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新思路探究

2021-12-29 01:58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村民特色新冠

金 龙

(1.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又石大学,韩国 全罗北道 55338)

新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乡村旅游在未能幸免的同时也迎来发展机遇。在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下,游客很难外出旅游,但旅游的需求依然存在,由于乡村远离城市,人口密度较小,隔离性较强,疫情不易传播,因此成了游客的首选。本文将“打造健康安全的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文化和扶贫相结合,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个崭新思路。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

乡村旅游是指在发展乡村第一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旅游业(第三产业),以此来促进乡村发展的经济活动。乡村旅游主要特色是乡村特有的人文文化和风俗习性,是一种人们亲近大自然、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有效方式。乡村旅游是久居城市的游客选择最多的旅游方式,是家庭游、亲子游的最佳方式。游客通过旅游的方式去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风俗礼仪,欣赏当地特有的风景,还可以参与体验各种乡村生活,也可以采摘、品尝当地种植的瓜果蔬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一)乡村旅游是小众化旅游

相对于其他的特色旅游,乡村旅游一般规模不大,其优势是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人文性。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游客能更多地接触大自然,从而身心愉悦、暂时忘掉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自然之美。而且乡村旅游主要是在乡村接触淳朴的村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1]。

(二)乡村旅游是感受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乡村旅游可以观赏到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物,如庙堂戏台、古桥、古代战场和古代作坊等。游客可以感受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传统习俗、技艺,以及严格的宗亲礼教;可以亲身经历农家生活,使用劳作工具,还有看起来原始简陋、却是人类千百年来积淀的生活智慧结晶的生活用具,从而感受古朴民风和农耕文明。游客可以通过观赏,领略文化的魅力,感受历史的遗迹,从中收获诸多的人生感悟。

(三)乡村旅游与振兴乡村战略密切相连

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通过在贫困县发展乡村旅游,尤其是通过乡村和企业合作,可以吸引建设资金和返乡人士投资来反哺农村,形成产业链,推动就业,促进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又可以通过乡村旅游形式服务城市人群,通过促进消费来增加收入,继而改善农村面貌,共同建设美丽乡村[2]。

(四)乡村旅游有很强的季节性差异

由于乡村旅游与乡村的农业和生活有关,并且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城市,作息比较规律,假期也比较统一,因此乡村旅游的旺季是周末及学生寒暑假。乡村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会给游客带来迥然不同的感官效果。特别是夏秋两季,游客可以更多的与大自然亲近,不同月份可以收获不同的蔬菜、瓜果,因此最受游客欢迎。

二、新冠疫情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一味模仿,不注重特色

在疫情影响下,部分乡村旅游地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直接生搬硬套其他成功地区的模式套路,修建一些和当地没有丝毫关系的仿制建筑物,导致旅游项目特色不鲜明,缺少相应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还有部分地区为了提高旅游业收益,不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盲目吸引客流量,致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不可恢复性的破坏,本末倒置[3]。

(二)内容单一,无法满足需求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都面临着较大压力,渴望利用旅游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但是单一的旅游内容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现阶段部分乡村旅游内容单一,加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到位,使乡村旅游难以彰显自身的特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旅游的积极性,成为目前众多旅游扶贫项目都面临的问题。

(三)投入过度,无法实现盈利

新冠疫情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部分地区大量建造各种娱乐设施,不仅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原有的乡村特色,而且投入巨大。虽然一时能吸引大批游客到来,但是并不能长期吸引游客。同时,由于投入过大,很难及时回收成本,使得当地村民旅游收益有限,开展旅游项目的积极性不高[4]。

(四)意识不强,无法实现脱贫

部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主观意识不强,在旅游脱贫过程中不积极参与,致使脱贫遥遥无期。究其原因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就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并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谋求发展,因此部分贫困地区的脱贫完成度始终没有提升。

三、新冠疫情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的新思路

乡村旅游扶贫就是要利用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最终带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应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的新思路。

(一)注重品牌效应,打造口碑

新冠疫情使全国各地的旅游项目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因无法承受此次危机带来的影响而破产,能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发挥自身价值的旅游项目必定拥有特色。在关乎自身安危的情况下,人们即使旅游也会选择口碑较好的旅游项目,因此口碑效应的作用巨大。要想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乡村的文化形象,积极挖掘乡村特色,推出彰显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打造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应呼吁当地政府与村民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益,而且可以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创建出属于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5]。

(二)合理制定路线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控制一切不稳定因素,给游客足够的安全感。疫情防控期间长途旅游的风险太大,不稳定因素多,人们大多会选择短途旅游,因此可以针对短途旅游进行细化分类,重新规划路线,使其更符合当前的疫情防控要求,尽最大可能使游客感受到旅游的魅力。在合理制定旅游线路的过程当中,可以积极发挥本地区人民群众的作用,由本地的村民带领游客进行游览,不仅可以使旅游更具针对性,而且可以充分彰显乡村地区的特色,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开拓了乡村旅游市场。

(三)培养特色导游

为了使乡村旅游得到有效推进,可以对当地村民进行培训,培养其成为特色导游,为更好地引导游客奠定基础。特色导游在带领游客旅游的过程当中,能够讲解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使游客感受到乡村的魅力。同时也增加了乡村地区农民的经济收益,为摆脱贫困面貌打下基础。特色导游的培养应该是多层次的,要能够对各个知识层面以及年龄阶段的游客进行引导以及解说。比如,研学团的导游需要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量,积极准备研学活动。老年团的导游需要耐心、和蔼,使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去讲解,还要具备一些养生知识,必要时可以为老年游客讲解本地的草药,加深游客对本地的印象[6]。

(四)开展旅游副业,售卖旅游产品

目前绝大部分乡村旅游还是以资源观赏为主,体验式活动比较多,比如各种农产品的采摘活动和各种风景的观赏。但是疫情的到来让很多游客不能亲身观赏景色,我们可以打破常规,将乡村旅游的特色融入产品中,然后在网上售卖这些产品,还可以通过云直播的方式让更多游客在网上云旅游。通过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不仅可以宣传乡村地区的农副产品,增加当地村民的收益,而且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美景,放松身心,缓解疫情期间带来的各方面压力。

(五)积极宣传,注重营销

1.打造形象,注重健康旅游

新冠疫情为人们的生活敲响了警钟,人们对健康问题极为重视。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在旅游当中难免会出现健康与安全问题,因此人们还要考虑旅游过程当中的医疗条件。现阶段乡村医疗条件逐渐改善,为乡村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当地的旅游管理人员可以组建乡村旅游公共卫生危机应对小组,小组成员主要以当地村民为主,在小组成立之后进行实战演练,并制作成视频、形成文字宣传材料,使游客看到后能够放心旅游,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完善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增加当地村民的就业人数,提高村民的经济收益。

2.增加服务,促进旅游消费

深入挖掘游客的消费能力,注重对回头客的培养。要了解旅游路线上各种活动的收费情况,做到合理收费,使游客改变景区消费贵的传统看法去安心消费。要吸引游客积极消费,提高游客的消费能力,如由当地村民推出一些旅游消费套餐和淡季降价消费项目,吸引游客在淡季旅游,平衡季节收入差异。引导当地村民带动游客消费,如由当地村民积极组织感恩活动,感谢疫情期间为人民付出的英雄,以此来增加游客的好感度,使其获得积极体验,进一步刺激游客消费,以更好地实现乡村地区的扶贫目标。

3.强化宣传,加强自媒体营销

受疫情影响线下乡村旅游曾一度停业,但随着网络自媒体客流量的剧增,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日常生活记录APP流量巨大。乡村旅游扶贫人员也要合理利用自媒体,增加曝光率,进行云直播、云旅游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疫情结束之后才能增加客流量,提高当地群众的收益。

猜你喜欢
村民特色新冠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新冠疫苗怎么打?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