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

2021-12-07 00:32陈才兴蔡响平王昌明杜臣文童成凡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病菌猪舍病猪

陈才兴,蔡响平,王昌明,杜臣文,童成凡

(江西省乐安县畜牧水产服务中心,江西 乐安 344300)

结合调查结果得知,生猪呼吸道疾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伪狂犬病;二是传染性胸膜肺炎;三是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四是猪肺疫。这几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皆因细菌与外界因素引起,当生猪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如进食量减少、呼吸困难、发育迟缓等,严重时可导致病猪死亡,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对此,养殖户要掌握正确的疫病预防措施,明确基本的治疗方法,通过加强日常管理、优化养殖条件等措施,切实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

1 生猪呼吸道疾病类型与临床症状分析

1.1 疾病类型与发病原因分析

生猪呼吸道疾病会感染、侵害猪的各个器官,大致可分为气管炎与肺炎两种类型。其中,气管炎可能为支气管感染或细支气管感染,而肺炎有可能为大叶肺炎或小叶肺炎。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能为猪肺疫、胸膜炎、气喘病、萎缩性鼻炎等,其中胸膜炎与萎缩性鼻炎存在传染性。此外,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时,主要有高热病、伪狂犬病、猪瘟等主要病症,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发病症状。最后,危害不大的呼吸道疫病类型有肺丝虫等,主要为寄生虫感染,只需要养殖人员进行有效的驱虫工作即可改善。而针对其他的疫病类型,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或延误治疗时机,也有可能使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这种疾病属于继发或并发感染类型。例如,当生猪感冒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需要注意的是,外界因素也有可能导致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如气温骤降、通风过度、猪舍阴冷潮湿等,会使生猪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了生猪感染疫病的风险。

1.2 临床症状

针对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而言,无论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病猪都会出现持续咳嗽、高热不退、进食量减少、精神萎靡、呼吸不顺等症状,部分病猪同时伴有流鼻涕、坐卧不安等症状。如果为细菌感染呼吸道疾病,病猪的病症较急,体温会快速升高至41℃,属于“稽留热”,主要是细菌感染肺叶部位加上细菌蔓延导致的,容易病情反复。如果为病毒感染呼吸道疾病,病毒在侵害肺叶后,其蔓延速度较慢,病猪会出现皮肤潮红、反复发热的症状。此外,针对其他的常见病症类型,如猪肺疫,常见症状为病猪的呼吸道发炎,病猪的喉头肿大、呼吸困难、病情反复发作、分泌痰液、时有吞咽动作,若因猪肺疫死亡,病死猪的鼻腔的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流出气泡,也称作“出败”。而针对猪喘气病,其致死率较低,但容易影响病猪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饲料营养元素的吸收效果,不利于养殖效益的提升,同时,猪喘气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气温骤降、猪舍寒冷时可能会出现二次复发的问题。最后,针对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等病型,病猪会出现关节发炎、口鼻歪斜、进食量减少等症状,母猪若感染此类病型则极易流产。其中,养殖人员要细致观察病猪是否存在混合感染问题,确定具体病菌后对症治疗[1]。

2 生猪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分析

2.1 饮食控制

想要有效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养殖人员要重点关注疫病预防工作。在实际养殖中,养殖人员需定期清洁、打扫猪舍,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重点加强饲料喂食管理。针对生猪饮食而言,养殖人员要严格管控饲料的质量。在引进新饲料时,可以先使用新饲料喂养一次,确定无任何问题后,再持续使用此种饲料,以此保障生猪体内营养充足。同时,养殖人员要细致开展饲料配比工作,在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需优化饲料配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药物,可以有效预防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在储存保管生猪饲料时,养殖人员要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将饲料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储存环境中,而后定期检查,当喂养前发现饲料变质、潮湿、腐烂时,要及时更换并清理饲料,严格避免生猪食用有问题饲料,以免病菌进入生猪体内诱发呼吸道疾病。

2.2 做好消毒工作

进行定期消毒,从根本上加强管控力度,可以有效预防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在实际养殖中,养殖人员要结合养殖环境的卫生情况,合理开展消毒工作,要加强消毒、卫生清扫次数,彻底消杀细菌、病毒。其中,针对老鼠、蚊蝇等可能携带病菌的生物,养殖人员要做好捕杀防控工作,避免此类生物携带病菌进入猪舍,影响猪舍的健康卫生情况。在养殖管理中,一旦发现生猪情况异常,要立即隔离治疗。通过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可以有效消杀病菌,防止病菌持续传播。在消毒前,养殖人员要结合生猪数量、生长情况,确定合理的消毒次数。同时,养殖人员在消毒的过程中,要避免猪舍过于潮湿的问题,需保证猪舍环境干燥,避免疫病大范围传播[2]。此外,养殖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升级、改造猪舍,时刻关注养殖环境的变化,为生猪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

2.3 优化养殖条件

优化养殖条件应立足多方面开展。首先,养殖人员要加强饲料管理,为生猪提供高能量、营养元素充足的饲料。其次,养殖人员要控制猪舍的温度,确保猪舍的保温效果。同时,为了优化喂养工作,养殖人员要合理控制喂养密度,确保猪舍光照、通风情况良好,避免猪舍内部存在有害气体,如若发现需及时排出。在选择消毒方式时,可以选择机械或生物消毒,降低病菌滋生传播的概率。最后,养殖人员要结合猪舍实际情况与生猪的发育情况,合理采取通风措施,以免生猪出现应激反应,为生猪提供舒适、干净的生长环境。

3 生猪呼吸道疾病治疗措施分析

3.1 病猪隔离

当发现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后,首先,养殖人员要及时隔离病猪,开展消毒工作,随后解剖病症典型的病猪,确定具体的呼吸道疾病类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疗。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治疗效率,还能为其他生猪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消炎类药物。其次,养殖人员要预防生猪过敏,在治疗阶段需加强看管力度,当发现病猪情况异常时,要及时更换药物。此外,为了避免生猪呼吸道疾病症状持续恶化,养殖人员要加强环境管控,为病猪恢复健康提供良好条件。最后,养殖人员要结合养殖规模、生猪发育特点,制定完善的养殖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保证猪舍无任何杂物,使养殖环境更为干燥、整洁。

3.2 定期驱虫与免疫

生猪免疫系统极易被寄生虫侵害,寄生虫会吸收生猪身体内部的营养物质,从而加重病猪的病症。对此,养殖人员要加强驱虫工作,避免寄生虫侵害生猪。其中,针对断奶7日的仔猪,养殖人员需要在饲料中加入伊维菌素粉,喂养次数为每10日1次,可以显著加强仔猪体内的驱虫效果[3]。

免疫工作一共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免疫;二是补免;三是强免。其中,免疫工作需要在仔猪出生7日后开展MH免疫,选用支原体疫苗进行肌肉注射,随后再开展其他免疫。为了避免出现免疫混乱的问题,养殖人员可以在仔猪免疫后间隔7日再开展二次免疫。此外,针对补免与强免环节,即加强后期的免疫力度,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场更易操作。其中,针对出生一月左右的仔猪,可使用支原体疫苗进行肌肉注射,应将疫苗剂量控制在1 mL左右;而针对成年生猪,需要养殖人员使用喘气病免化弱毒疫苗,在生猪的胸腔处注射。

3.3 有效治疗与合理淘汰

要想加强疫病治疗效果,需要养殖人员通过细致调查,明确疫病类型与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合理使用药物,及时消除病菌。其中,常见的生猪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分为四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头孢类消炎药物。这些常见药物的规格、使用剂量不同,养殖人员在使用时要细致观看说明书,结合生猪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以免出现不良问题。此外,针对阿莫西林粉剂,养殖人员可以将其加入到饲料中,通过喂养的方式治疗猪的呼吸道疾病;而针对利高霉素等药物,其具有一定毒性,需要养殖人员减少使用次数。最后,针对支原体肺炎,养殖人员可在饲料中加入泰妙菌素,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

合理淘汰即养殖人员进行后裔鉴定,结合生猪的实际情况,淘汰劣势种猪或母猪,优化猪群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能够对该类疾病起到良好的净化与根除效果。

4 结束语

总结上文所述,在生猪养殖中,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几率较高,这就需要养殖人员给予高度重视,严格落实预防措施,在疫病发生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其中,养殖人员要明确诊断方法,立足多个方面做好疫病防预工作,同时,养殖人员要加强养殖管理,如饲料管理、定期消毒、优化养殖条件等。而在治疗工作中,养殖人员要及时隔离病猪,确定病猪的患病类型,通过合理使用药物的方法有效治疗生猪疾病,还要及时淘汰劣势猪,优化猪群结构,做好定期免疫与驱虫工作,切实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保障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病菌猪舍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的克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