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课堂交流,推动深度数学学习

2021-12-02 00:45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胡晓兵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表面积正方体小熊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胡晓兵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帮互助,聚焦重点问题,通过研讨达成认知突破。而课堂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课堂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找准交流的时机

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体现,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就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一般来说,交流往往产生于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学生遭遇认知难点,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抓住要点,二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判断出现了不同情况,需要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想法,以获得全面的认识。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我创设一个情境:小熊上学前准备了一个蛋糕,它将蛋糕平均分成4 份,自己吃了其中的1 份,并留言给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我吃了蛋糕的( ),剩下的留给你们吃。因为图片上小熊写的字被墨汁遮住了,所以这个问题就留给了学生,他们要想办法表示出小熊吃掉的部分。学生在独立尝试时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于是我组织学生交流。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小熊吃掉的蛋糕,有的学生是画图来表示的,也有学生给出了分数四分之一,于是我请不同的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发现其实大家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只是形式不同,共同点就是蛋糕是平均分成4 份的,小熊吃了其中的一份。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达成了共识,而且体会到了分数的含义。我接着请学生用一个分数表示小熊留下的蛋糕,学生很快想到了四分之三。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对相同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所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有助于他们达成共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深化了对分数的认识,初步体会到分数的意义,这也是交流的收获之一。

二、制订有效的机制

交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的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在小组内部要制订有效的交流机制,要将全体成员卷入进来,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并在小组交流中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要达到这样的交流,需要合理的交流机制,也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培养。

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可以指定每组一个种子选手作为组长,指定小组内最弱的学生代表本小组发言,这样学生在组内交流的时候,就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最弱的学生弄懂,如果这位学生实在无法理解,在组内要备好第二发言人,责任感会让第二发言人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注重倾听,力争弄清楚交流的问题。如果教师在小组交流中总是指定小组中比较强的学生发言,那么交流就会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很多学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三、指向适切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审视问题的交流价值,要选择适切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的交流落到实处。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用8 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5 平方厘米,那么拼成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学生独立尝试之后,我组织了小组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少小组达成了共识。学生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在解决“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的问题时,学生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求出小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乘以面的个数,另一种是算出大正方体的表面积相当于4 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在交流两种思路的时候,更多的学生认同第二种方法更容易理解。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跨越了思维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其实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交流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成功解决了问题,而且拓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应当为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尤其是围绕着“交流怎样的问题”“以何种形式来组织”“在什么时机组织学生交流”等细节,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的课堂交流落到实处,推动他们的深度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表面积正方体小熊
巧求表面积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拼正方体
小熊
表面积是多少
表面积是多少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