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2-02-08 12:41王莉莉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课程

王莉莉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育学生个体的综合素养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也是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客观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的主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也持续涌现。从一定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在优化学校育人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有属性,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是独特的,但实践层面上的教学策略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因此有必要依托于生活化教学策略基础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尤其是结合小学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探讨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确定课程主题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这为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目前,我国农村学生的教学内容存在都市化的倾向,城市的生活经验、生活场景成为农村学生主要的教学内容,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需要多元化的主题,更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场景和即有的生活经验,否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教学意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与其生活经验契合的,这是小学生高度参与并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性的基础和前提,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校本课程的辅助。学校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应注重对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挖掘及梳理,凝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如将民族文化遗产、地方性历史文化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等更契合学生生活的内容升华为活动主题,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生活化是课程呈现相应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切忌过多干预,而要注重课堂的生成过程。教师应明确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个体,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要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应被充分调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实践活动的主人。例如,在“做身边的环保小卫士”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内容涉及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难题等。教师可以以“我们生活中捡起一个塑料袋对环保有意义吗”为主题设计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或上网查阅必要的资料,或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最终这些资料可以成为学生辩论展示的素材。

三、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之间具有值得重视的关联性,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需要强化德育渗透,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化实践情境中的道德素养,这是一个在实践层面上需要大力探索的命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德育渗透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学校和班主任可以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在社会场景中的道德行为,使其认识到社会个体的道德行为对社会文明的意义,从而树立基础性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强化道德教育元素,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在最终的考核评价机制中凸显道德素养,同时将道德素养的考核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强调“知行合一”。

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学科教学的密切配合

在宏观层面,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同时也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密切配合,真正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本质上来说,生活化教学策略也要求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密切配合。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学习中简单的数学运算问题,或是生活中个人品德的培养问题,都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具有生活化背景的学科知识之间高度契合。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生活化教学策略,强化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将学科知识点放置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去,从特定的角度出发,设计和组织相应的课程。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深化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学科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有所作为,都可以组织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五、构建多元、动态的评价考核机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构建多元的、動态的评价机制,这是从教学评价层面上引导课程高质量推进的重要策略。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育和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都是需要关注的要素,而以往过于单一的评价机制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环节构建相对系统的评价机制,既要看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也要在活动过程中动态地评价学生。学校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要积极构建完善的顶层制度体系,强化对课程教学的监管和督促,这也是评价考核机制在实践层面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条件。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当前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其“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系统落实,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中不断强化主题探究,挖掘多元化的本土文化资源,持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策略课程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