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源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信息化教学创新探讨

2021-11-29 23:43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直观信息化思维

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 张 超

现代教育中,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而在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和排查时,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并紧密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形式、师生互动形式、教学评价方式等开展教学,以此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动能得以释放、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化。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习需求发展情况

在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下,经过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调研得知,学生在现代化信息化课堂中对资源形式、评价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和兴趣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喜欢直观动态的学习资源

语言文字是静态的、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是简单的、是形象的。当学生面临大量文字时,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思维对文字的初步构建、加工和想象,才能在脑海中见过出事物的表象和属性。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需要经过高速的运转,才能在思维建构事物表象的过程中呈现事物属性。而相较于文字,学生更 青睐于图像和视频资源,学生喜欢直观的事物,视频和图片等不需要学生的思维加工,直接映入眼帘的图片和视频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知经验、呈现出丰富的事物表象。而当图片视频呈现时,学生的感知经验受到直观的冲击,学生的体验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当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源的初步感知之后,对抽象文字的理解能力、解读能力便获得了凭借物的支撑,学生在探索和解读文字背后的情感时,其理解必然会变得更加深刻、体验也必然更加丰富。

(二)学生需要独特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作用。当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时,学生期待的是真实的、差异性的、有激励性、独特的教学评价。

当学生受到教师的积极评价时,学生的体验和自信心提升,其探索新知、深化理解的动机也就更加强烈;而当学生受到教师给与的千篇一律的评价时,此时的评价也只能聊胜于无,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也相应地会大打折扣。

另外,从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得知,分值评价方式远比等级制的作业评价方式给学带来的体验更加丰富。究其原因,是由于分值量化的方式能让学生之间的比拼变得更加直观,优劣之分变得更加明显。在评价的方式上,分值评价更受学生的欢迎。另外,在评价反馈的时间周期方面,学生在完成作业、解答了问题之后,对教师评价的期待性最高、最期待获得教师的积极反馈。而如果让教学评价在学生完成作业、解答问题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进行反馈,那么学生的期待久已经消耗殆尽,此时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期待性也就逐步降低。

(三)学生课堂开放的解答和演绎空间

语文学科是以文字方式传达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学科。在文学作品中,大量作品都会通过含蓄的方式向读者传达某种情感和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和情感往往会因读者的不同解读方式而存在差异性,这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传统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所谓“正确”、“标准”的答案靠拢,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禁锢在某个固定的领域中,以提升分值作为唯一的教学导向开展授课。而事实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文字、对文章的解读,往往会因个人生活经验、因自己在文章解读中所建构的思维模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对文章解读和分析时,学生期待开放的空间,希望自己所解答、所演绎的思想和情感有更加宽泛的空间。而在情感的演绎和表达方式上,不少学生也希望不只是通过言语表达这一单一的方式,而是期待拥有更加多元的表达方式。

二、兴趣为源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

由上可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开展以兴趣为源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意、期待、心理动向等,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成效。

(一)挖掘直观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直观的教学资源总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学生以更加强烈而直观的情感冲击,并且直观图片和视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在丰富的感知经验、充实的事物表象积累中,获得更宝贵的收获、获得更直观的经验支持。教师可以借信息化教学的东风,开发和甄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理解深度的深化。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为了辅助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无名战士在所处的情境中的危急,教师在本篇文章教学之前可以通过《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电影中的片段节选并呈现给学生,以此方式让学生在本文学习中感知战事的危急、了解战士们所面临的生命的抉择。同时,借视频资源,也让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辅助之下,理解文章中展现出战士们毅然决然的伟岸形象。在铺垫如上动态视频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兴趣变得愈加浓厚、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此外,为了给学生带来更真切的体验,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幸存者葛振林的采访视频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穿越时空的界限,向时代英雄人物致敬,更借助葛振林老先生在采访中所说的“不要投降,不要做亡国奴,坚决跟敌人血战到底”,作为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德育资源,以深化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完善、健全发展。

(二)应用丰富教学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开展的教学评价,需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和期待展开,教师则可以通过应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创设丰富的教学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

例如: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师可以应用七天学堂等教学平台为学生发放作业,并从教师端输入客观题答案。在学生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平台中将会收录学生在作业完成的时长、作业完成度,待学生完成客观题时,平台则可以即时向学生推送客观题的答案,并且按照教师设定的每个题目的分数为学生赋分。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反馈是即时的、获得的分值评价也是专属于学生个体的,借助分值的评价,学生更能即时准确地定位到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另外,为了更加客观地体现学生知识的落实情况,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数段设置教学评价,其中包括每个分数段所体现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所存在的知识漏洞或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学生相应的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实现了分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现状。

(三)创设教育教学留白,释放思维想象空间

其实我们对于文章的鉴赏,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一情景的建构,在学生的脑海中所呈现的场景也必然是不同的。但正因为学生理解和感知中的差异性的特点,才能铸就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的方式创设教学留白,给学生以更多的演绎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暮江吟》这一首古诗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便可以引领学生将白居易所写的傍晚的景象以绘画等方式演绎出来,而在演绎和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则倡导学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通过文字描写,也可以通过图画展示,且演绎和呈现的过程不需要以故事中所描写的具体情境约束学生,而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结合学生所建构和演绎出的场景,教师可以择优将之在线展览,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借此展评的方式释放学生的想象力空间。

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源头,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借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更多元、更便捷的教学方式落实,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成效。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直观教学资源、应用丰富教学评价、创建丰富教学活动和创设教育教学留白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增强语文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直观信息化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