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1-12-02 00:45江苏省新沂市邵店镇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表现性统计图卡车

江苏省新沂市邵店镇中心小学 徐 洁

在教育领域中,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就,教师通常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学业评价。表现性评价就是根据学生平日的表现进行评价,也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实际任务的完成率评价,表现性评价有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

首先,数学教师在实施表现性教学评价时,应该明确自己实施评价活动的主要目的。其次,无论何种形式的评价活动,目的之一都是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必须要明确究竟需要评价学生的哪些方面,也就是要率先制订评价项目,力求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认识与运算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所以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教师应该确定如下评价指标:学生是否了解在具体情境中数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过的算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是否能用数学语言来解释、阐述和证明自己的运算。

二、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设计

正如上文提到的,表现性评价活动是围绕着某个任务展开的,所以设计实际的教学任务就成为评价活动实施的关键。

1.设计解释性任务

借助解释性任务可以评价学生对某个知识是否已经建构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张画好的统计图,并提问:这个统计图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可以给这张图起个名字吗?说一说你根据这个统计图所能联想到的事情,并说出理由。显然,想要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仅仅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对整个统计图的结构进行把握,还要学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生活中的某个情境巧妙结合起来。这样的表现性任务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还能体现出学生是否具有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性任务

何为设计性任务?就是指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设计一个作品或者活动的方案,进而评价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小张买了一只小花猫,他想亲自给小花猫做一个温暖的窝,他在家里找到了一块长1.5 米,宽3 米的木板,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一个猫咪窝,你能帮帮他吗?这就是一个设计性的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卡纸,让学生设计比例尺,用卡纸的辅助完成猫窝的设计。在这个任务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设计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猜测、制订的计划以及完成效果。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全过程的了解,就是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的依据,只有从过程到结果都得到重视,学生得到的评价才能更全面。

3.条件性任务

所谓的条件性任务就是给学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将任务情境补充完整,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考查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表征深度。比如,在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道未完成的题目,并希望学生根据图示设计问题:汽车开出去5 分钟后,卡车出发了,它们在距离起点700 米的地方相遇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如:汽车和卡车谁开得快?这类问题可以定位水平层次1 级,是最普通的基于文字描述就可以提出的问题。汽车、卡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的速度差是多少?这种问题可以定义为水平层次2 级,意味着学生在明确题目表述大意以及水平层次1 级的问题后提出的更深一层的问题。假使汽车出发5 分钟后,卡车去追汽车,卡车应该保持什么速度才能在500 米内追上卡车呢?这意味着学生已经有意无意地采用了“否定假设法”,这种问题可以定义为水平层次3 级,问题的创新性水平较高,我们可以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补充条件的层次是教师表现性评价的依据,所以条件性任务无疑是渗透和应用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方式。

总而言之,在小学深度学习教学中渗透表现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表现性活动丰富的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分析、参与评价、反思修正、合作建构。表现性评价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具有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表现性统计图卡车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忙碌的卡车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