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03 02:36吴洁刘永恩彭裕红王自红赵成丽叶芋伶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3期
关键词:雅安医学类大赛

文/吴洁 刘永恩 彭裕红 王自红 赵成丽 叶芋伶

医学类专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遇到诸多困难。为了解决医学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不足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构建教、训、赛“三位一体”的“四阶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为高职医学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参考。

为解决医学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不足及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为载体,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普适性教育。同时,依托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进行产教融合,探索和实践了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整合校企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了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医学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医学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由于医学类学生专业的高度分化性,与理工科专业相比,知识面较为局限,创业的观念比较保守。学生的想法是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医院工作,治病救人。所以,当碰到创新创业这个词的时候,医学类学生会觉得事不关己。

创新创业课程缺乏系统性。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理论知识普及阶段,只面向新生或者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授课,光有理论普及且没有连续性,学生对整个课程根本无法建立起完整的体系,课程效果大打折扣。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未有效结合,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跟踪培养,课程体系缺乏系统化,未达到全员覆盖。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受医疗卫生行业刚性要求的影响,高职院校医学类学生面临在校时间短、教材难度大、上课强度大、学习节奏快、实践操作强、考试要求严等问题,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之间难以抉择。医学类学科专业性强,卫生行业从业要求高,医学类的教师在医学专业性方面都有着很强的知识积累,但要将创新创业与自身专业结合起来难度较大,且成果转化较少。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亟待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医学院校毕业或医院转岗,既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又少有创业实践经历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薄弱、结构单一,校内指导老师缺乏产业背景及实践平台,项目指导能力不强。同时,创新创业实践所需要的独立教学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与成效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雅安卫生学校与雅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有着70年的办学底蕴,厚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较强的办学实力。设有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中医与康复养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师范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二级学院,开设高职高专专业50余个,有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医学类学生占比达到60%以上。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全员覆盖、贯通培养、个性拓展”为目标,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平台建设、氛围营造等各环节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各要素进行系统设计,制定实施路径和方法。探索形成了教、训、赛“三位一体”的“四阶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一阶梯为普适性教育。以《创业实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载体,面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思维等综合性创业素质的培养,课程采取“理论+实务”组合模式,配合虚拟教学平台,培育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大赛种子项目。第二阶梯为专创融合实践教育。以各二级学院开设专创融合课程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创新元素,配合立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育校级创新创业大赛种子项目。第三阶梯为提升商科素养教育。以《SYB 创业课程》《创业经营管理实战》等选修课为载体,提升一部分有意向进入项目孵化阶段的学生团队成员的商科素养,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同时配合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训练营等活动,培育市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种子”项目。第四阶梯为项目孵化落地。进入项目孵化实操的学生团队,通过新道创业经营模拟沙盘继续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技巧,推荐项目入孵校级、市级孵化中心(众创空间),通过开展创业沙龙等活动,邀请企业方导师“一对一”帮扶项目成长,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金种子”项目。

整合资源、专创融合,构建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全覆盖、有层次、重实效”为目标,整合资源,成立跨学院、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研室,以教、训、赛“三位一体”的“四阶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支撑,探索形成了“普及教育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商科素养课程—项目孵化课程”递进培养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建设《创业实务》省级精品示范课程,合作编写课程建设成果《大学生创业实务基础教程》。2018年9月,学院开始面向全校在校学生开设《创业实务》课程,开展创业普及教育,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走到了前列。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创融合,打造全覆盖的教育体系。

夯实基地、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针对风险环境下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依托创新创业基础实训平台构建虚拟创业实践环境。设置层层递进的创业风险情境,将企业融资、财务、税务、市场营销等商科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形成“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创新研发”分层递进的创业教育实训体系,形成“项目+导师+团队”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目前,建成专创融合创新工作室6个、市级孵化器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创氛围。

教研先行、引质培优,强化导师团队建设。积极探索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在校内选拔青年骨干专任教师,通过“外送内培”的形式,开展了近200 人次的校内培训和近70 人次的外派学习培训,并获得课程教学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赛奖项4 项。选聘成才校友和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导师,建成了校外导师团队,开展创业沙龙、“一对一”帮扶、项目训练营等活动。

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提升创新创业项目水平。学院深入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建立完备的“校级大赛—市级大赛—省级大赛”的竞赛体系,深入挖掘专业中的创新元素,紧跟国家战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医疗扶贫、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方面涌现出了大量创新项目。2018年至2021年,确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1个、省级项目立项9个,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1个、银奖10个、铜奖18个。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以及基本技能。通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学院在高素质、全面性人才培养上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医学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在医学类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及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建设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医学类专业与理工科类、文科类专业融合,携手打造项目,完成高精准的医疗产品或者高效率进行项目转化,为国家医学类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和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雅安医学类大赛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综合性大学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对心肺复苏知信行的比较研究
说谎大赛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祝福雅安
硅宝科技:举行雅安地震赈灾募捐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