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折叠中嬗变
——以“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教学为例

2021-12-02 00:45江苏省南通市跃龙桥小学殷小锋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正方体表面

江苏省南通市跃龙桥小学 殷小锋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我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做到实物操作、图像演示、虚拟想象相结合。现以“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折叠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折叠中嬗变。

一、动手裁剪折叠,促发动作思维

学生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动作思维是依赖具体实物操作的一种形象思维,属于学生思维的初级阶段。学生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建立表象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要直观形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的情境,给学生搭建实践操作的舞台,让他们在亲手操作中建立丰富的表象,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我给学生提供了剪刀和正方体纸盒,让他们亲自动手裁剪折叠,把三维的立体纸盒展开成二维的平面图形,观察折叠后各个面都跑到哪儿去了?学生在不断的展开、折叠中感知和体验,充分经历多面体与平面体的转化过程,从而弄清了正方体相邻面和相对面的位置关系,在大脑中建立了丰富的图形表象,动手折叠也极大地促发了学生动作思维的提升。

二、课件演示折叠,搭建过渡桥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可谓日新月异,从幻灯片到电视,再到计算机、交互式一体机等,电化教学媒体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助力加油,促进了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效。

课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表现方式,课件教学是一种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电化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展示教学内容、动态呈现演化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理解等优势,课件教学深得广大老师的喜爱。我在“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一课中,借助现代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优势,利用课件演示折叠变化过程,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帮助他们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在学生通过动手折叠后,我为学生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折叠过程,动态化的课件演示立体与平面之间的转化。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将自己的动手操作与课件演示进行比较,从中探寻出正方体相对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特点。课件演示折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了支撑,解决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种类以及展开图的规律。

三、基于想象折叠,发展抽象思维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思维主要是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数学学习是一种心力交融的过程,需要学生做思结合,达到实践与思考双重发展。

笛卡尔认为:“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想象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想象,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绪在几何空间驰骋。例如,在教学“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一课中,我没有停留在动手折叠的层面,而是基于想象折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学生利用材料手工折叠正方体之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折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在学生建立了丰富的表象之后,我隐去课件中的动画图像,组织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正方体与表面展开图的互化,在大脑中进行虚拟折叠。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相对面对号入座,抽象出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之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几组连线题和判断题,请学生对各种平面展开图进行想象折叠,判断出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学生完全依靠观察想象,学以致用,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提升了抽象思维能力。

折叠是一种手脑双挥的操作方式,既可以是动手的实物折叠,也可以是动脑的虚拟折叠,折叠是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的支柱,让我们在空间观念培养中引导学生展开双重折叠活动,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互发展。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正方体表面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太阳表面平静吗
多少个小正方体
毛泽东诗词中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现代诠释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拼正方体
3.《黑洞表面》(英/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