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化学习在劳技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1-11-29 23:4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杨爱华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荷包风车动手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 杨爱华

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到劳动的感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其他课程如语文、英语等不同,劳动与技术教育侧重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利用工具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强调要从小学生开始,落实劳动技术课程,提高劳动技术素质,并在实际授课的同时挖掘创新点。

一、设立场景,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的劳动技术课比理论文化课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兴趣,有了这先天性的优势,在劳动技术课堂上,学生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授课教师也要好好利用学生的兴趣,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立不同的教学场景,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并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劳动创新。

(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逼真的教学环境

在学习缝制荷包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们演示不同时期的荷包样式,并在其中穿插荷包的发展历史以及作用,然后再向学生们展示现代的荷包样式,以及其他小学生的荷包作品。通过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们呈现各式各样美丽的荷包,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了解了荷包的发展历史和作用,使其沉浸在艺术氛围中。学生们实际动手操作时,可以参考借鉴不同样式荷包的特点,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思更加多样的制作思路和方法,实现创新。

(二)以优秀作品为样本,烘托课堂氛围

在劳动技术授课中,让学生展现优秀的手工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觉,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比如,在缝制荷包时,授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缝制的各种精美的荷包下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近距离接触,通过闻、摸、拆等方法,了解制作荷包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工具,以及制作流程。如果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与他人探讨交流。完成作品后,大家在课堂上轮流发言,向他人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和经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把课堂与游戏结合起来,玩中有学

如在制作纸飞机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飞一遍自己的飞机,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飞机飞起来了,有些飞机却没有飞起来,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小巧灵活的飞机飞得近,看起来笨重庞大的纸飞机飞行距离反而越远。发现这些问题以后,孩子们就会主动进行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与他人飞机的比较,再经过试验,学生就能总结出纸飞机能否起飞以及飞行距离的远近与纸飞机的质量、机翼的面积和机头的形状有关。

二、自己动手,努力思考

经过教育改革后,无论是文化理论课,还是动手操作的劳动技术课,都强调授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内容,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自己动手是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生活常识、理论科学知识都比较匮乏,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挥自己

要创造师生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意见,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比如,在制作最常见的纸风车时,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之前,可以先拿制作好的纸风车给他们观察,还可以玩。有的孩子对着风车叶片大力吹气,有的孩子不停地用手转动着风车叶片,风车就一直转。过几分钟后,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把风车拆掉,观察风车的结构和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近距离接触纸风车,激发做纸风车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劳动和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比如,在制作纸风车的课程中,在学生近距离观察风车了解了风车的基本构成和制作需要的材料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比如,风车的哪个部位是最重要的,风车叶片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的回答是不同的,那个时候就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实际操作,制造出各种形态的风车。并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风车的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大胆创新,提高小学生的技术素养

劳动技术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能够立足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迈入现代化以后呈现出的重要的个人特点。技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涵盖了技术的思维、操作、意识等方面,这就需要从小学时期依靠劳动与技术课程,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自己的动手操作和思考,慢慢培养并巩固。但目前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技术素养对孩子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过分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成绩。

三、优化劳技课堂活动化教学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高创新思维

在劳动技术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并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要时刻观察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学生遇到能力之外的问题时及时进行帮助。比如,在进行纸风车的制作时,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基本掌握风车结构和制作方法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要如何制作风车的发电房,以及要使用的材料。学生们就会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大胆实践,锻炼动手能力

在构思好制作思路和方法之后,孩子们便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们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时间不够用。教师就可以利用此机会,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比如,在制作纸风车的时候,需要测量、裁纸、粘贴、制作发电房等诸多流程,小学生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然后由小组长负责本组的风车制作,并根据组员的不同特点,发挥个人优势,完成自己所擅长的项目,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在大家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后,再一起动手完成最后的拼接工作。

四、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在进行教育改革之后,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课堂上把每一个人的作品展现出来,让其他人进行评价,这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之间交流探讨,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当学生通过努力制作出一件成品后,教师和其他人先不要发表意见,让制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先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并不只限于作品的优点和不完美,也可以讲述自己作品的制作动机和思路,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在学生制作完成纸风车以后,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风车的特点和设计思路。有的学生作品比较注重外表,把发电房设计成如可爱的小乌龟等形状,有的作品注重实用性,抛弃了一些好看却不实用的环节,风车造型简单并且转速快。除了介绍作品的特点,还可以向其他人讲述制作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遇到困难时,如何通过大家的努力解决问题。

(二)同学互评和教师总结

对作品进行自评后,大家可以互相之间交流评论,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个作品,以及喜欢的理由。比如,在完成风车制作后,不同性格的学生会喜欢不同特点的作品,女孩子一般会喜欢造型漂亮的,男孩子喜欢结构合理实用性强的,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在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完成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要以作品为基础,全面客观,表扬孩子的优点和闪光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承担着孩子们劳动技术素养启蒙的任务,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意识,作为教育者,要努力优化课堂结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荷包风车动手
剪下个荷包样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自制纸风车
小风车,转呀转
哪个风车转得快?
小话痨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