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新能源汽车课程为例

2022-02-19 01:28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新能源思政

郑 焱 张 丹 杨 军 李 丽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他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从多方面入手,利用好课堂教育,不仅要抓好政治理论课堂,还要做好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高校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其中思政课承担起大部分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高校也不能忽略其他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要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全面完善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因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可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

新能源汽车课程是车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电机及驱动系统、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类型等主要内容,其中还涉及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理念。新能源汽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拥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满足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能源汽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在校大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思想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重点论述了新能源汽车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路,讨论如何将爱国教育、工匠精神、诚信敬业等穿插到新能源汽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一、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现存问题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来,如何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成为各专业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他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协同育人是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向。但事实上,很多课程的思政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思政教学的理念仍未完全普及到高校的专业教师群体中。一些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一知半解,不清楚如何去具体实施,使得思政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思政教学重视度不足

现今在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并未被明确规定[2],或培养方案中有所要求却未被落实。不少教师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仍侧重课程基础知识和个人专业技能,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程度不够,这导致思政教学内容弱化、模糊。也有一些专业课教师还没有完全理解“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意义,仍然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还是依靠思政理论课程。同时,专业课教师平时对专业技术的发展研究关注较多,关于时事政治、党的理论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等一般较少关注,因此不能很好地结合思政内容开展专业教学。

(二)思政教学缺少正确方法

高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能力,以便学生未来毕业能够胜任相关岗位,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专业型的人才。而思政教学的融入,是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教师对如何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非常熟悉,方法也非常多,而对如何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却并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下手,缺乏一定的方法。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紧密,这也就意味着其中隐藏着许多的思政元素,需要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思考研究思政教学的正确方法。

(三)思政教学未能有效融入专业课程

专业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将思政元素有效渗透到课程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思政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结构的改变,是为了将知识教授、品德培养和技能培养三者相统一。而实际上思政教学并未有效渗透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等环节。部分教师将思政教学知识生硬地插入专业课程教学课堂,如只是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讨论一些与专业课程内容基本无关的时事政治等。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思政教学,与真正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相差甚远。

二、新能源汽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培训和授课,发达国家也较为成熟,拥有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教学体系还未完全成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中新增与新能源相关的专业。同时很多政策和规定的出台都反映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因为是新兴学科,新能源汽车课程任课教师大多还是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专业教师。但新能源汽车课程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这就导致任课教师不能应对教学要求。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专业属于新增专业,一些学校缺乏专业教师,甚至有的教师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培训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一些专业课教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不够深入,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同时有的学校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只是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简单讲解,这样很难为企业培养适合特定岗位的专业型人才。鉴于新能源汽车的课程特点,部分教师不能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课程加入思政元素后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接受率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针对新能源汽车课程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更多专业课程的教师或培训学校现有专业教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此外,专业教师应根据新能源汽车课程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方案的根本,构建全新的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让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同步前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政教育[3]。

三、新能源汽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教改过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因此,应将课程思政的教学观点引入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改革过程,将新能源汽车课程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新能源汽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以传授基本理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在理论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师可利用数字化时代的便利,将数字化资源用于教学实践,挖掘更多优秀的新能源汽车思政课程资源,通过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专业思政教育的效果。以新能源汽车课程中的典型案例为载体,结合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内容,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团队协作的能力,以此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引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典型研发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高校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对教师的培养方式和考核制度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对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观念的培养,合理设置考核机制,从源头上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培养爱国情怀, 教导学生立志成才

深刻认识思政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在新能源汽车课程思政教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坚决贯彻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充分借助现代化课堂,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解读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政策;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对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信心,培养其爱国敬业的高尚品德。

教师要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学生了解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我国正在全力以赴,努力实现汽车行业发展的“中国梦”。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正在快速发展、不断创新,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不断做大做强的国产车企,让学生了解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从而引起学生对国家发展壮大的自豪感[4],使他们对国产汽车充满信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新能源汽车知识,培养其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贡献力量、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开展敬业教育, 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教师在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人,讲述他们的事迹,分析他们在新能源汽车研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用这种方法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向这些名人学习,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品质以及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5],鼓励他们认真做事、脚踏实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在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一些不道德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国从2010年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种补贴政策相继出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一些企业通过政策漏洞获取国家的补贴,却没有真正研发新能源汽车。这些企业的行为都是不诚信的行为,严重危害了产业的发展。这一类事件,都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来警示学生,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三)弘扬工匠精神, 鼓励学生学术创新

现如今,全国各行业都在全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人们注重产品的质量、注重创新。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更应该承担起未来接班人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6]。以新能源汽车构造课程为例,在接触实车的实践环节,教师要教导学生严谨、仔细、规范;在实车实践的现场,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采用团队协作教学,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追溯问题本质,探索问题的根本,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学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导学生勇于挑战传统,面对问题要多方面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

本文分析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将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与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也能够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充分发掘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设计自然、巧妙的连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思政教育实现人才培养德智双赢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新能源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