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对承租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1-12-02 03:19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承租方承租人会计准则

李 建

(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200)

2019年,正式实行了新租赁会计准则,与旧租赁会计准则相比,其在承担人这一项上做出了相应调整,虽然并未改变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原则,不过增加了相应的信息数据,例如:融资收益、租赁收入等。这些变化会对承租方企业产生相应影响。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一、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的意义

首先,提高报表可比性。在改革前的租赁会计准则中,承租人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经营租赁这一项,企业经营者会进行资产轻量化,以达到提升企业信用等级、资产回报率的目的,不过却降低了报表的可比性[1]。而在租赁会计准则改革下,会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信息,进而提升了报表可比性。其次,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租赁会计准则的改革,融合了IAS17 和SFAS13 两者的特点,同时与我国社会发展实质相结合,对财务处理、租赁定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在此情况下,使得租赁业务报表更为规范,能够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与原租赁准则对比

对于原租赁会计准则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判断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最终将租赁分为两种租赁方式:一种是经营租赁,一种是融资租赁,并且整合了承租人租赁环节负债及资产确认方面的相关内容。而新租赁会计准则在旧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改革,对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模型进行了相应完善。在该准则中,租赁会计处理内容与服务相关的会计处理内容较为相似,并且,在处理办法上也十分贴近,若不具备较为确定的辨识基础,实际处理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会计处理差异。在新租赁会计准则中,在承租人经营租赁相关权利义务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明确,也使得其资产负债更为明晰。因此,在新租赁会计准则实际操作环节,应将租赁相关问题作为重点解决对象,涵盖租赁分拆、合并、单向、多项租赁行为合同的规范。新租赁准则与旧租赁会计准则相比,对租赁活动以及会计处理办法进行了完善与改进,对财务会计处理及信息记录方法进行了明确,使得租赁方案实施环节的相关信息更为全面,并且有效提升了承租人的租赁积极性,有效保证了租赁双方的基本权益。

三、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对承租方企业的影响

首先,对实体经营管理的影响。租赁会计准则的改革,会造成一定的财务效应,特别是“表外融资”的舍弃。在此情况下,承租人为避免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做出调整,更加真实地面对自身对资产配置的需求,更偏向于选择经营租赁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租金会计准则改革对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统一,企业财务人员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不用区分租赁方式,简化了会计处理过程。不过,该准则的实施仍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在应用IFRS16时,会涉及较多的职业判断和估计技术,从而增加了会计成本,并且对承租人财务报表及财务指标会产生相应影响,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以及财务指标等,详见表1。其次,对承租企业融资的影响[2]。租赁会计准则改革限制了承租方企业以往常用的融资行为,特别是在信息透明度上,更加直接地展现出了企业的财务情况,对承租企业融资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二是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减少了企业融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承租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承租方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需要结合承租方企业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表1 IFRS对承租人财务报表及指标的影响

四、基于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的影响承租人企业的应对策略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租赁会计准则改革会在较多方面对承租方企业产生影响。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承租方企业应通过有效的手段对新准则尽快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从旧准则向新准则的过渡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承租方企业势必要接受新的租赁会计准则,而面对新准则,承租方企业需要做的关键工作就是在短时间内了解新准则,并且还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对自身租赁会计处理方式进行调整。在实际工作环节,承租方企业需要详细掌握自身租赁业务规模,对租赁资产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将此作为主要依据,调整业务决策。同时,承租方企业应全面、充分地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进行评估[3],例如:人力资源情况、现存信息系统以及相应业务流程情况等。要强化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制定出针对性的方案,以良好应对新的租赁会计准则。

2.优化租赁业务管控模式

首先,强化租赁合同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使租赁合同管理更为规范:一是在相关法律部门的配合下,对租赁业务合同文本做出调整,在规范租赁关键信息字段的同时,增加租赁资产相关信息;二是对租赁合同财务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将租赁业务与非租赁业务区分开来,保证条款约定清晰、明确。其次,做好租赁业务管理工作。要严格管控租赁业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管控。为确保实际的管控效果,建立全方位管控体系,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管控工作:一是在预算工作中,将租赁项目单独列出来进行管理,并利用项目总投资对合同总金额进行严格把控;二是明确实际管理要求,形成资产卡片,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三是促使关联方租赁业务更为规范化,具备完善的手续、规范的程序、合理的价格,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四是创建业财协同机制,当租赁资产状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做到及时了解。最后,提前启动尚未开始的租赁业务,做到合理适度安排,提前做好各项前期事项,并从实际出发做好影响分析,在降低风险的同时,确保租赁业务的良好开展。

3.强化风险管理

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后,对租赁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租赁方企业需要做好租赁期评估、识别以及折现率选择等工作。在此情况下,要求租赁方企业强化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尽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4]。具体而言,承租方企业可联合各部门,对企业现有债务结构重新做出评估,制定出有效措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将重点放在企业长期运营能力提升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形成动态化的融资战略,从而很好地满足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除此之外,承租方企业还应统筹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助力于企业良好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

在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环境下,承租方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融资压力,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承租方企业需要发挥出自身能动性,将重点放在融资渠道拓宽上。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后,特别规定在低价值以及短期租赁方面,仍可以根据以往方式进行处理,无需确认使用权资产以及租赁负债,承租方企业可以从自身业务情况出发,在签订租赁合同时,适当应用分隔多租赁期的方式。二是对企业自身资本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与企业实际最相符的融资方式。大型企业可以选择股权融资结合债务融资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其他新型的融资方式;小型企业应与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相结合,通过有效的手段减少自身融资成本。

5.建立租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承租方企业应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建立租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此系统及时掌握租赁业务情况,将其价值准确地反映出来。租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具备较多的功能[5],可以开展租赁业务、财务、合同等方面的工作,并且还能进行数据储存以及自动更新,能够自动生产报表,处理各项账务工作,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提升租赁业务管理工作效率,会使租赁业务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加。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租赁会计准则改革,有效提高了报表可比性,并且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良好接轨,但在租赁会计准则改革下,也会对承租方企业的实体经营管理、企业融资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准则,承租方企业应做好从旧准则到新准则的过渡、优化租赁业务管控模式、强化风险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租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承租方承租人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论房屋征收补偿中承租人的地位和保障
租赁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损害赔偿
承租的房屋被整顿,承租人怎么办?
论融资租赁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和作用
不同租金支付方式对租赁承租方的影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租赁》的影响分析
论次承租人对房屋的优先购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