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的情感突围

2021-12-27 05:33王春梅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王春梅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枯燥会令其德育主阵地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情感的力量,以情感体验与生发为突破口,强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对课程、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情感融入,唤醒学生的道德感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生动化的教学资源、戏剧化的教育场景,实现触情于景,达到强化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道德意识;道德行为

没有情感的德育行为,只能培养出没有思想的伪君子。情感能激发人的心理活动,是产生日常行为的主要动机。越是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越能产生强烈且长久的心理效应。长期以来,思品课教学被针砭为枯燥、乏味,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用不显著,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深入,其课堂教学效果依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其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情感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空泛说教较多,而情感体验、情感生发等情感式教育较少。[1]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若始终停留于空泛的说教,其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功能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应该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根铸魂、哺育心灵”的课程目标,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突围,真正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生机,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融情入教,通过情感唤醒学生道德感知

情感的产生可以是事物的力量,也可以是人心的力量。道德感知力的觉醒是道德意识形成、道德情感生发的前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力,首先要发展自身的情感力量,做到融情入教,将课堂变成有温度、有情感的课堂,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感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温度,发展成为有道德、有情感的时代学子。[2]

其一,教师应融情于课程。教师对课堂的情感来源于自身的阳光心态,来源于对生活的理解,来源于对国家、人民的热爱,更来源于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意义的深刻感知。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感知充满着负面与消极,那么对课堂教学也会存在着心理抵触。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沛的情感,积极将情感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要切身理解课程的基本要义,还要明确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感生发,真正做到热爱该课程教学,认可该课程所传递的情感价值观念,进而在教学中倾注出对课程的热情与温度。如此,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引领下,认同并热爱该课程,体悟课程中所传递的道德情感。

其二,教师应融情于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融入对学生的情感,学生受到教师情感的召唤,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情感观念和道德行为。因此,教师要唤醒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传递。一方面,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功能是教书育人,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个体特征的学生群体,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懂得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走近学生,懂得学生的学习心理,解读学生的学习状态,用心发现与感知学生的内在需求,对学生赋予关注与关爱。如此一来,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得以调动,情感态度在教师的引领下也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培育。

其三,教师应融情于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堂之所以被认为枯燥,很大原因是教师对教材解读相对生硬,教学手法较为单一,大多是表面化的內容说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理解课程中的每一项内容设置及其所指向的道德教育目标,沉心于教学内容,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与剖析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或策略,将自身的所思、所悟等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呈现深度化、情感化样态,继而在内容解读中逐步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

二、触情于景,通过情境创设强化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度与道德场景的搭建紧密相连,越是真实的道德场景越能使人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生活化、生动化及戏剧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观念,强化既有的道德情感及态度价值观等。[3]笔者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课教学为例,作如下具体阐述。

其一,及景触情,推出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展道德认知反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也是帮助学生全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内容体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景的细微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将德道德认知置于周边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触动学生的情感记忆,进而反思自身的道德认知。[2]以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为例,在开展教学设计时,主要把握两点核心内容:一是确保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发展需求,二是注重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反思环节或启发性问题,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与辩驳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和道德观念。

《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课,笔者聚焦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感悟,设计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自主总结与反思。笔者在课堂上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大元帅府博物馆之李大钊生平文物史料展”参观活动,给每个小组补充了关于此次展览活动涉及内容的知识资源包,并引导学生依次参观四个场馆:“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革命”“为革命献身”,一张张真实的历史图片及一件件尘封的历史物件,为学生创造了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对李大钊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人生轨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随后,笔者还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生活经验与历史材料相勾连的紧密点,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描绘革命者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种形式的参观与学习,了解了相关史实以及共产党人奋斗不懈的光辉事迹,并就参观与学习中的收获进行了总结与分享,反思了自身对于“革命主义”“奋斗精神”“红色教育”等的认知与理解,以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理想信念与自觉行动,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思考。

其二,见景触情,挖掘生动化的教学资源中,培育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内容虽然丰富,但其课堂教学深度的把握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则依赖于教师的利用与发挥。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富有感染力的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源,往往比文字资源更迅速、更深刻地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与波动。由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与运用生动化的教学资源,以此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视觉化效应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情感撞击中实现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主张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资源中体悟情感生发,学会合理的道德判断。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了解党旗知识,明白党的纲领要求,理解“红船精神”等,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价值观的形成,笔者适当补充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系列资料,包括中共一大视频资料、13位与会代表的革命事迹、共产党发展的统计数据、图片及文字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深化了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互融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加强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知,进而将道德认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价值。

其三,入景触情,创设戏剧化的教育场景,促进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道德意识体系,并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实践环境,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的道德实践提供了机会。感于心,践于行,在道德实践中,个体情感的体验越真实、越细腻,其作用越深刻、越持久。[3]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创设教学场景,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戏剧化的教学场景中,学生通过角色代入、角色互换、角色重置等,在同一场景中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在多样情感体验中培塑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學生发展心理特征及教材具体内容,创设了具有戏剧化特征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充满意境和情趣的环境中,感受道德意识体系的力量,并将道德认知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这堂课,笔者结合“主人公李大钊作为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具备了共产党人一切美好精神品质”的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戏剧化的教学情境——请学生扮演李大钊,感受其高尚节操、精神品质等。在创设情境时,笔者首先利用影视片段,带领学生直观感受李大钊被捕时的大无畏精神,再借助于图片和背景音乐的衬托作用,鼓励学生现场演绎李大钊面对死亡的慷慨激昂:“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通过角色扮演和场景设置,学生入景触情,自主挖掘了李大钊的英雄事迹,立体叙述了革命者的鲜活故事,呈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并激发了自身感悟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意识和动力,树立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远大理想。

综上所述,情感的力量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养成的促进剂。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德育实施的主阵地,学生心灵成长的冶炼场,需要教师更好地调动自身的情感力量,以情育心,带动学生的情感生发;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触景生情,发展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强有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振兰.情感体验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93.

[2]缪菁菁.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1(27):46-47.

[3]许福平.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5):139-140.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