析了一些在美术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的途径。

我在美工区投放了一面大的化妆镜,开始孩子们很惊讶,为什么班级的化妆镜会跑到美工区去。他们开始试探着找一找,然后哈哈大笑。我问他们笑什么,他们忍住笑声告诉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很好笑。“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眉毛是细的还是粗的?眼睛是大的还是小的?……”经过这么一说,孩子们反倒开始仔细观察起镜子里的自己,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可以试着画下来,为自己画一个自画像,他们非常乐意去尝试。

幼儿生性爱玩,嘴里里时常念叨着“玩”,对他们来说生活中最多的事情也是“玩”。那么,教师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调动幼儿参与创造的积极性,把“玩”渗透到学习中去。由游戏照镜子开始,幼儿拿着镜子给自己照,又拿镜子照朋友,记录了自己看到的五官,通过有趣的玩镜子游戏,引出绘画。再有一次,我们绘画“在运动的我们”,我们不是先忙于让幼儿去画,而是先让幼儿在教室中间自己玩,在玩的同时,要求幼儿认真观察,记住主要动作特征,并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有什么不同和变化,最后再安静下来开始着手绘画。

我认为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而美术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材料,成了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最好条件。我们的美术区活动给予了幼儿宽松自由的空间,更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发挥创造能力。在活动中,一方面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美工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了解孩子,察觉孩子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指导。教师应该在尊重和发展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以参谋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把教育意图转化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保证区域活动中各目标的达成。

二、教师合理的外部支撑,给幼儿创作助力

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故事,孩子们兴趣十足,看到我利用绘画的内容讲述这个好听的故事,孩子们都纷纷说,在区域活动的时候,要画一幅关于这个故事的画。“老师,我可以用这个牛皮纸吗?”“可以的,只要是教室里的安全材料,你们都可以使用哦。”霏霏说:“我要画好多好多小动物,它们都是被小兔的桃花吸引而来!”几个孩子,都开始了他们的绘画并在游戏结束之前,完成了作品。“老师,你看我的好看吗?小蚂蚁坐着小白兔寄给它的桃花花瓣小船,从远处的河流慢慢靠近了。前面已经有很多的小动物已经到了这颗好看的桃花树下了!”

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我总是让孩子处于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案例中,两个孩子为制作漂亮的作品,胆怯地来询问老师是否可以用牛皮纸加工制作。我给予的回答是肯定,作为老师我们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行为并给予支持鼓励。还有一次制作热带鱼,很多孩子都很仔细地用水彩笔沿着自己画好的轮廓添加各种装饰线条,然而霏霏却悄悄地把手指涂上了水彩笔的颜色然后在背过来在纸上印图案,被发现时她有些紧张和不好意思,但我没有质疑她,而是鼓励她大胆说出理由,原来她觉得这样更好玩更有趣。

美术创作就是要有童真童趣才能体现幼儿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发现这样的闪光点,赏识幼儿,宽容理解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才能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观察、倾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一是注意观察、倾听幼儿的兴趣点。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检验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需要,是否能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从中教师也能找到下一阶段区域生成的内容。二是注意观察、倾听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发展,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观察生活,分析他人作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在美术区活动中,丰富多彩、及时更新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我们班的美术区材料区有各式各样的操作材料,简直是孩子们活动时的百宝箱,应有尽有。他们会从里面很娴熟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在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活动材料是多变丰富的,使用材料是开放式的,幼儿在自由创作时,能根据自己所想选取材料,并能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材料经验,这既是社会性行为的提高也是帮助孩子产生创造行为的有力支撑。所以,我们美术区这个“宝库”拥有丰富多变的材料,成了幼儿的创造乐园。

几个孩子,选择了美术区的游戏,他们取来了彩纸、彩笔、瓶子、枯树枝、剪刀,还有双面胶,坐在桌子旁边开始制作雪花。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画画、剪剪、贴贴。辰辰小朋友取了一张绿色的纸,他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两片绿叶,用深绿色的彩色笔在绿叶上面画叶脉,接着,他沿着绿叶的轮廓剪下叶子。拉拉做的是一朵黄色的三层花,在开始创作前,她盯着辰辰的操作看了好久。然后仔仔细细地画了三层花的轮廓,每一笔都非常精致,她开始剪花,剪完一个花瓣,调整一下手指捏纸的位置,又继续剪起另一个花瓣,使用剪刀动作流畅。悦悦看完别的小朋友创作,也开始动手了,她首先在黑色的彩纸上画了一朵五瓣小花,然后剪下花,在花儿后面贴上双面胶,用手指甲抠出双面胶粘住的地方,把花儿贴到树枝上。他们商量着,要在树枝上贴满花。

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有指导的观察才是行之有效的,有价值的指导必须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顺其自然,递进式引导是保证幼儿主动发展的关键。教师把握指导时机,尝试递进式指导方式(示范式、参与式、启发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与材料、伙伴互动时更加投入,提高幼儿活动的独立性、专注性和自主探索能力,在区域评价中分享同伴获得的经验和快乐,为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

四、合理把握评价,促幼儿创造行为

美术区活动中,我常常会耐心地倾听和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正确地评价从而鼓励他们释放更多的创意。在幼儿园的美术区活动中,幼儿应当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应充分理解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充分的权利和机会,放手让幼儿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去创作。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在适时有效的指导下,在老师及同伴赞许的目光里,他们定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行为,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享受成功之喜悦。

游戏让幼儿快乐,美工区游戏更是展现他们童心、童趣的舞台,我们要多一份细心,在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唤醒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美工区活动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

猜你喜欢
美术区域创作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美术篇
《一墙之隔》创作谈
区域发展篇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