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庭坚对王安石六言绝句之仿效

2021-12-03 01:54梅国春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诗派叠字黄庭坚

梅国春

(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宋代诗歌发展史上,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人是宋调形成的重要一环。其中“苏黄”并驾齐驱、各领风骚,更有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直承杜甫一脉,在宋代诗坛上大放异彩。而黄庭坚虽师出苏门,但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却与苏轼迥然不同;其炼字精工、句法严谨的工夫,更与王安石如出一辙。鉴于黄庭坚诗歌创作纲领对江西诗派的指导意义,黄庭坚被尊为江西诗派之宗,然历来《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却未能有王安石的位置,直至梁启超首言“荆公之诗,实导江西诗派之先河”[1]207,指出了王安石对黄庭坚乃至江西诗派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存黄庭坚诗歌一千余首中有5首直接言及王安石名字,另外,较为明显模拟王安石的同题目之作有6首,至于在诗中采用王安石的语汇、意象,或风格相近的诗篇亦复不少。这种诗人之间作品的互文现象,引起历代学者的关注。就学界前贤及时人研究观之,首论王安石与黄庭坚诗学传承上大有关系者为梁启超的《王荆公》:“祖山谷者,必当以荆公为祖。”[1]207王晋光《王安石论稿》直接以《黄庭坚与王安石诗》为题,讨论了二者之间交游往来之关系[2]。刘乃昌从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家学渊源入手,论述了二人对杜甫的学习之处,指出黄庭坚在立意、句法和艺术手法上受到了王安石的影响[3]。日本学者内山精也提出黄庭坚与王安石二人之间存在师承关系,并从黄庭坚对王安石的态度、诗文中的暗合与模仿、后人对二者的比较等方面对此师承关系进行了论证[4]。诸家所论或简或详,皆已指出王安石对黄庭坚的影响,但王安石诗歌风格与黄庭坚诗歌创作之间的具体联系仍有深入探讨的空间。

一、形式技巧的示范

王安石的绝句历来评价甚高,严羽《沧浪诗话》“以人而论”的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并指出:“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5]59王安石创作的六言绝句虽仅计有4首,却将宋人六言绝句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度。继之而起的黄庭坚则从多方面仿效王安石六言绝句之法,开始大量创作六言绝句。下文将列举分析黄庭坚对王安石诗法的学习,由此进一步证明王安石是为黄庭坚推崇、师法的模范。

(一)仿效六言

仁宗皇祐三年(1051)秋天,王安石通判舒州,过怀宁县山谷乾元寺,宿,遂与弟安国等拥火游石牛洞。次日,复游,乃亲刻诗于壁,作一首《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6]456

此诗所使用的诗体是唐、宋以来诗人少用的六言绝句体制。诗前半写石牛洞周围情景,后半写探索水源不得,而在这个人烟稀少、偏僻孤寂的空间里,更加增添了怅望遗憾之情。诗人用“泠泠”以状水声,用“靡靡”以写山围;叠字的使用,构造出一个广漠清冷的空间。在冷寂的泉穴中,诗人极力探索着大自然的源起,“竟”“穷”尽两日之力而未得。叶梦得尝云:“诗下双字极难。”[7]224双字即叠字也,盖言双字模山范水不仅要求工妙,尚兼具着声与情合一的功能。如此处“泠泠”“靡靡”叠字的使用,强调诗人空自怅惘的落寞。又如《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6]1028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6]1028

西太一宫在汴京西南八角镇,为仁宗天圣六年(1028)时建。王安石于景祐三年(1036)随父王益(993—1038)、兄王安仁(1016—1052)初至京师,曾游西太一宫,时年十六岁。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奉神宗诏令入京准备实行新法,又经过此处。抚今思昔,匆匆三十余年已过,不禁感慨万千。全篇流露着思亲、忠君、退隐、仕进往复交织的复杂情绪。诗虽名为“题西太一宫壁”,但全诗并未对西太一宫本身进行描绘,而是从宫外醉人的夏景着笔:柳叶因密绿而显暗,蜩蝉虽鸣不见其迹,视觉与听觉的两个形象全浓缩于一“暗”字中;荷花、落日、红酣更是在视觉上再添浓彩,在强烈的色调中,有拟人亦有想像。其一不仅状物精准,亦分写高柳、低荷,同时运用色彩的反差以形成层次,给人有如历其境的立体感受。其二则从西太一宫附近的三十六陂而生怀思江南之情。柳叶、鸣蜩、荷花、落日不仅是眼前之景,亦是诗人记忆中江南三十六陂之夏景。“想”字无疑成为诗人抚今思昔最恰当的诗眼。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除了摹写细腻、炼字精工外,全诗最成功之处即是色调与意境的融通。绿暗、红酣,所有的背景都是落日,在夕阳斜照之下,所有的色彩虽显得格外浓、重,但已近黄昏的夕照,不免给人迟暮的惆怅。这样的惆怅与诗人怀旧思亲、欲隐不得的内心世界是契合的。绿暗、红酣同时又连接两个不同的时空,诗人既陶醉于眼前之景,又难禁思乡之情,故而在总体内涵上,构成了诗人思想的两个层面。而浓烈的红、绿色调对比诗人的白发,越发显出老大无成的伤感。另一首《西太一宫楼》笔法亦与此相近: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欹斜。

日暮炊烟孤起,不知渔网谁家。[5]1030

长日将尽,芙蕖落、杨柳斜,草木的休、息本即自然宁静,而诗人却能够用“孤烟”“不知”“谁家”等词,将清愁不断的氛围渲染出来;在轻淡的笔调中,统合着“零落”“欹斜”缺憾的惆怅,亦表露出诗人迷离怅惘的情思。

综观王安石3首以“西太一宫”为主题的六言绝句,其笔法、技巧、意境、情感等表现均为上层之作。黄升《玉林诗话》云:“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宿雨’及王荆公‘柳叶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觉,后难继者。”[8]503陈衍更赞誉“柳叶鸣蜩绿暗”二诗是“绝代销魂”,足为王安石诗“压卷”[9]154之作。凡此均说明王安石在六言绝句诗创作上卓越的表现。

笔者粗略统计,黄庭坚的六言绝句之作以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为中心计有69首,最早写成于元丰三年(1080)。是年,黄庭坚在《寄李公择诗》序云:“元丰庚申岁,庭坚得邑太和,舅氏李公择提点准西道刑狱(治舒州),自同安来,相见于皖口,风雨中,留十日。”[10]754这期间黄庭坚尝游山谷寺石牛洞。有《题山谷石牛洞》《题潜峰阁》《次韵公择舅》《书石牛溪旁大石上》《题山谷大石》等一系列诗作,前三篇以六言体写成,共4首。在此之前,黄庭坚并无六言绝句之作,任渊注《山谷内集诗注》将《题山谷石牛洞》列于黄庭坚庭六言绝句之首,显然亦视此诗为其六言绝句最早之作。

对山水风景的喜好与诗歌的写作,可将不同时空的人牵连在一起,若游历于前人曾经登临过的山水,更易激发思古之幽情。黄庭坚的《题山谷石牛洞》集旅游、写作、阅读、想象等多重经验为一体,仅由诗题即可见诗人追摹王安石之心。黄庭坚对王安石《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一诗必定是激赏的,所以诗人于此连续创作数首六言绝句,且看其《题山谷石牛洞》:

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

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10]16

这首诗写于距离王安石题壁之作后大约三十年,黄庭坚许是看到了洞壁上王安石的墨迹,处境与王安石当年一样,所以心有所感。从诗题来看无疑是依王安石原题而作,其句法结构亦悉如王安石原作。黄庭坚之所以会由眼前风景联想到王安石,一则源于此地的景观是王安石经历过的,甚至有王安石真迹,二则是由于其对王安石诗艺的赞赏。再看诗的内容:诗作起句便以九天司命真君在创造万物时“无心”的动机回应了王安石“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的惆怅实属不必要;其次再用达摩以袈裟传法慧可为喻,呼应了王安石留诗于壁的动机。末二句则以云虽横而不度、鸟虽倦而犹飞,表明自己愿竭志以从的心愿。就诗歌的意境或笔触,黄庭坚与王安石原诗略有不同:黄庭坚从禅寺的宗教氛围写起,将个人的情感潜藏于禅机之中,似刻意不欲人察觉。然从六言绝句的体制而言,却透露着仿作的痕迹,李壁注即直言“鲁直效公题六言”[6]456。

(二)多重对仗

承前所述,黄庭坚六言绝句之作,始于元丰三年游山谷寺石牛洞时。在游山谷寺短短的一天中,黄庭坚共创作了12首诗歌,其中4首均为六言绝句[11]106。之后技法更是日臻完善,其中多处可见受王安石的影响。试以《题潜峰阁》为例:

徐老海棠巢上,王翁主簿峰庵。

梅蕊破颜冰雪,绿丛不见黄甘。[10]17

以修辞学中词性而论,“梅蕊”“绿丛”二词为名词对,“梅蕊”的突出是冰雪之中惊艳的一“红”;“绿丛”又与“黄甘”形成视觉上的反差,语义效果上对前句作出承接。由此可以看出此时黄庭坚在六言绝句创作上开始模仿王安石的精工。《次韵王荆公〈题西太公壁二首〉》(其二)又精进很多: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10]86

“白下”“青门”一指金陵,一指京师,此为标准的地名对,而“白”与“青”二字本身亦形成颜色对;“白”字同时又呼应“池莲”,“青”字呼应“宫槐”,形成植物对,可谓多重层次的对仗。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指出“多重工对”并不是铢两不差的砝码,而是“建筑复杂均衡的结构,门窗、梁柱、装饰等的形状、线条、色彩一一对称”[12]479。如前引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中,“柳叶”与“荷花”为标准的名词对,“绿”“红”不仅呼应“柳叶”“荷花”的色泽,同时本身亦形成颜色对,“柳叶”“荷花”形成植物对。王、黄二人均将对仗的范畴极力缩小到最细的词类,凸显出其构思精巧与美感的丰富。黄庭坚之“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12字不仅全用名词,且“晚风”“池莲”“香度”每一个名词都是一幅具体的图像,而且图像与图像之间是并置的画面,并非流动的历程,其表现手法与“柳叶”“鸣蜩”“绿暗”相同。

(三)叠字的运用

从黄庭坚诗中对叠字运用之工妙,可见到其对王安石甚而对杜甫的一脉承袭。杜甫善用叠字,如《曲江二首》之二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兴八首》之三“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等等[13]867。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说江西诗派诗人汪信民尝言荆公语失之软弱:“每一诗中,必有依依、袅袅等字。”[14]286王安石作诗好用连绵字这是事实,如前引《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中“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用“泠泠”“靡靡”叠字,不仅无软弱之气,反而有“精切藻丽”之誉。同样地,黄庭坚也是在六言绝句中擅用叠字,如《效孔文举赠柳圣功三首》(其一):

读书凿井欲深,英风爽气如林,学道却要无心。[10]17

迎燕温风旎旎,润花小雨斑斑。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10]68

“旎旎”写暖风依人,“斑斑”描细雨润物之状;不论写气、图貌,均极尽自然稳切。王、黄二人从杜甫那里承继的善用叠字的手法,直接影响到江西诗派诸诗人,如陈师道《秋怀示黃预》中“冥冥尘外趣,稍稍眼中稀”、《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中“老稚持车车不留,归人不行行转头”、《十五夜月》中“稍稍孤光动,沉沉众籁微”[15]等,以上例举仅是陈师道诗集之一隅。另据胡应麟《诗薮》言:老杜好句中叠用字,惟“‘落花游丝’妙绝……唐人绝少述者,而宋世黄、陈相祖袭”[16]2559,指出黄庭坚、陈师道喜用叠字是祖袭杜甫,但王安石在黄、陈二人之前就推崇杜甫了,如此看来,王安石当是黄庭坚乃至江西诗派学习杜甫的中间媒介。

(四)夺胎换骨法

北宋翻案诗盛行,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人之作为代表,其中王安石的翻案诗尤为各家所称赞。翻案法源出“夺胎换骨”之一端,王安石善于化用前人字句,在既定用字中,翻转一层,提出新见,此法于王安石诗中有诸多诗例可作资证,对前人诗句多所翻动,然语意更见工巧,实具承继与开创之势。举王安石《出定力院作》为例:

江上悠悠不见人,十年尘垢梦中身。

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6]3

全诗咏丁香花,颇显清新自然,但非王安石原创,实夺胎换骨自陆龟蒙《丁香》一诗: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17]4685

陆诗借咏花写物外自得之意,表现不甘寂寞之志;王诗袭用陆诗之成句,然造语更为妥切,境界更为深远。同样吟咏一物,陆龟蒙以人为主体,首句“人不问”省略客体丁香,王安石则用“不见人”将人的主体性消隐,使丁香能在不受世人束缚的情况下自在蔓延。而关于此种夺胎换骨、自出新意之法,公然标榜者则为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诸人。

黄庭坚化用前人诗句十分讲究奋意出新,并且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歌主张,这些理论被江西诗派奉为圭臬,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纲领。如黄庭坚《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10]68承袭和融汇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13]323以及谢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8];黄庭坚“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次元明韵寄子由》)[10]124浓缩了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13]245之诗意,并点化韩愈“海气昏昏水拍天”(《题临泷寺》)[19]583之景象。黄庭坚善于化用前人诗句,信手拈来,比之王安石的“造化”前人诗句的笔法可谓“青出于蓝”。

黄庭坚对王安石诗句的点化可以用任渊的注解作为佐证。就任渊所注黄庭坚69首六言诗检视之,其中引用王安石诗意有6处:

紫府侍臣鸣玉,霜台御史生风。官烛论诗未了,知秋自属梧桐。(《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其三)

任渊注:王介甫诗:“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10]84

春事欲了莺催,主人虽贫燕来。(《次韵舍弟题牛氏园二首》)

任渊注:王荆公诗:“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10]1013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任渊注:荆公诗有“白下长干何可见,风尘愁杀庾兰成”之句,故此诗引用[10]86。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任渊注:王介甫诗:“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10]147

从来不似一物,妄欲贯穿九流。骨硬非黄隔相,眼青见白蘋洲。(《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任渊注:王介甫《松》诗:“夭骨老硬无皮肤。”[10]348

除上述所举任渊注释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黄庭坚诗作脱胎于王安石诗句,如黄诗《次韵舍弟题牛氏园》中“春事欲了莺催,主人虽贫燕来”[10]232,脱胎于王安石《春日》之“鹦犹求旧友,燕不背贫家”[6]124;黄庭坚《和曹子方杂言》之“三十六陂浸烟水,想对西江彭蠡湖”[10]378,脱胎于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之“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6]1028。通过上述诗作的立意,可以看出王安石对黄庭坚的影响之深。

二、情感上的仰慕追怀

黄庭坚师出苏门,并且政治立场上也不与王安石同列,为何其诗作会有如此多与王安石相通之处呢?大概因二人都尊崇杜甫,黄庭坚对王安石具有认同感,或者说认同王安石是因与其期待视野相符,所以二人有着极其相似的气质,黄庭坚“爱杜及王”,便对王安石也心生相惜之情。除此之外,《明妃曲二首》其二中有李壁注曰:“山谷跋公此诗云:荆公作此篇,可与李翰林、王右丞并驱争先矣。”[6]1082可见黄庭坚对王安石此诗的欣赏。另据前贤学者考证,王安石与黄庭坚父亲黄庶是世家之交,二人家学往来情谊深厚,两家还有姻亲的关系,所以出于对父辈的尊重,黄庭坚必然十分敬重自己父亲的朋友。

据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十二载:“(山谷与荆公)未知相见在何年也。至元丰间,始亲间公于钟山。”[20]但在宋人诗话中,更早保留了王、黄两人的交游记载,元丰七年(1084)黄庭坚过金陵,即往访王安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一》:

山谷云: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丞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近作也。[21]1148

又《雪浪斋日记》:

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细雨湿流光”最好。[21]1148

从以上两则材料来看,二人之间的一问一答,尽显长者之威仪和后学之恭谨,从中透露出两人亦师亦友的相惜情愫。再从黄庭坚《跋王荆公禅简》的题跋中,可以看出黄庭坚对王安石人格的肯定,也印证了一直以来黄庭坚心目中王安石的形象:

予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暮年小语,雅丽精绝,脱去流俗,不可以常理待之也。[10]87

可以看出黄庭坚不仅对王安石高贵人格的仰慕,更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诗赞誉不绝。

再从黄庭坚与王安石结缘的舒州山谷寺石牛洞说起,黄庭坚自游览山谷寺石牛洞后便自号“山谷道人”,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喜爱山谷寺石牛洞林泉之美。应该注意到,“别号”对于诗人来说,亦有着莫大的深层意义,不该仅是一个表达地理性的概念。如欧阳修从滁州时期号“醉翁”到晚年致仕的“六一居士”,其一酒一壶的生活方式,在个人形象、生活内容、诗文创作中无不体现“酒”于其生命的重要性。王安石晚年号“半山”,半山者,王安石故宅也;以去城七里,去蒋山亦七里,正在山、城间之“半”,遂以此为号,后人亦称其为“半山老人”。“半山”除了是地理性的标志,亦是王安石生命历程中的最大转折,从政坛退居后半生的开始,“山”的峭直刚硬,更是他一生性格的表征。山谷寺石牛洞的林泉之胜、壁上王安石的留题,之于黄庭坚更是一种惊喜,而将自己的和诗铭刻于后,亦昭示出自己步趋王安石之心。因此,在黄庭坚以“山谷”为号以后,每一次的书写,不仅会引起诗人回忆起石牛洞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空间里与王安石的隔空相遇,取“山谷”为号亦是对王安石表示敬仰之情。

黄庭坚作《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二首》,诗题即明言“怀”,诗的内容更是高度地肯定王安石的学识与人品:

其一

短世风惊雨过,成功梦迷酒酣。

草玄不妨准易,论诗终近周南。

其二

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

欲问老翁归处,帝乡无路云迷。[10]687

第一首起句便追想王安石熙宁年间事功,而今已堕入渺茫,如醉梦乡,能传后世者,自有其不朽之价值,一为《三经新义》,有如扬雄为《易》所编之《太玄》,而论诗之作,亦如《周南》足以正南面,有经世致用的价值。第二首则用《韩非子·说林》中二典,批评当时党同伐异之风;末了表达欲追王安石风范,却已路杳云迷、人天永隔的遗憾。

就现存黄庭坚所著诗文检索,其中亦不乏对王安石正面的评价,如评王安石书法、诗、文、经学、书帖,计有二十余篇之多。陈师道亦云:“山谷最爱舒王‘扶舆度阳羡,窈窕一川花’,谓包含数个意。”[8]48在诗歌创作上,黄庭坚更是直言“余从半山老人得古诗句法”[22]2740,将王安石“重法度”“精锻炼”的作诗工夫更加细密化,形成与王安石诗近似之“劲”“峭”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王安石诗歌创作对黄庭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六言诗体上,而宋人在六言绝句的创作上,成就最高者,首推王安石,继之者则为黄庭坚。通过对王安石六言绝句的艺术成就、创作形式、多重对仗、叠字运用、夺胎换骨手法的示例以及黄庭坚化用、仿效、互文王安石诗句等多角度的分析,可见黄庭坚对王安石诗歌的肯定。另外,就二人在山谷寺的题壁诗而言,黄庭坚的六言诗主要集中在观赏舒州山谷寺石牛洞,即遇见王安石题壁诗之后,可见这次的隔空相遇对黄庭坚创作六言绝句的启发,此后黄庭坚便别号“山谷”更体现了其对王安石的仰慕崇敬之情。凡此,应不可忽视王安石对黄庭坚的影响,其亦是对后来江西诗派的间接影响,在诗歌技巧方面,王安石可以说是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纲领践行的“先导”。

猜你喜欢
诗派叠字黄庭坚
《诗》第27卷·三个“十”特大卷征稿
白饭、皛饭与毳饭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奇特的叠字联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叠字家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叠字回廊
略论江湖诗派产生、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