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主游戏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2021-12-15 21:27万宝妮
关键词:小熊游戏幼儿

万宝妮

摘 要:幼儿自主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在自主的富有情境氛围的环境中提高儿童游戏的状态。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支持,更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交往、动作、情绪、创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幼儿,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充满传统元素的环境创设,不同于日常生活接触的内容,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游戏的设计与内容的合理性,以吸引幼儿注意力,保证游戏趣味性,进而提高幼儿的游戏参与热情。对于游戏内容的设计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该阶段幼儿的兴趣爱好,安排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环节,游戏的内容要尽可能征求幼儿意见,避免以往传统课堂仅有教师一人发声的低效情况。教师要向幼儿交代清楚各环节的游戏规则,使课堂游戏教学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优秀思想能在长期的环境浸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视野范围。基于此,教师要积极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创设,全面提升幼儿思想文化素养。

关键词:自主游戏 教师 渗透 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26

一、通过自主游戏提升儿童文化素养

空间所带来的自由、惬意、随性,弥补了儿童在室内活动的有限。例如,在教室门前的榕树下,有草地、藤蔓棚、摇摇椅、黄蜡石、沙堆,这些事物构成了一幅充满童话色彩的图画。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再投放适合孩子游戏的低结构材料,孩子在这里可发生各种游戏行为,有角色扮演、建构行为、美术创作等,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以开放、自由的方式,尝试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幼儿从中获得语言发展、经验建构、手工创作等多种关键能力。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在阅读区放置一些传统文化的阅读绘本材料,还可以是山水画或者陶瓷雕塑等小工艺品,也可利用走廊和墙壁,张贴一些相关图片或海报,按照不同类别有序排放。教师在教学及一日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更是对幼儿具有无形的引导。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等自我教育活动。

二、重视主题活动,深入文化认知

在游戏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结合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商量并收集多种自然环保的材料,随时鼓励孩子发现身边可利用材料。根据孩子兴趣点和心理需要,把有价值的游戏故事进行深化。如自主美术区游戏《照顾生病的小熊》,游戏中教师跟萌萌谈话了解到,萌萌对绘本活动“小熊生病了”故事特别感兴趣,通过想象她把小熊生病了的故事再现在自己的游戏中,通过在游戏里布置场景给小熊配各种治疗疾病的“药水”,与同伴分角色扮演小熊、小兔等,整个游戏充满童趣。教师在游戏区提供更多装饰性材料,把这里布置成他们心目中的故事场景,满足他们对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的愿望。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会比无形的文化渗透效果更加明显。主题活動的设置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全面参与,获得良好活动体验,促进全面发展和进步。教师要重视主题活动的开展,认真结合具体学情特点,做好相关规划和指导活动。利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幼儿展开一整套认知参与活动,进行节日来源文化介绍和神话传说,展示习俗和节日礼节,引导幼儿动手实践参与节日礼物的制作,积极组织游戏参与活动,引导家长支持参与,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升对节日、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

三、注重游戏评价,生成传统美德

通过回放孩子活动过程的视频照片,欣赏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从儿童视角用有针对性的、多种表现的方式评价,激励孩子更深入的游戏行为动机,通过评价推动幼儿思维发展,为孩子的需求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照顾生病的小熊》游戏中可看到丽丽是一位懂得关心他人的孩子。她把妈妈生病自己在家照顾妈妈的情景色表现在《照顾生病的小熊》游戏中,她的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推进了游戏的进展,教师对幼儿身上表现的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良好传统品质要及时评价,增加隐性的帮助,为后来的游戏“幸福的房子”中渗透和谐、幸福的文化思想因素预设游戏计划和设想。孩子们不仅体验到自主游戏带来的愉悦感,还能持续获得学习与发展,潜移默化中生成中华优良美德。在幼儿眼中,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游戏的对象。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会放松自己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与游戏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互动和交流。

四、创设丰富环境,营造轻松氛围,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幼儿参与

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幼儿来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色彩缤纷、材料丰富的场所时,他们会感觉非常开心,并且会积极地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促进幼儿天性的发展。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和谐、舒适、形式多样的环境,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一次游戏教学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玩具,有拼接玩具,有搭建玩具,有表演服装,有音乐玩具,并按照玩具的类型不同分成了几个游戏区,还时刻注重游戏区的安全和整洁。幼儿在看到游戏区的时候,感觉非常开心,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玩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中。为了提高游戏效果,我还对不同区域中的幼儿进行游戏指导,使其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玩法,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玩得开心的基础上,还能够开发智力,实现全身心的发展。通过创设丰富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游乐场”,让幼儿在其中释放自己的天性,感受游戏的乐趣。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幼儿需要非常轻松的环境。如果教师对幼儿特别严肃,幼儿会担心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不敢放松地投入到游戏中。教师应成为幼儿中的一份子,与幼儿共同游戏、共同体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游戏教学效果。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都会作为旁观者,只注重对游戏秩序的维护,而没有深入到幼儿中,感受幼儿的情绪,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在一次玩“找朋友”时,我时刻观察幼儿的反应,并且对游戏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有的幼儿没有投入到游戏中,我及时对幼儿的情况进行关注,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使幼儿能够找到游戏的乐趣,并且融入集体中。在与幼儿共同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并将教师当作幼儿群体中的一部分,与教师保持非常亲密的关系,从而使师生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共同成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氛围,使幼儿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优化游戏课程,渗透生活常识

游戏教学能够寓教于乐,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更多的知识,教师不应仅仅将目光放在游戏的娱乐作用上,更应发挥游戏的教学作用,在其中渗透大量的知识。使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成为更有潜力的少年儿童。例如,在一次游戏教学中,我跟幼儿一起扮演小猪佩奇和她的家人们,共同玩我设计的侦探游戏。游戏中有很多环节,幼儿需要借助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来解答问题,找到丢失的物品。在其中一关,佩奇的弟弟乔治遇到一个问题,他在水缸中养了几只小蝌蚪,但是经过几个月,当他再次寻找的时候,他却找不到它们了。经过“小佩奇们”的共同探索,他们发现,原来小蝌蚪变成了青蛙,所以从水缸里跳走了。结合这个问题,我带领幼兒对“小蝌蚪变青蛙”的知识进行了讲解。让幼儿懂得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蝌蚪会逐渐长大,尾巴会消失,身体会长大,五官和肢体都会出现,皮肤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变成了青蛙的样子。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达到更好的游戏教学效果。

总之,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在未来的学前教育领域必定会成为主流和趋势。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熟练掌握并运用教学内容,使游戏与教学可以更好地相结合,进而为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应时刻牢记游戏的过程是为了幼儿更高效地接受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并不是单纯地带领幼儿进行玩乐,所以,教师应当合理创设游戏教学形式,选择合理的游戏教学环境,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如此,游戏化教学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幼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许雄《幼儿教学中课程游戏化的应用探讨》,《成才之路》2017年第36期。

[2] 戴文红《浅议幼儿园艺术活动游戏化的策略》,《科学大众》2017年第12期。

[3] 但诗若《幼儿园自主游戏休息区创设的实践探究》,《教育界》2020年第1期。

[4] 王志红《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研究》,《华夏教师》2019年第23期。

[5] 胡燕《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理导航》2019年第2期。

[6] 史小萍《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教资料》2017年第19期。

[7] 王梦玲《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创新策略分析》,《儿童大世界》2018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小熊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熊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可爱的小熊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