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析

2021-12-12 04:32潘洁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潘洁弟

【摘要】书籍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是必要的。笔者每教完一篇或一组课文,都会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籍。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何,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好阅读后的检查工作,不能以学生读后自然都有自己的感想为由而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读后的交流和讨论是检查阅读效果和提高阅读感悟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交流学习,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外并举;多种方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有体会。书籍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采用怎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在朗读中赏析

语文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单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以课堂为轴心,致力于由课内向课外的辐射与延伸,必须课内课外并举,加强方法指导。“授人以渔”,使学生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课外阅读不像一般语文课那样有很多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必要的阅读时间还是需要的。而且,课堂上一味脱离文本空谈,课堂教学可能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欣赏品析的过程。个人的朗读,既是对文本信息的内摄,又是对文本语言的转换;比较的朗读,既是个体循序渐进的品味,又是语言的内化积累。因此,留出一定的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例如,学习了《草虫的村落》一文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这本书。在这本书的阅读交流课上,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在这么多有趣的描写动物的片段中,你最愿意与大家分享的是哪个段落?请你朗读出来,然后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段。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段落,班级的其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说出选择这一段的原因后,笔者又随机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到作品的内涵。

二、在竞赛中领悟

学生阅读完整一本书后,对书中的内容了解多少?这是教师最需要知道的。阅读之后,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学习。因此,阅读交流时可采用竞赛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又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阅读感知进行适当的整理。竞赛可采用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

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文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几大名著:司马迁的《史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美国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并告诉学生,小学高年级应该选读原版名著的观点。在学习了《草船借箭》一文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阅读后,笔者准备好竞赛题目,让学生快速抢答,答对者奖励。如,笔者会投影出如下题目:1.书中有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书中有哪些小故事?列举三个以上。3.“大意失荆州”“败走华容道”分别是指谁?……

在交流课上,笔者会从读者读前知多少、书中故事知多少、阅读感悟有多少三个方面让各个小组进行抢答、轮流答,累计分数。学生兴趣盎然,人人参与,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了阅读所得,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在表演中体会

书中的精彩故事,常常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表演的形式再现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感人至深的场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有目的的二度开发,培养了多方面的思维能力。观众借助形象传神的表演,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对原创作品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了健康文明的审美价值观。为了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有时笔者会适当地进行表演。如,在学完课文《将相和》后,笔者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学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后,笔者也会让学生表演。在每一组表演后进行适当的点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十分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当中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课后,学生会很自然地去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小兵张嘎》等书籍。

四、在辩论中深化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欣赏是一种开放的、个性得以更加解放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阅读欣赏对象的独特体验、个性化理解。学生对文本中的某些人物形象、某种思想的理解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交流中,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人物形象、某一焦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典型的人物、焦点问题激活学生对作品的综合思考,体会其中的內在联系。

如,对《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因为学了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学生们都认为严监生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人。后来,笔者推荐学生看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学生就有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列举事例,证明严监生“吝啬”:一是严监生舍不得买一斤猪肉,小儿子要吃时也是在熟食店内买四文钱的猪肉来哄。二是自己病了硬撑着,舍不得花银子买人参吃,还每晚算账到三更半夜。三是在临死前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总不断气。有的学生则认为严监生的很多所作所为非但不吝啬,反而堪称慷慨大方。比如,兄长严贡生摊了官司,严监生花钱为他上下打点,了却官司;严监生为了让两个妻舅同意自己续弦,给了他俩每人一百两银子,后来妻舅答应了,他又拿出50两银子作谢;王氏病了,每日四五个医生,且用药都是人参、附子……还有的学生认为严监生是勤俭,是品德高尚,是顾家、重亲情,在自己的身上舍不得花钱,但花在亲人身上的钱却毫不吝啬……

辩论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欣赏视角、个性鲜明的主观感受,实现了对作品的深层解读。

弥尔顿说过:“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特别是小学,更是学生们走向美好人生的第一驿站,是他们人生奠基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