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桥 彼岸可期
——谈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

2021-11-29 23:43江苏省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严斯慧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学困生家长

江苏省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严斯慧

所谓学困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后进生”,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俞国良在《对差生概念的检讨》一文中认为“差生是智力发展正常的青少年,由于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个体不良‘配置’,从而导致学习、品德、行为等诸方面长期落后,且这些落后面又融合在一起交互作用,需要特殊教育的一类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学困生往往会形成特有的心理问题,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其学习成绩,对后继的人格形成、生活交往、家庭观念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因素的影响

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学习习惯养成问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简单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绝大多数学困生的成因,往往不是智力或能力的问题,而是由于身心不成熟、情绪不稳定,使他们自控能力差,容易受情绪影响,缺乏求知欲望,惰性和依赖性较大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了思想偏差。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是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助推力。

我们常说,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在高考制度下,学习确实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很多学生因为吃不了苦,而过早放弃了努力。有些家长在学生的幼儿阶段喜欢用哄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而学生形成要有好处或者得到某种满足才按照要求办事的心理。这类学生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奖励。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心存不满,对老师有意见,继而发展为不愿意按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去做。由此看来,学困生的形成,与儿童时期家庭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家长对待工作的态度,能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家长,他的孩子在一定氛围下会认真对待学习;反之一位对工作没有追求,自由散漫的家长,他的孩子很可能很久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们俗话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想必也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学生害怕困难,难以独立的罪魁祸首。在儿童时期,每一个人都有好奇心,孩子会自发地想要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因害怕儿童受累受伤而限制他的行为,慢慢地儿童会享受这种安逸的状态。在学习上他们就变得不爱动脑筋,喜欢抄作业。可见,家长的过度溺爱,间接扼杀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天性,是导致学生变得懒惰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在学校环境中,学困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佳,很容易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的歧视,最基本的爱和尊重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他们就不得不另寻出路,比如,通过参加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来满足自己在社交、情感方面的需要。其次,学校采用的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困生不管在其他方面多么优秀都有一种“一无是处”的感觉,在学校氛围中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成就感。

(四)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利益诱因的影响,一些市场主体为追求经济利益采用不法经营手段对未成年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学生沉迷网吧,迷恋电子游戏而无心向学。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使得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看不到出路,因而对孩子的学习不抱希望,故而对其放任自流。而许多家长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生活条件,都为挣钱而忙碌着,没有充足的时间关心和教育孩子,不能陪孩子经历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挫折,使得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被及时发现、改正。

二、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学困生的转化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新旧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过渡时期,学困生的转化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终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在此,谈一下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几点经验。

(一)教师的努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结不出健康的果子的。而对后进生尤其要有深切的、真挚的、持久的爱心,才能使他们冰封的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1.尊重人格,树立自信

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较差,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同学的讽刺等,使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因此,恢复学困生的自尊心也是促进学困生转变的重要手段,有时老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他们的厌烦,甚至憎恨(高年级较明显)。他们常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把同学的帮助当成打击报复,把父母的教育当成是嫌弃自己。所以,对他们不管不问、不批评显然不对,但管得过严,又会适得其反。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不轻易提及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多鼓励,多赏识,哪怕是极小的优点。从而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解除他们对老师、同学、家长的误解,才能使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

2.发现优点,赏识激励

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有句话说:“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学校里面学习成绩差的和学习成绩好的融入的圈子会有差别,这时可以让学困生多参与一些活动,让班级里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有助于学生的多方面学习。

除此之外,学校要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评价考核中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倾向,构建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家长的配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家长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对学困生来说,这是教育他们的两股力量,如果这两股力量互相配合,方向一致,就会产生极大的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结果将不堪设想。彼此互通消息,互为补充,才能加快学困生的转化,使他们健康成长。

1.关爱不溺爱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能在这时期较早地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重视并设法使其在这个时期纠正过来,孩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很省心。如果这个时期改不过来,以后会越来越困难,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差距也会随之拉开,孩子就可能成了真正的学困生。这时候家长就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陪伴其左右。孩子就像小花、小草一样,有了父母的呵护与陪伴,才能茁壮成长。

2.身教重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浸润着孩子。父母为他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他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看电视;父母为他创造的是玩电脑、玩手机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玩电脑、玩手机。因此,家长们如果是只顾言传要求孩子,而忽视律己及身教,那么效果肯定是不佳的。

3.参与即教育

家长们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这时家长们应把握契机,积极参与进来,这不但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视,还给自己创造了陪伴的机会,无形中浸润着孩子的心理,从而使其变得更加阳光。

4.沟通是桥梁

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班级里,老师一一和每位家长沟通,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不允许的,这就要求做家长的要主动一些,多与各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勤沟通。在沟通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开诚布公地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而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经常互通消息,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无害的,只要家长的心意足,老师肯定会愿意配合。

总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学困生需要持之以恒。学困生的厌学心理并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同样,对他们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困生的转化与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配合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满怀热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细致的教育。我相信,以爱为桥,彼岸可期。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学困生家长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