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探索

2021-12-30 09:23刘京平罗丽娟
当代旅游 2021年30期
关键词:导游员培养目标导游

刘京平 杨 静 罗丽娟

首钢工学院,北京 100144

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特别是导游专业,是国内高职院校中的热门专业。然而作为一个仅有二十余年历史的导游学科,在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构建并取得一系列基础型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希望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来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案。 这一方案已在首钢工学院2018级导游专业中开展教学实验。

一 目前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导游专业培养目标“模板化”

培养目标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构建一个具体课程体系的总纲要和灵魂。通过我们所收集的几十所大学的导游专业培养方案来看,我们发现集中表达了以下几个观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旅游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可以在各类酒店及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这种表达方式似乎已成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的培养目标。 然而,这种被普遍适用的“模板”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商品化,多数院校强调的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是把人才培养当成“制器”,有的学校甚至明确提出,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这是典型的功利化的、急功近利的培养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对立。二是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任务。

尽管上述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素质和能力”等要求,但是纵观整体,其整个教育理念还是以“学知识、记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其最大弊端就是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凡事只求标准答案,不会发问、不敢质疑,思维意识受到了禁锢。

也就是说,教育理念不能改变,不能创新,一切教育改革都只能是“原地打转”。

(二)培养目标追求“大而全”

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直接套用在“导游专业”上。旅游管理专业侧重培养旅行社的经营管理人才,而导游专业侧重于导游员的培养,其所需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简单的套用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导游员的课程方案显然是不妥当的。

导游专业课程设计往往涉及多个旅游职业方向。学校往往为了学生能顺利就业,而在一个课程体系内设置多个专业课程(见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岗位群对应表

表1是国内常见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里对应的岗位群,学校为了学生能顺利就业,往往根据这样的岗位分工来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安排相应的课程。然而,作为仅仅三年制的高职院校,这样庞杂的课程体系,显然是学生所难以承受的。他们不但要学习导游课程,更要学习计调、销售、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甚至我们看到很多学校还把酒店管理与实操、会展等方向的课程也整合进旅游管理专业中。究其原因,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以用人需求为本”的错误教育理念使然。导游专业,无论是从知识层面,还是从技能层面其专业性都非常强,“专门培养”“精致培养”是这一专业的必然要求。

(三)对导游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误区

通过对十余所院校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都是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角度入手来设计教学课程,并绘制了导游专业学生的“仕途”规划路径:导游员—计调—门市经理—部门经理。

导游能否走上“仕途”,似乎成为导游职业发展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但却忽略了导游员职业发展的另一条路。从2005年起,原国家旅游局恢复了“导游员等级考试(中级)”,2010年又在浙江省试点“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次年在全国范围内恢复考试。考试的恢复说明了国家在客观上对高素质导游员的强烈需求,同时也为导游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另外一条路径,即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但可以带领旅游团进行讲解,更能就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诠释和解读,即成为一个专家型的导游。那么上述的导游职业发展路径就要改为:初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特级导游员。

然而,若以“培养专家型”的导游员为教育目标的,现行的这种“以进入管理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要进行调整,并至少要在两个方面予以重新设计,即文化知识与素养养成和自我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文化知识与素养重在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专家型导游员”的核心要求;自我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则是从时间的维度来考量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习中华文化是无法速成的,成为优秀的专家型的导游更是无法速成。三年的高等职业教育也自然无法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如何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就某一领域开展严谨而富有成效的独立研究、探索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事实证明,优秀的导游员也往往是在这样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和气质的。

(四)对导游及导游知识体系认识的误区

培养导游人才,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导游的内涵与本质,本文尝试着对导游的内涵做出简要的分析,以便对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给予理论层面的指导。

原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条将导游人员定义为,“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1]。”高教版《旅游概论》作者刘伟认为,导游“是为游客做向导,给他们讲解,以增加他们的游乐兴趣—负责安排旅游者的食宿、交通以及处理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的人[2]。从以上对导游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法规还是现行的教科书,对导游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从导游工作任务或职能的角度给出定义的,并没有从导游活动的本质以及更深层次给予表述。

世界导游联合会,对导游的定义是“导游是指由相关权威部门颁布的或获得专业领域认证的,以特定的语言,引导游客参观,并对某一文化和自然遗产给予诠释(interpret)的人[3]。”这个定义,在同样给出导游职能的同时,更把导游的主要任务,聚焦在诠释(interpret)文化和自然遗产上面。现代汉语词典,诠释的注解是:说明、解释[4]。因此,“诠释(interpret)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至少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即说明景观和解释景观,说明景观,重在把景观讲明白,即是什么,而解释景观,则重在深入挖掘景观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游览之后心灵获得美的熏陶,使整个旅游活动从单纯的休闲体验升华到更高层次的人生体验、审美体验层面上来。因此我们认为,导游以及导游讲解的本质应是使游客在认知旅游景观之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

基于上述对导游内涵的认知,我们认为导游知识体系的核心应聚焦在“文化知识与素养”层面上,而非旅游管理或计调等其他层面,这也是“专家型导游”的必然要求。

二 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一)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重构培养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因此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是围绕人展开的,这就要求教育应以“以人为本”为最高准则[5]。基于此,我们重新构建了高职院校导游专业的培养目标。

1 人文素养培养目标

具有有较强烈的公民意识,对社会负责并有所担当[6];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持久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能够视野开阔而深刻的省察世界与人类社会,并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能够把握自我心理的变化,以获得身体和心理持久而健康的发展;热爱生活、关爱苍生、能够很好的经营自己的现实生活,并为自己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带来持久的幸福感;通过以上的种种努力,学生将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进入到他自己最佳的生命状态之中。

2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全面掌握有关导游基本专业知识,能够对各类旅游吸引物做出引人入胜且有一定深度的讲解,能够出色的完成导游接待工作,具有终身学习以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教育特别职业教育就不再是以培养懂技术、会工作的人为唯一目标了,而是首先从肯定人以及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去尽可能塑造一个健全、完整而自由的人来开始,在此之上再考虑职业的发展可能[7]。其次,职业的培养也要遵循每一个职业的具体特点和职业与人的关系上,不但让学生最终能胜任工作,更能去主动探索未来工作中的奥秘,解释、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重重难题。

(二)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课程的选择和设置上,我们将国内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及导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汇总整理,选择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课程,并与我校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做如下比对,参见表2。

表2 专业课程体系学分比重对比表

1 传统导游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所选择的课程安排前后关联性不强,所涉及的领域过多、过杂,课程结构缺乏逻辑性。部分课程内容相互交叉。

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相似度极高,课程缺乏特色。对比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两者之间的差异度并不是很大,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本科化现象十分明显。开设的课程中还涉及部分跨领域的课程,很多院校在旅游管理的课程体系中还会出现一系列酒店管理的课程,这使得课程过于杂乱,专业性不够集中。选修课各院校差异性很大,但集中的问题在于课程设置随意,很多重要的专业课,本应深入系统学习的课程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以致学分低、课时少,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应有的作用并不明显。

2 改革后导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在改革课程体系时,我们将多余的课程进行了删减、整合、在保留了部分核心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基础上,强调以文化修养课程为核心,所开设的课程均为中高级导游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不再是以课程为单位,而是以知识领域为单位,模块化教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也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

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充分发挥了选修课应有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成为“专家型”导游员,选修课不再以具体课程的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取而代之的是以研究方法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为重要内容, 并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来选择教师进行专业方向的深入研究,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逐步掌握独立开展研究的方法。对课程体系的模块进行了重新划分,加大必修课的学分比重,将选修课的学分分配到文化素养课程模块中,以此来深化导游专业学生人文课程的学习。

(三)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对接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也为了使新的课程体系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对课程考核部分也做了相应的改革。

1 考核内容

考核的内容上不再是以前的“你问我答”式,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训练学生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资料,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的能力。2 考核方式

理论考核:主要采用开卷、分析报告、论文、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考核,并始终以知识的运用作为考核的重点。

实践考核:采取“野外综合实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真正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由设计策划一条旅游线路,从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通过多次实践,效果显著。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着眼点,通过对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以及现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导游专业课程结构方面提出了“以文化修养类”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并在本校教学中获得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游员培养目标导游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分析导游员与游客会话的合作原则
黄希川
桂林市大学生导游员预约服务平台构建探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网约导游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