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学院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1-12-29 01:58王陈浩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学院

王陈浩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目前,全国已有多家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建立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如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大禹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昆山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旭阳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等等。现代学徒制学院是高职院校为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而设立的,它是把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型学徒培养形式整合提炼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校企共育人才的专业培养机构,它不是传统的二级学院,也不同于混合所有制学院[1]。它将各试点专业打包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二级学院组织体系下,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创新理念、思想和路径,从招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企业师傅选聘、质量评价、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按照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的统一标准进行改革,以此来促进职业院校转型发展,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

一、现代学徒制学院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体系

(一)组织架构

目前已成立的现代学徒制学院大多实行的是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学校和企业成员按一定比例组成,理事会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把方向、做决策”,发挥重大事项的决策功能。学院行政领导班子由院长、副院长组成,院长总揽全面工作,各副院长负责具体的招生、教学等工作,院长一般由学校任命,副院长则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担任,同时参照二级学院设立相应的管理科室及各专业学徒教研室,均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具体负责学院的运行和学徒的培养工作。现代学徒制学院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为主的组织架构,有效促进合作企业深层次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二)运行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学院,企业与学校同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实行校企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学院理事会一般负责组织制定学院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院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学院行政则负责执行学校理事会的决策和决定,做好学院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招生方案、做好招生宣传、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学徒培养质量监控及考核评价工作等;学院各科室负责对接学院及企业各有关部门,做好学徒培养的协调、对接工作。各专业学徒教研室具体负责制定各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课程研发、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学院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推动学徒人才培养工作落实、落地。

(三)人才培养体系

现代学徒制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招生方面,现代学徒制学生单列招生计划,填报志愿时就明确录取后进入现代学徒制学院。学生入学后,由学院组织学生与合作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双方确定意向后,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学徒培养协议,保证各方的权益。其次学徒培养方面,与普通专业学生分开进行,学院为每位学徒配备两名导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分别担任。对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各专业学徒教研室制定学徒培养方案、研发课程、制定管理制度。学徒培养采用的是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学徒除了在学校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外,还要按照培养方案,到企业跟岗学习,进行实操训练,逐步掌握企业岗位技能。最后在学徒培养评价方面,学院建立了全过程的校企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学徒培养的质量进行评估和考评,以便对培养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使学徒培养始终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现代学徒制学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国家尚未出台现代学徒制学院建设的指导性办法,目前建立的现代学徒制学院普遍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导致学院运行效率不高[2]。高职院校、相关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学院运行过程中的权责不够明晰,学院的职能界定、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教学方法、课程标准、考核指标等还不够成熟,后续还将面临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配套措施[3]。现代学徒制学院建设的关键是要明确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范围和权限职责,厘清校企两个主体合作育人过程中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保障机制,做到统筹决策、多方协调,确保现代学徒制取得实效。

(二)办学主体多元化、教学场所不固定,管理难度大

与传统高职二级学院不同,现代学徒制学院是由校内各学院与校外行业企业共同主办,改变了以往由学校独自承办专业的模式,办学主体发生了改变,办学双方合作内容、组织结构、管理体制需要慢慢磨合,短期内还会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层面,理事会包含学校各个学徒制专业的教师;企业层面,理事会包含各个工序的师傅、员工。现代学徒制学院的学生,既要在学校完成相应的必修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也需要到企业车间进行实地的操作学习和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给学院的学生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相应地就需要聘用更多的管理、协调人员,必然会增加产业学院运作的人力成本。现代学徒制学院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运作成本高昂,管理难度较大。

(三)企业及职工参与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现代学徒制学院建设的重点是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规模、实力、参与热情,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的效果。相比于过去的校企合作,参与现代学徒制学院建设,企业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为学徒配备专业的师傅,要为学徒提供培训学习的设备、场所,要为学徒提供基本的薪酬保障。对于生产、研发任务繁重的企业而言,参与现代学徒制学院的建设多少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产生影响,另外企业还需要承担学徒离职的风险。此外,目前政府层面没有明确的奖励政策,而企业是盈利性的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学院的人才培养,短期内很难取得良好的回报,导致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大。对于企业职工,参与学校教学所取得的报酬若少于在企业生产的报酬,则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三、现代学徒制学院建设困境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制度建设,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现代学徒制学院不再适用原先的二级学院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需要有效的制度规范来加以约束和指导,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完善制度设计[4]。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支持多种形式办学的政策、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学校层面,应完善学院的管理制度,实现学院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学院的运行通畅。企业层面,应制定好实训场所操作、安全规章制度、学徒基本薪酬制度。此外,现代学徒制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企业师傅选拔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需由学校、企业共同研究制订,用制度来推动现代学徒制学院良性健康发展。

(二)加强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全方位融合

按照“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原则,各现代学徒制专业与所合作的企业在教学资源、仪器设备等硬软件方面实现资源共享,积极调动资源,互帮互助,多方位融合。硬件上,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及时,而学校的设备存在滞后性。可以按照企业的生产实践流程共建实训基地,由学院提供实训场所,企业提供设备,用于实地教学,把企业的生产车间、工地现场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软件方面,企业老师与学校老师有各自的优势,企业老师具有很强的实操经验,能在课程体系和常规教学管理中贴近企业的需求。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组成联合教研室,优化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共同编写教材,体现企业技术特点,择优选择企业典型案例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学。双方优势互补,通过资源共享与互补的优化配置,才能打造出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具备动手能力的技术型双优人才。

(三)构建利益共同体,探求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

建设现代学徒制学院,要正视企业的利益诉求。把现代学徒制学院打造成学校重点支持、企业乐于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制学院,可以建立自己的职教品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企业参与学院的建设可以产生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现代学徒制学院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养学生什么技能,让学徒制学生毕业即就业,毕业即可上岗,省去了培训的过程,节约了时间,减少了费用,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使企业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此外,对于因参与学院教学而影响生产效益的企业职工,应该制定教学工作量与生产产量互认的管理制度,保障他们的收入待遇不受影响。建设好现代学徒制学院是学校、企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现代学徒制学院才能拥有不断发展的动力支撑。

综上,目前现代徒制试点工作正在大力开展、有序推进,并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5]。现代学徒制学院正是为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而建立的人才培养机构,旨在探索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育人新模式。它的建立将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岗位需求,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有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果。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学院
今日菜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