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体系研究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2022-02-19 01:28祝团飞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基础课计算机知识点

祝团飞 罗 成 陈 颖

高校是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需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最早接触、覆盖面最广、课程及学时占比较多的一类课程,是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当前,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问题,育人效果不明显,课程思政未能与高校思政建设同向同行[2]。研究公共基础课中的思政教育,对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课堂教育中的落实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现状

(一)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思想情况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着核心作用,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思政教育思想影响高校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水平。现在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需传授专业知识即可,无须融入思政教育。教师教育思想没有跟上新时代的要求,这将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产生负面影响,也必将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亟待转变。

(二)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情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印发了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创新意见和指导性纲要[3-4],这些文件的印发对推动高校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文件要求,在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改革方面下大力气、下大决心,并取得了大成效,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教学成效明显。然而,因一些高校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和把握不准,且无法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探索实践中,仍存在思政元素“挖掘易、融入难”和“三全育人”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等现象,部分公共基础课为了思政而思政,有把公共基础课上成思政课的倾向。

(三)公共基础课 “1234” 思政教育模式

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不深和理解不到位将会导致在实践的过程中走虚走偏。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解决“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1234”思政教育模式就是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提出的一套体系化的解决思路,“1234”思政教育模式即“一确定、二挖点、三结合和四评价”。

“一确定”即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确定本课程所要融入的思政内容体系。在这方面,一些教师往往缺乏提前的规划和思考,讲到什么内容,想到什么思政元素,就进行“拉郎配”式的组合,从整门课程来看就像是一盘散沙,不成体系。“一确定”就是要从整门课程的视角去确定思政内容体系,尽可能把思政内容体系聚焦在一个或两个方面,不追求多,而追求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主体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选择其中一点或两点予以确定。

“二挖点”即在确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后,可将课程内容知识点用于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点,从而实现思政元素覆盖全部课程内容知识点。在挖掘思政元素点时,一是切记一定要在确定的思政内容体系范围内进行选择,否则又将落入零散、杂乱的境况。二是切忌一堂课融入的知识点过多,以一个或两个为宜,否则将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失去课程思政的意义。

“三结合”即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确定与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挖掘应结合时代特点、行业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以体现时代性、行业性、专业性及课程性。一方面,这可以让思政元素更聚焦、更新颖、更活跃,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易理解和更易接受;另一方面,这可以让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更丰满、更立体,更易形成特色,更易突显成效。

“四评价”重点在于在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点的同时也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闭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是当前教师研究的热点,也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但是,如果只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与融入,则会导致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没有形成闭环。课程思政的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往往是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使大学生具备现代计算机素养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快速、便捷地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从而提高人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一确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核心知识内容是学习现代办公软件的使用,因此,在确定该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时的可选择性较大。教师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来讴歌国家在各领域的发展成就,也可围绕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来赞美我国在各领域的体制优势,也可以围绕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歌颂我国古今伟大领袖、仁人志士或民族英雄。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选择“爱国”作为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旨在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的大爱情怀。

“二挖点”。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根据知识点进行,选取的思政元素需要与知识点有强关联,这便于后期授课时思政元素的融入。如果选取的思政元素与课程的知识点只是弱关联,则在融入思政元素时会比较生硬,无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运用Word 文字处理知识点,教师可选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作为教学内容素材,组织学生开展百年党史海报设计制作大赛,让学生通过搜集百年党史图文资料和运用Word 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海报设计,既掌握Word 文件排版相关知识技能,又加深对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在无形之中实现引领学生价值观的作用。运用Excel 表格处理知识点,教师可选取中国百年GDP 统计分析作为教学内容素材,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统计和分析我国各个时期的GDP 数据,不但加深自身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背景的了解,也可了解国家和民族在百年奋斗过程中,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无形中培育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运用PPT 幻灯片设计制作知识点,教师可选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发展成就展作为教学内容素材,让学生收集、整理和设计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发展成就展幻灯片作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将时事热点、行业热点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如将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作为思政点融入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布置课堂课后练习或组织海报设计大赛、PPT 设计制作大赛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素材,自主完成“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海报设计或PPT 设计制作。这在培养学生文字处理和幻灯片设计制作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帮助学生了解时事热点和国家近期取得的非凡成就。又如在运用Excel 表格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现状,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全球各个国家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数据的对比中发现不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特别通过比较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的数据,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同时,针对授课对象专业特点,可以融入专业中的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思政点,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最新前沿动态。如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可以引入C919 国产大飞机国之重器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对C919 大飞机相关素材进行排版和PPT 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全面了解我国在大飞机设计制造领域如何克服国外重重技术封锁,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一条自力更生的大飞机设计制作之路,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四评价”。要想落实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就要注重在教学、考核和评价的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而考核评价环节的思政教育往往是最容易忽略,也是比较难的环节。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特点,在考核环节针对各部分考核知识点,可参照“二挖点”和“三结合”中的思路,精心选择如“喜迎二十大”“百年党史”等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内容,也可选择如高铁飞驰、巨轮远航、祝融探火、蛟龙潜海等行业产业国之重器等作为考核知识点,保障思政元素在考核环节的融入和闭环。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一)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各知识点考核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和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感召、浸润及洗礼下,学生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情怀得到不断增强,进而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也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章节实验操作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考核成绩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学生学习态度明显转变

经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是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员,我们个人的小小的发展成就紧紧联系着国家大的发展成就,每个个体的梦想织就了伟大的“中国梦”。在这种爱国主义情怀的激励和感召下,学生学习态度有着明显转变,从“要我学”“跟着学”“课堂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学”和“处处学”,授课班级学风明显好转。

(三)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极大加深

学校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让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际的第一个学期就“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激发了他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对比入学时及课程教学期末学生思想状况可分析得出,学生对祖国、民族的自豪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对祖国未来的发展信心,对行业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极大的加深。

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思想情况及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存在的思政元素“挖掘易、融入难”的普遍问题,也指出了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课程思政教育“易忽略、难落实”的思政教育难点。在此基础上,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为例,提出了公共基础课“1234”思政教育改革模式,为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体系化的改革思路、措施和方法,希望可以为公共基础课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基础课计算机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