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2-02-19 01:28葛慧敏沈小燕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经管类国际化人才

葛慧敏 沈小燕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深入,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对于高校经管类专业来说,国际化不仅是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洪流,提升国际竞争力,培养出更多国际化人才,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推动经管类专业的国际化发展,高校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抓住发展的机遇,实现现代化发展。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就要从课程建设入手,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现阶段,随着国际化办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出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各个高校对国际化发展途径的探索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二、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完善的知识结构

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首先要熟练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课程知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其次,要能够将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新的思路,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再次,要了解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类法律、规则以及涉外交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最后,还应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与其他国家的人们进行交往和交流。

(二)良好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身体素质,也就是指高校学生应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挑战;另一方面是心理素质,指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并且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高校经管类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后续的每一个挑战。

(三)国际化职业技能

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即在进行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一些职业技能,如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也是必备技能。除此之外,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还可考取国际认可的CPA(注册会计师)、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四)较强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除了要能够与交际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之外,还应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情绪,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与交际对象良好相处,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实现国际化的友好交往。在自媒体时代,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还应积极学习各类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社交渠道的优势,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

(五)发展与创新能力

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并且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够提出创新策略,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2]。此外,高校经管类人才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墨守成规,而应积极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意识有待增强

虽然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多元文化无形当中对高校学生造成了影响,但从总体上来说,部分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给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此外,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条件比较一般甚至困难的家庭,出国留学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出国留学的积极性[3]。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又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出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重压力导致高校在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时存在较多问题。

(二)课程难以与国际接轨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虽然已经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积极地进行了改革,但课程设置仍然存在弊端,缺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如果教师只是教授理论知识,没有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则不仅会导致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且这样的课程设置也很难与国际接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国际化的课程,难以达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高校要想构建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目光不能仅停留在国内,而要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当中[4]。因此,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具备国际化教育的视野,在专业课程构建中侧重于国际化方向,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整个高校开展教学提供理论支持。这样能够使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加高效,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经管类人才。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到国际化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升对自身的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具备长远发展的国际化眼光,成长为高水平、高素质的经管类国际化人才。

(二)进行国际化教学改革

为了能够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经管类国际化人才,高校应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国际化教学改革,以使整个教学体系都能够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高校应合理设置国内和国外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经管类专业的相关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眼光。其次是课程设置的国际化。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开展国际化课程教学,合理设置实践环节,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些国际交流和实践的机会,在增长学生国际见识的同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高校经管类课程设置不仅要符合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应适当地与先进观念接轨,推进国际化教学改革的进程。最后是教材的国际化。除了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适当地选择国外的教材,重视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外语交流环境,促进学生外语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在改进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也是推动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一条有效途径[5]。首先,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国际意识,使教师具备国际化的眼光,从而为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支持。其次,高校应优化教师结构,除了要让现有的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之外,还应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师,充分利用国际化的教学资源。最后,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积极鼓励经管类教师外出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为构建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四)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

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一定的国际实践经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并且能够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因此,高校应将国际交流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拓宽国际交流渠道,与不同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高校也应积极接受和培养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使教学更加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增长国际知识与经验。这也是构建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五、高校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高校在构建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遇到语言障碍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而要想实现课程建设国际化,保证课程建设的效果,首先就要从语言教学入手。如果语言不通,学生理解不了教师讲授的内容,则不仅无法实现课程建设的国际化,同时还会对专业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然,如果仅仅注重语言教学,也会偏离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应处理好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新生入学的阶段加强语言教学的力度。学生刚刚进入高校的这个阶段是语言教学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应在这段时间加强语言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提升新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外籍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能够听懂外籍教师的授课。这能够将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正确处理国外国际化与本土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高校在开展国际化探索的过程中,一般更加注重师资和学生的国际化,虽然这些也属于国际化的内容,但是如果仅仅关注这些内容,就会导致国际化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而部分高校由于资金不足,很难为国际化的人员交流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对教师和学生也缺乏吸引力。因此,高校在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正确处理国外国际化与本土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实现本土国际化的途径,在教学方式和课程构建方面落实国际化,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行本土国际化并不等同于完全否定国外国际化,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正确处理国际化理念与适用性的关系

高校教师在构建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具有国际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为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实现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处理好国际化理念与适用性之间的关系,即虽然要引进先进的理念,但是不能盲目地照搬,而要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对比和分析,不仅要考虑到教育理念的先进性,而且还要考虑到适用性,从而为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培养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对于高校经管类专业而言,培养国际化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结合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部分高校在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国际化意识薄弱、课程设置难以与国际接轨等问题。针对此情况,高校一方面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开展国际化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力争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经管类国际化人才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