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职业教育何为

2021-12-08 04:11李政
职教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外双减学科

李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推行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近年来,教育领域,尤其是义务教育领域内的内卷现象十分突出。在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紧缺的情况下,家长为提升和维持孩子的竞争优势,希望通过为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产品来提升孩子的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这就催生了校外培训产业的崛起。一家培训机构甚至打出了“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样的广告语。這些培训机构所营造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提高了家庭运转的成本,也影响了家庭在其他领域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大量的学科类培训挤压了学生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此外,在竞争环境不断激烈的催化之下,学校作为社会育人主体也陷入了竞争的循环之中,分数排名、掐尖招生、重点班等现象频现,一种“新自由主义”之风似乎在教育领域吹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双减政策”造成的结果正在和即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课外时间将大幅度增加。“双减政策”对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均有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此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等时间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也严格限制了每日课时总数和结束时间。这些规定势必会让学生原来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行程表空出很多时间。如何为学生安排新的、健康的作息时间表,搞好校外教育,将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二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回归和社会人才观的改变。禁止学科类培训并非否定学科教育的价值,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平衡学科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以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组织知识教学、技能学习和素养提升。同时,“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扭转不正确的“成才观”的尝试,试图破除社会大众对学科教育背后所代表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教育背后所代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之间的认知偏见,这与近年来推行的“破五唯”是高度一致的。三是原来游走于学科教育领域的资本会选择新的教育投资领域。近段时间,一些培训机构开始纷纷转型,向家长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进军,这对于我国较为薄弱的社会教育、职业教育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双减政策”带来的这些改变,对职业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人才,同时自身也发挥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应对“双减政策”带来的学生时间真空、市场资本真空、社会观念真空等问题,职业教育应该有所作为。第一,职业教育应成为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职业学校可凭借现有的师资、实训资源,与普通学校合作开展制度化的职业体验、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等公益教育活动,实现“学生上门体验、教师上门送教”的学生课外教育联动实施机制。普通学校可与职业学校开展社团共建,依托职业学校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团活动资源和专业指导,将课外社团活动正规化、专业化、实效化。第二,职业教育要成为缓解教育焦虑、更新社会观念的重要引领者。职业学校应立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从基层的三教改革、到中层的标准建设、到宏观的职教高考等制度创新,全力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不论孩子未来进入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可以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第三,职业教育可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投资域。尽管我国拥有庞大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但是在岗职业培训、下岗职工转岗培训、身障群体就业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却存在较为突出的供需矛盾。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市场主体的有效参与。市场主体能够凭借对市场发展现状的敏锐感知和对信息的捕捉,开发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技能培训产品,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内培训的重要补充。因此,职业教育应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主动接纳社会资本的有序进入,引导社会资本有效、规范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加快职业教育多元治理格局的形成。

猜你喜欢
课外双减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小满课外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的“课外老师”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