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2-02 00:45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配律乘法绘本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 陈 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很难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得学生读懂数学内容,领会题目含义,从而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一、强化阅读指导方式

在进行小学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理清数学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垂直与平行”这一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在概念理解过程中,学生应当紧扣关键词“同一个平面内”以及“互相平行”。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尤为重要。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些关键词,最终导致解题失误,因此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看清题目,理清题意,最终确保答题正确。

在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差别,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阅读这一方法,当解答有关时间、速度、路程的应用题时,我们可以用正比例以及反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问题的相同之处,从叙述以及意义方面展开探讨,能够让学生掌握反比例以及正比例的区别与联系,降低做题错误率。

二、培养正确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使得学生进行高效阅读。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时,在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组合图形面积,之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一些图形并求出面积,看谁画的图形最巧妙。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了。通过这种实际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围绕该课内容展开探究。

学生应当在思考的基础之上展开阅读探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质疑、不断讨论,最终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展开讨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乘法分配律,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之后展开阅读,交流有关乘法分配律的意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最终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拓展。

三、开展数学绘本教学

数学绘本是根据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运用简洁的语言以及精美的画面渗透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通过绘本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应用数学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到适量阅读、有序阅读。例如,有些学生并不了解绘本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累积程度选择合适的绘本,不要给学生带来负担感。比如在进行乘法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鸟儿鸟儿飞进来》,有了绘本知识的铺垫,学生在学习乘法时,能够达到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最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认知,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分配律乘法绘本
数形结合 突破难点——“乘法分配律”教学新探索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绘本
绘本
绘本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