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探析

2021-12-02 03:19偰蜀江滕一万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原料药生物医药药品

偰蜀江 滕一万 周 欣

(常州市生产力发展中心,江苏 常州 213131)

一、国际医药产业形势

随着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新冠疫情的蔓延,人们对生命健康事业愈发重视。同时,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等,种种因素推动了全球医药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带动了全球药品市场的发展。2019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约达1.3万亿美元,2020年预计超过1.4万亿美元。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1],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医药市场近80%的份额[2],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生物医药行业最发达的国家[3],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场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见表1)。

表1 2016-2020全球药品销售额(单位:万亿美元)

二、国内医药行业形势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医药行业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0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4857.3亿元,增长4.5%,利润总额3506.7亿元,增长12.8%,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4]。全国生产企业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发达城市和地区[5]。

集采降价成为行业的主旋律。截至2020年底,已开展三批集采,共包括112个药品,药品平均降价54%,每年节约费用530多亿元,惠及亿万患者。第四批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已于2月3日公示,共有152家企业参加投标,118家中选,158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52%,每年节约药费124亿元。

新冠疫苗加快上市。面对全球新冠疫情,新冠疫苗的开发进程再次加速,全球已有多款疫苗获准上市,我国也有5款疫苗上市,有望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疫情压力。目前我国上市的疫苗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已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汇总表

三、常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5],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十大产业链之一,“253”优势产业集群之一。

1.产业总体情况

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好,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科研生产基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9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逾330亿,利润逾45亿,产业发展平稳,一方面门类齐全,拥有化学原料、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多个门类;另一方面,发展均衡、效益好。规模稳步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结构情况

一是产品数量多、品种结构好;二是产品质量优、市场信誉好。在医药领域,全市共取得药品批文700多个,新药证书110多张,在报药品110多个,形成了以化学药为核心,原料药、中间体、制剂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初步集聚形成新北区薛家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医疗器械领域,全市拥有4000余张产品注册证和备案凭证,其中三类证430多张,形成了以医用材料为核心,骨科、齿科、手术工具、康复器具、IVD等齐头发展的格局,初步集聚形成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另外,在医疗服务、产品销售方面也集聚了众多的配套企业,形成了一批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和剂型的企业,例如,四药厂、千红生化等企业,有力支撑本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创新平台情况

截至2020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中共有国家、省、市三级“两站三中心”200多家,省产研院专业所1家,省级联合创新中心4家。上述创新平台大多集聚于新北、武进两地,充分带动了辖区内产业的整体发展。

4.重点项目情况

2020年,百隆医疗、亚邦药业等多家企业成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西太湖细胞院、合全获批省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市生物医药科技计划,下达科技经费近千万元,支持本地企业快速发展。

5.企业发展情况

全市拥有10多家上市企业,常州四药、常州制药入选“2020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两家企业多个品种成功通过一致性评价,多个品种中选国家集采,骨科植入物、吻合器、康复理疗等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四、常州市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扶持少

我市已出台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龙城英才计划”等政策,但对比周边城市,还未出台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

2.创新能力弱

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新药上市数量逐年下滑。平均R&D(研究与开发)仅有3%-5%,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多数药品为仿制类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一次性耗材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技术集成度不高。

3.人才队伍少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也签约落户了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但目前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无锡等人才引进力度同样引人瞩目,如何留住人才,还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目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成为制约常州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医药企业应重视新药研制储备和人才储备,为最终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奠定基础。

4.环保压力大

常州地处太湖流域及“长江大保护”沿线,原料药企或关停并转,或转战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造成制剂价格上涨。

五、推动常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

1.政府层面

(1)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现有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补贴,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创新产品的研发、上市,创新平台引进、培养以及大型产业化项目落地、投产等。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政策层面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以技术的提升带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业竞争力。

(3)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依托龙城英才计划等各类人才政策,招引海内外领军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加强引智力度,依托本地高校,搭建实训平台,培养实用型人才;依托本地企业,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类人才的培训,使人才早日适应社会。

2.企业层面

(1)纵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7]。随着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显现,如华海、京新等企业在带量采购中持续获益,值得我们学习。

(2)横向拓展业务范围。从产业链和监管及工艺要求来看,化学药CMO/CDMO与原料药行业产业较为相似,原料药企业向CMO/CDMO拓展具有先天优势和发展基础,而且我国CMO/CDMO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3)商业模式创新。如博瑞医药公司具有原料药的技术优势,以此为基础与下游药企分享制剂药品的销售收入。此外,美诺华公司与欧洲仿制药巨头KRKA合作,将KRKA在欧洲已上市产品在国内转报,推动其制剂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开拓。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4)承担“长江大保护”的社会责任。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发展体系,全面开启“长江大保护”工作。未来,常州医药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尽快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生产工艺,医药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保护环境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原料药生物医药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国家反垄断局成立后“第一刀”为何砍向原料药?
药品保存细解读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印度库存中国原料药告急
大话题,小切口——钱江晚报《原料药价格暴涨》系列报道的回顾与思考
水果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