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构建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研究

2022-02-13 02:35李思奇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特征词胜任特征

安 凯,李思奇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按照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振兴教师教育,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绩效工资核定要向乡村小规模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等倾斜。”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的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开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因而提升乡村小学班主任素质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胜任力是针对工作岗位提出的,它描述了一个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其岗位所需要的胜任特征,可以有效区分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将胜任力模式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可以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绩效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如何有效且有针对性地提高乡村班主任的胜任力,帮助学校管理者核检、甄选合适的乡村小学班主任显得尤为重要。

一、胜任力相关理论概述

胜任力指用可靠的测量有效区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1]它具有三大核心特征,即与员工工作内容有关;具有动态性和可塑造性;与工作绩效密切关联。胜任力模型是识别胜任力的关键方法,指担任某个特定岗位所具备的综合胜任力特征。[2]心理学家McClelland将冰山理论引入胜任力研究中并提出冰山模型,基于工作者不同的能力和素质水平,可以分为冰山之上的表面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以及深藏冰山之下的潜在胜任力(价值观、自我认知、动机)。[3]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一种探索性技术,通过被访谈人对关键事件的描述来发掘其胜任特征,具有开放性和行为回溯性的特点。有研究表明,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建立的胜任力模型更加真实有效。[4]

自胜任力引入到教育领域,国内学者对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班主任胜任力进行研究。[5-10]虽然研究者们选取的指标和方法各不相同,结论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看,班主任胜任力模型指标中确定了班主任胜任特征的基本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教育方法、心理辅导能力、工作态度、成就动机等方面。目前对于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领域,对小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更为稀缺。以往对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城市的,或者将城市和乡村放在一起去研究,而作为乡村班主任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可利用的资源的限制,他们所需要的特质自然也区别与城市班主任,因此,针对乡村小学班主任的胜任特征作专门研究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访谈对象与方法

(一)访谈对象

本研究选取甘肃省东乡县6所乡村小学的35名一线班主任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根据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成绩以及校长的建议,确定3项区分优秀班主任和普通班主任的标准:(1)“是否获得校级或者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2)班级成绩是否稳定保持在年级前三。(3)是否得到学校领导与同事的认可。根据该标准,选取出18名优秀班主任和17名普通班主任。

(二)方法

1.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词典编制

(1)预访谈和预编码。访谈小组随机抽取3名班主任,首先要求他们描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其次利用STAR工具[10]描述3件成功和3件失败的事件;最后依据访谈内容制定编码标准以及编制《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词典(初版)》,词典包含每个胜任力特征词的内涵及4个等级。

(2)正式行为事件访谈。根据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行为事件访谈提纲对35位乡村小学班主任进行访谈。每位班主任访谈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在访谈过程中,探索性地进行引导,以保障对不同组别的访谈时间和内容的一致性。

(3)基于访谈文本实施编码。35份录音转录为文本形式,进行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在编码过程中,对初版的胜任力词典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经3位专家对词典进一步补充,最终探索出17个胜任特征词,形成《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词典(正式版)》。

2.优秀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特征提取

(1)乡村小学校长进行等级打分并统计数据。邀请一位乡村小学校长,依照《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词典(正式版)》,为35份访谈文本提取的2 125个行为特征进行等级打分。根据打分情况,统计出17个胜任特征词的总频次、平均等级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

(2)优秀班主任和普通班主任胜任特征词差异分析。使用SPSS26.0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17个胜任特征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终得出有差异的胜任特征词。

三、结果

(一)访谈文本长度分析

本研究共有35份访谈文本,访谈时间总计2137.14分钟,约35小时,转录访谈文本得到约49万字。经优秀组和普通组比较,访谈字数p=0.07>0.05,访谈时长p=0.09>0.05,因此,两组在访谈文本的长度和时长并无显著差异。

(二)胜任特征差异性检验

对访谈内容一级和二级编码,选出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频次差异大于0的胜任特征词,最终概括出17项胜任特征词,并利用SPSS23.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总频次、最高等级分数和平均等级分数实施差异性分析(见表1)。

表1 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各等级分数的差异分析

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优秀组和普通组在班级管理能力、领导力、洞察力等5项胜任特征在总频次分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洞察力、爱岗敬业、责任心等6项胜任特征在最高等级分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班级管理能力、领导力、洞察力、等8项胜任特征在平均等级分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

(三)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

McClelland的冰山模型表明,知识、技能可直接被观察到,而特质、动机则需要通过行为间接反应。因此,在选择性编码阶段,本研究将17项胜任特征依据冰山模型划分为五个维度: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个人特质和个人成长,建立了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见表2。

表2 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

四、讨论

本研究基于乡村小学班主任的外在行为,从胜任力建模角度,构建了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结果包含5个维度,分别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态度品德、个人特质、自我教育,其中包括7个基准胜任特征,10个优秀胜任特征。

(一)关于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结构

根据乡村特殊环境构建的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包含了乡村小学班主任更好地胜任工作所具备的能力,与前人的研究较为一致。但不同的是,本研究依据乡村小学班主任的日常行为凝练出胜任特征词的内涵极具乡村特色,“同理心”这个胜任特征词也有别于其他研究,如宋智强在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测评研究中包括了15个特征词,[9]其中因材施教与本文的教育方法相似,责任心和反思力是重合的;许锋华的小学班主任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素养与本文的胜任特征也较为相似,[11]唯独缺乏了“同理心”这个特征词,这体现了乡村教育的独特性。“同理心”主要指了解贫困学生家庭情况,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地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物质帮助,一位赋予“同理心”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撑起一片天。因此,“同理心”胜任特征在乡村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与意义

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大政策下,为了促进乡村教育更好地发展,一名合格且优秀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构建的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在乡村小学班主任的评价、选拔、培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首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选拔优秀的乡村小学教师担任班主任,从而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班主任选择中,学校一般对教师知识层面的能力更为看重,但是对于班主任的个人素养以及特质等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地考察,而这些特征是判断能否成为优秀乡村小学班主任的关键,也是区分优秀乡村小学班主任和普通班主任的重要因素。如果知识、技能是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基础条件,但学校却忽略了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评定,则无法保障选拔的班主任能够很好地胜任此岗位。因此,此次建立的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可以健全乡村小学班主任甄选标准,提高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的评价。

其次,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可为乡村小学班主任培训提供参考。教师入职前,学校主要是对班主任的专业和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以满足胜任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入职后,学校不仅需要帮助班主任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更需要对其潜在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进行培养。乡村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是结合目前班主任的绩效状况来构建的,重点包括了成为优秀乡村小学班主任需要具备的各项胜任特征,据此可以了解到班主任的短板,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学校的培训成本。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明确班主任职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班主任需要及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能力。因为乡村小学班主任在个人成长方面难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并不了解通过何种方式来提升自己,所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乡村小学班主任通过以自己实际情况与模型内容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自身不足,找到自己需要努力的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没有在模型的基础上生成一个切实可用的测量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应用,后续希望生成一个科学的测量工具,扩大模型的应用。

猜你喜欢
特征词胜任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基于类信息的TF-IDF权重分析与改进①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基于改进TFIDF算法的邮件分类技术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产品评论文本中特征词提取及其关联模型构建与应用
抓住特征巧观察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