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培养

2021-12-23 11:32胡宝祥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合作学习高中数学

胡宝祥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培养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育;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134

1 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优势

1.1 整合学习资源

在当前的众多学科当中大多数老师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着重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显然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学习资料的分析和总结,而采用探究式合作法则存在很大优势。作为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此外作为老师也需要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者是教学上的重点,积极进行引导和沟通,并且也需要在教学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进而极大提升数学成绩。

1.2 提高学习兴趣

采用探究式合作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对学习数学的興趣。而在以往,很多老师也是在不断地向学生传授各个知识点,但总体来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缺乏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依赖性也比较强。对于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也显得不够灵活,可是探究式合作法也很好弥补了这种教学弊端,能够将学生有效地融入到课堂当中,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培养对策

2.1 挑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

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过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出发,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在针对某一问题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够通过多元思考,探究不同种解题方法。有的学生能使用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会采用略显烦琐的解题方法,还有一些学生无法解决某些数学难题,可在其他难题的解决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这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解法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形成更多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不同的解法,提高他们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创设情景问题

作为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体系发展阶段,在找准学生思维起点与教材内容之间结合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充分融入数学思想中亲自感受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生成过程,而这种问题情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去消化和吸收新知识,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如说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教学中,包含子集、空集、真子集等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容易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程所学的知识。

2.3 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探究

适当的提问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途径之一,奇妙的提问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因此作为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还应当做到有计划有目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能够提出过难的问题,此外也不能够提出太简单的问题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失去探究的热情。比如,在学习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时候,学生容易混淆两者的性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几道等式与不等式的习题,由学生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区别。

对此学生们就可以开始研究学习,但是大家却发现给出的等式中,两边乘以不为0的数字,等式仍然是成立。但是不等式在乘以或者除以负数时,不等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让学生对两者之间的性质有了清晰的认识,而学生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以后,作为老师也可以将该知识点继续延伸到相关的章节当中。将单独的知识点串联成整个体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区别,那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混淆。新课程的改革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老师就需要在课堂中做好穿针引线的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可以通过着作的形式探究数学难题,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小组长,然后带领成员讨论问题。此外老师也可以教学生们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以及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转换成小组学习任务,以此开展讨论。但是要注意,当讨论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作为老师也不要急于参与到讨论当中。而是需要将所有的讨论全部结束以后,在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极大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形成团队精神。

2.4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的团体成就感往往大于个人独立学习获得的成就感。要想让小组合作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有最大限度的收获,教师必须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由于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发展方向均不同,为了让小组所有成员共同进步,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良性的评价细则,让小组成员在本组的学习讨论中各得其所、取长补短。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双曲线的方程和几何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了两点疑惑:①根据双曲线定义能够写出x、y之间的等量关系,但这个等式如何化简?②双曲线与椭圆的几何性质有哪些异同?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基本能解决这两点疑惑。另一个小组在解决了上述疑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双曲线的离心率(或范围)有哪些类型?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明显这两个小组的学习层次不一致,这时,笔者对两个小组的表现及时地进行评价,并对第一小组提出了改进建议,调整了小组状态,引导他们调整步伐,继续探究。

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新时代下我国教育重点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合作学习是我国青少年培养过程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对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方法的探索中,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素娟.论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培养[J].教师博览,2021(21):55-56.

[2]王小刚.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J].新课程(下),2019(08):192.

[3]陈元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60.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合作学习高中数学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