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量化考核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24 08:13陈穆彦
科技风 2021年33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意义高校

陈穆彦

关键词:综合量化考核;高校;学风建设;意义;研究

“综合量化考核”,指通过一定的准则和指标进行规范考核以对某种事物产生积极作用。比如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量化,这样一来,在学生学风管理工作方面,高校可以根据更加科学化的考核结果,更有效和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如此之多的高校中,综合量化考核方式是衡量学生学习氛围和成绩的有效方式,这会使他们在与周围同学学习竞争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加分,避免扣分,营造积极好学、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高等教育学校的学风建设将会更进一步地良好发展。

一、综合量化考核的组成部分

(一)《综合量化考核细则》

高校要进行良好的学风建设,首先需要规定标准的综合量化考核的细则,校内的学生处、党支部等重要管理机构和人员协同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结合高校内的具体实际,覆盖全校各系的在籍学生,在时间跨度方面,对上课时间、下课时间、考试时间等具体规划,对迟到、早退等行为进行扣分;在成绩考核方面实行“课上表现+期末成绩”两者设定比例相加,评定最终成绩等;在奖学金评定方面,进行分数由高到低排序、设定名额和奖金数额等。

(二)执行情况的通报

在实施具体的《综合量化考核细则》情况下,按日、周、月、季、年等时间对学生以班级和个人分别为单位进行学习情况的优良事实通报。由此,增强了学风建设中的表扬和批评的时效性。对学生的奖惩情况进行公开,一方面号召其他学生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激励学生进步;另一方面,对于有违学风建设的学生进行批评通报能够起到很好的制度规范化的提醒作用。另外,及时且实时地进行学习奖惩情况的通报,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和个人荣誉的意识,促使高校学风建设更进一步。

(三)量化考核数据库

量化考核的数据需要覆盖高校全校各系的在籍学生。高校内的数据进行各系分类,各系中的数据进行班级分类,班级中的数据进行学生个人分类。通过高校的教务系统,每个在籍学生都能够查阅到自己按学期、学年、学科分类的各科成绩,同时也能够查阅到每次成绩的班级排名、专业排名等,學生最终的成绩可以按照70%的平时成绩和30%的期末成绩,两者加和。量化考核数据库不仅利于高校随时抽调学生成绩进行学风建设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便于查询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综合量化考核在高校学风建设下的设计原则

综合量化考核在高校学风的建设下要有具体的设计原则,每个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对学生的综合量化考核机制,设计原则具体为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综合量化的考核机制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则:

(一)科学性

在综合量化的考核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科学性这一原则。

首先,要遵循客观的规律,确保学生主体地位。高校的考核对象是学生,因此,一切考核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学生客观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利于做出真实而有针对性的评价。

其次,把数字作为学生考核量化的指标。综合量化的考核是一个综合的机制,是不能通过个人主观的论断来衡量的,所以对学生进行综合量化的考核时,需要把考核的指标进行数字赋值,这样才会显得科学有效。

最后,要科学地选择考核的主体以及实施措施。在考核的机制中,评价机制考核主体的选择及实施措施的确定非常重要。科学的对象和指标量化,关键在于实施主体和实施手段的科学选择,这是考核机制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二)客观性

考核的程序、标准和责任等都需要有完整且明确的制度规定,在总的综合量化考核中,考核的内容要完全公开给考核的主体以及对象,从而建立考核主体的权威,增强考核对象对考核主体的信任。这样在最后公布结果时,不容易产生主观的纷争和矛盾,考核对象对考核的结果更加容易接受,不会产生主观的臆断和不平,破坏综合量化考核的制度。考核结果是根据事实得出的,在一系列的考核过程下,考核的过程和计算方法都是公开透明的,通过标准和最终成绩的列出,划分出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可行性

综合量化的考核方案必须要具体可行,不能够把抽象、虚化的标准列在考核准则里,所有的指标都需要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通俗易懂、容易理解。考核方案的制订,不仅要考虑人为因素,还有综合物质、能力、客观环境进行制定,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效衡量,量化考核的体系一定别太烦琐,量化考核的计算尽量简便易算,减少工作难度,在整个综合量化考核制度里保证具体可行。

三、高校学生综合量化考核设计内容

高校学生的综合量化考核体系为考核的对象、原则、指标、措施、管理支持制度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

(一)考核的主体和对象

综合量化考核的主体为高校的一些学生处、学生活动策划部等;考核的对象是高校的全部在籍学生,具体分为学生干部、普通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等。

(二)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综合量化考核实施方法可以采用KPI形式,对高校学生的成绩赋分、加入一些分析。通常是把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数量化,把数量化后的得分进行标准的比对,确保准确性,然后再公布最后的考核结果。

综合量化考核实施程序,是对考核活动进行规范。高校在实际考核时,可以设立专门的量化考核机构,建议把班级作为独立的核算单位,从班内选举产生的考核委员负责每天的记录、每周总结、每月上报,并依照学院、年级检查结果,期末进行总分清算,逐级进行上报。月报结果经班级公示、考核小组联评检查后公示、统计、存档。此外,要对考核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并且还要让高校学生有申诉权利。

(三)综合量化考核的内容

高校学生的综合量化考核应该以“德智体美”四项发展为目标,这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表现突出,德行优良也十分重要,身体健康是学习的本钱,学生不仅要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要有学习创新的能力,能够做到多方面协同发展,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表现形式,打破单一的格局。同时在每个考核的模块中要相应地设置满分制和加减分的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综合量化考核管理制度的支持

为了保障考核实施过程的公平、有效,高等学校作为考核的主体,首先就需要接受学生的监督,高校在综合量化考核机制中不能徇私舞弊,更不能对学生的成绩弄虚作假,要按照具体的考核制度和细则进行规范化的考核,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多与学校的学生进行沟通,获取学生的意愿,使考核制度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公正公开,及时处理问题。除此之外,高校的学生有对考核结果申诉的权利。

四、综合量化考核对学风建设应用的作用

(一)便于高校对学生进行帮扶教学

在总的量化考核的分数公布情况下,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辅导员不能置之不理,要及时向学生了解情况,针对性地联合其他学习成绩好些的学生一起进行帮扶教学,提高学习成绩。

(二)便于辅导员对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就业推荐

高校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综合量化考核的情况,辅导员可以优先对他们进行毕业后就业单位推荐,这一方式能够在综合量化考核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筛选,帮助优秀毕业生找到好的就业岗位。

(三)便于学生在学校评优取得优先资格

高校每年都会有校级或者系级的荣誉奖励,比如:系级优秀的学生干部、五四青年节时的校级三好学生等推选活动,名额的进入都要按综合量化考核下的结果排名。所以拥有综合量化分数高的学生在评优方面很占优势,能够给自己带来诸多荣誉,成为未来就业简历上充满色彩的一笔。

(四)便于高校对学生进行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评定

在进行系级或者校级奖学金评定时,每个参与评定的学生都在设定的奖学金或助学金评定的比例中筛选,按平时成绩加量化成绩的总成绩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名,截取比例人数,再从由高到低进行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等级数的分配。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低,但量化成绩高的学生是一种漏洞,容易钻空子;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只有学习成绩高,但是量化成绩太低的学生得到机会。

(五)便于辅导员进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班级在评定系级和校级优秀班干部、优秀团支书等班级学生干部参照综合量化考核分数,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平,每个班干部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荣誉,从而不会出现与辅导员关系好或者强拉同学投票等不正当行为获取荣誉,这会得到院学工部、院團委的认可和支持。

另外,在系学生会、团总支部等的调整、纳新、换届方面,都可以依据综合量化考核的分数,在学生无违纪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筛选。

五、综合量化考核在学风建设中应用的意义和效果

综合量化的考核的结果不只是一个数值,考核的结果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结果与个人荣誉相联系。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可行性三者相结合,对高校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相关的鼓励措施,来营造积极的学风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完善。总的来说,综合量化考核系统的作用有:

(1)综合量化考核作为高校学生学风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自身的表现得到了积极认可,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2)综合量化考核是高校学生的管理者审视和认可高校学生的学习氛围的有力来源,能够从综合量化考核于细微观察学生学风氛围,并且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出现的纰漏,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考核能够用“数据”说话,有效避免了“靠直觉办事”,结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高校学生综合量化考核体系要注重考核对象和原则的确定、考核指标确定、考核实施方法、管理制度支持等内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高校学生综合量化考核,积极推进了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更进一步地落实素质教育,充分使学生自我学习科学管理,帮助他们成长为更有责任心、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六、做好高校学生综合量化考核的措施

高校学生综合量化考核的工作实施仍然未达到十分完善的标准,因此未来高校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要逐步完善。客观反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培养优秀的毕业人才奠定基础。在综合量化的考核形式上,教师可以分为课上考核和课下考核两种方式,两相结合共同明确综合量化考核的指标。

(一)高校需要充分完善课上的考核标准

综合量化考核不能只是单一形式的教学,很容易枯燥无味,不能够充分使学生投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高校的教师要能够进行教学创新,在以学生为本的情况下,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授获取知识,教师能够在最终的综合量化考核中探知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能够通过考核结果调整和管理教学方式。只有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摸索,才能够在教学方式和学生反馈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顺应学风建设的潮流,逐步完善综合量化考核的标准,实现高校和学风建设之间的双赢。考核的标准一定程度下是能够给高校教学提供指导作用的,因此,根据每年的新变化都应该将标准做出相应的人性化和制度化的调整,防止一些学生必须经过多次的考试才能够毕业的情况,减轻高校和学生的负担。

综上所述,考核的效果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高校逐步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多方领域都十分优秀的人才,也满足企业对于人才招聘的需求。高校在综合量化考核方式的改革道路仍长,根据不同的考核方式设计不同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使学生全面发展,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仍需要落实课下的量化考核

在综合量化考核的形式下,只做好课上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课上产生的教学效果要通过课下的考核来充分体现,根据最后的考核结果,学生能够奋发图强,你追我赶的点燃学习激情。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拓展课下活动的项目,比如:号召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校可以通过这种较为广泛且有学术含量的比赛激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英语竞赛分为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进行分别考核,按成绩排名由高到低设立等级奖项,根据获奖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化加分,另一方面,可以对这些积极参与但没有获奖的学生也进行相应的量化加分鼓励。这种课下考核的方式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能够带动全校优良学风的兴起。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创立多种多样的学生学习机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业进步提供空间。在课下的综合量化考核中,高校要有效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为学生的课下参与提供制度保证。

综上所述,当前在高校学生综合量化考核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并且明确考评标准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让高校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科学的定位,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意义高校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