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以教授《富贵不能淫》为例

2021-11-29 23:43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学周丽红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丈夫孟子文言文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学 周丽红

当前,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求,而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有利于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但是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学习效果难以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语文从来不仅仅是阅读,文言文也是。初中阶段的古文教学又该从哪些角度把控呢?古文的传统教学就是字词的解释、精讲比较,句子翻译、句式特点的研习,再深刻些也不过是中心思想的探索总结。其实,真正的古文教学远不止这些。我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富贵不能淫》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和看法。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语言是基石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语言的积累是基石,学生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从而有效地提升理解文言文语言的能力。历史从来不是枯燥古板如木乃伊,历史应该是生动活泼的,那么带有文学性而穿越千年的古文,更应该是灵动的。所以,与之相配的古文课堂也可以是活泛的激越的。

我是这样教本文的:利用十分钟时间,由学生自主读通全文,其实这个过程可能3~4分钟就可以了。再结合字词解释尝试翻译,不会的需要相互讨论。

然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讨论,学生可以提出不会翻译的句子,也可以提出有争议的词语。采用的方式是,男生提出的问题女生回答,女生提出的问题男生回答;或者课堂分两大组挑战。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热闹的!当双方有争议时,老师必须是那个裁判,而裁判必须是以理服人的,那就需要依靠大量的知识积累,这对老师是一种考验。但只要是有经验的或者平时有意识钻研的,一定不会被难倒。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累积起了文言文的基础语言。

二、思维是碰撞

要让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就应该有思维的碰撞。在课堂上,学生问得比较深入的问题,可以让同学们先讨论,利用这个时间老师也可以组织下答复的内容和语言。同学们的答案一定是众说纷纭甚至稀奇古怪的,老师可以多肯定鼓励,只要言之有理,最好言之有例,都应该鼓励。

一定要指出的是老师必须相信同学有这样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的学生看的课外书很多,小学的阅读量已经很丰富了,现在的家长读过大学的不在少数,对很多问题的见解出类拔萃,所以,孩子们答题的内容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超我们做学生的时代。只要老师引导得好,总会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娃!这样的课堂,一片欢声笑语,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激情的讨论探索。不过,对于老师倒是个大考验。举个例子,我们在探讨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时,最为激烈。

我明确指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责任的双方面,而不是单方。意思是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君主要像个君主,臣子也要做好臣子的本分,以此类推如果君主不像个君主,臣子造反也是正确的,不造反而一味地愚忠反而是历史和人性的逆流。所以孔孟思想和后来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打倒孔家店,但是我们不应该打倒孔子!

当学生听到这里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三、审美是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该文作为孟子的代表作,也是儒家的代表思想,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两个课堂上的问题。

探讨1:既然大丈夫思想不分年龄、性别和接受教育的程度,那么文下解释⑥把大丈夫解释为……男子,是否合理?

明确:合理!因为孔孟之道中存在着歧视妇女思想,譬如文中的妾妇之道就是明证。文下解释只是针对孟子当时的说法做出的解释,而我们现在提倡的大丈夫思想是在我们当下的体制和思想框架下推崇的,所以我们认为的大丈夫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种族;而孟子的大丈夫却只有男性才有资格。

探讨2:对于纵横家的看法!

明确:孟子反对张仪等人是有原因的。首先看纵横家的理论,纵横家以苏秦和张仪为代表,苏秦针对强秦对六国的虎视眈眈做出了合纵的策略,联合六国国力对抗强秦,所以最辉煌的时候他一个人佩戴了六国相印,同时使秦国几十年不敢出函谷关。张仪提出的连横是帮助秦国制定远交近攻的国策,对六国逐个威逼利诱,拆散合纵。

孟子一辈子推行的是仁爱,也曾周游列国,在齐国待的时间最长,所图的就是希望国君可以对人民施行仁政。最后却不得不在极度年老时回归故里,以讲学为生,实质上是仁政思想在春秋无义战形势下的彻底失败。

所以两者同样是周游列国,游说国君,为何我们称张仪苏秦为纵横家而称孔子为圣贤?因为两者的立足点完全不同:纵横家的立足点是自己个人及家族的荣辱,利用的是国君渴求的天下王治。而孔子的立足点是天下百姓,人民的安定生活。

所以,我们对于孟子一开口便是“是焉得为大丈夫哉”的反问语气就可以从根本上加以理解了。那是一个人民代言人对于战乱和苛政的怒吼!

四、文化是火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文化是火种。

探讨:既然孟子的思想中有严重的歧视妇女的理论,我们是否应该否定孔孟之道?

明确:不可以!对于孔孟之道,我们应该抽象继承。对于孟子这个人我们还是应该肯定的,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阶级和时代而独存,每种思想每个人都会被烙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所以我们不能用当下的眼光去评判几千年前的古人的思想是否正确,只要在那个时代,那种思想是超前的,那么这个人物就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就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当时推翻了地心说,是先进的,我们就该肯定哥白尼,即使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对于前人的思想,尤其是孟子这样的大家,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说不适合我们当下快速发展的时代;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照搬。科学合理的做法就是抽象继承。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先秦法家,以商鞅为代表,我们应该否定的是严刑峻法和维护君主统治观念,我们应该继承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变法中连太子犯法也做处理,对太子师傅进行了惩罚)。这就是抽象继承!

所以,对于孟子,对于本文,我们不能接受的是妾妇之道,但能对我们灵魂有引领的大丈夫之道,即使是在当今高度发达的文明下依然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相信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化,那是内涵的深远,人性的反思,和时代价值意识的走向。我们老师对于现在思想和自我意识都很强的孩子,不能只追求个别字词的解释、通篇课文的翻译和简单机械的中心思想的概括,而应该从人性、时代和阶级的角度去全局穿越式把控。

我相信,当我们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分析人性,对历史采用俯视的角度加以诠释,对阶级性进行脉络剖析时,学生没有不拜服的。尤其是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也是超出老师备课内容的,如果老师能当下对答如流,我相信学生会更加信服我们。

我以为,一个老师,一堂课的成败,是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上完一篇课文,整个人应该是愉快的通透的,尤其是在古文教学中,那些经过时代沉淀下来的文学和思想的精华,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我们运用现代的教学思想理论去品读时,一定可以从深度广度宽度和高度上有超出作者当时思想的领悟。而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学习,更主要的是思想的引领,而要走进这样的思想境界,需要我们铺设一条活泼的轻松的,一路有灿然风景的文言文教学课。

猜你喜欢
大丈夫孟子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磨刀不误砍柴工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会背与会默写
大丈夫
文言文阅读练习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何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