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的集团化办学实践
——以金华市婺城区为例

2022-02-19 04:07彭晋全
教育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婺城区集团化教育资源

彭晋全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322118)

当前,随着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促进区域教育资源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均衡化方向发展。[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逐步推进“优学婺城·幸福城”建设,婺城区政府正在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努力争创省教育现代化区。[2]

一、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历程

金华市婺城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起步、发展、成熟三阶段,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作、内在驱动等过程,婺城区集团化办学由“单一嫁接式”向“多方协作式”方向转变,能够趋于优质、特色、共生共长式均衡化方向发展。

(一)集团化办学起步阶段(2000—2007年)

金华市婺城区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在2000年左右陆续展开。这一阶段金华市婺城区按照“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宜增则增”的原则,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做到科学准确定位、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尝试名校集团化模式,走内涵发展道路,促使学校尽快提档升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2007年度金华市婺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公报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提倡集团管理促均衡,稳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3]2007年,金师附小教育集团采用“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以提供“高尚的服务”,率先在金华市婺城区实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2010年,金华四中教育集团成立,开通了农村孩子进入优质学校就读的直通车,开辟了一片初中集团化办学的试验田,标志着婺城教育在集团化办学探索中又迈出新步伐。

(二)集团化办学发展阶段(2008—2017年)

经过前期实践积累,婺城区进一步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继续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乡(镇)中心校等经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2011年,《金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扩大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优质公平发展。[4]2012年,金华市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大力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步推进城乡基础教育朝着更加均衡化方向发展。[5]2012年,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的成立推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满足了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金华市婺城区教育集团化的又一重大举措。2017年,浙师大附中教育集团成立,为促进婺城区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集团化办学先行典范示例。

(三)集团化办学成熟阶段(2018年至今)

在名校集团化战略驱动下,婺城区进一步迈进教育集团建设步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支持集团化办学,通过将名校优秀的文化底蕴进行整体输出,盘活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的目标。婺城区2018年人代会上提出扎实推进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将投入2.3亿元实施10个教育基建工程,完成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实验四中实训楼建设,开工扩建金华四中,集团化办学规模初具成效。[6]婺城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倡导“优学婺城”,大力组建14个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7]2021年,《金华市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名校示范工程,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大力度输出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方法、先进管理和优秀教师。[8]

二、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模式

全国范围内集团化办学模式多样、叫法不一,按照教育集团内部学校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可分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依照教育集团化办学外部发展进程可分为均衡模式、嫁接模式和依附模式,结合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要求,集团化办学模式可分为强校帮扶类、强强联盟类、混合多样类三种,例如,北京的“城乡学校共同体”、上海和长沙的“委托管理”、深圳的“名校联盟式”、杭州的“混合模式”。[9]

婺城区以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采取“A+X”的“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组合方式,实现“1+1>2”的效益,以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弱校的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共建立14个中小学教育集团,4个学前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同时,婺城区根据教育集团组建特点,采取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分别有帮扶型、协作型、紧密型、托管型等多种类型。集团内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为集团学校发展增加助推剂。各结对学校统一组织学术和学生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在规范中懂得遵守规则,在异质文化中学会包容,积极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规模化效应,整体提升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通过“孵化”和“聚变”,名校集团不仅带动了基础水平比较薄弱的学校的发展,也使这些薄弱学校渐渐成为强校,甚至成为名校,孵化出更加多元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校与校之间的资源还进行了优化整合,又为师资力量更为薄弱的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婺城教育局还将婺城区若干学区相近的学校或校区组成学区集团,例如新建湖海塘学校,成立两个教育集团,一个是由南苑中学和湖海塘中学两所学校组成的金华市南苑中学教育集团,另一个是由东苑小学和湖海塘小学两所学校组成的东苑小学教育集团。学区集团建章立制、统一规范,使集团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在规范管理后,学区集团还聘请了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智囊团对学区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提出建设思路,实时跟进学区集团的未来发展,明确了办学方向与办学思路。学区集团均衡化发展的关键是师资均衡,婺城区教育集团在打造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整体上按照“体量不变、结构优化、均衡发展、盘活存量”原则,采取“输血”和“造血”方式,打造优质师资“蓄水池”,为集团内部教师资源良性流动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教育集团整体的教学水平。

三、集团化办学的实施保证

(一)构筑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近年来,金华市婺城区十分重视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为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多项政策支持,这充分证明婺城区政府对教育集团化的保障力度在逐年加大,政府开始越来越重视区域教育集团化办学,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投入和建设上。

从2001年金华市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扩大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起[10],一直到2020年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每届政府都在大力提倡集团化办学,政府基础保障措施和政策扶持逐年在完善。发展至今,婺城区已成功举办婺城教育发展大会,组建了14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已实现全覆盖。从婺城区教育局出台的《关于深化集团化办学、强化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中可以看出:首先,政府赋予地方教育机构集团化办学自主权,加大了教育集团经费支持力度;其次,政府给予集团化办学教师政策扶持,特别是教师绩效、职称评聘等;最后,政府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全力打造优质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完善集团学校内部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支持学校联合培养制度,且高中综合素质测评录取适度倾斜集团学校学生。[11]

(二)增强集团内部文化认同

集团化办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增强师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集团内部文化认同是集团获得长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集团文化是实现联盟内部各校共生共长的纽带和基础,整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校区间的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例如,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社团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区活动。通过举办机械制图竞赛、CAD竞赛、钳工竞赛、数控车工竞赛、数控铣工竞赛、车工竞赛等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学精技能的积极性,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联盟学校在共同文化价值观驱动下开展文化活动、制度建设以及教研活动,保障联盟学校同向同行。

(三)健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婺城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强教师梯队培养和轮岗交流,健全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机制,重点推进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教师资源的统筹均衡配置,提拔城区骨干教师前往农村学校任职,选调农村优秀教师进城锻炼。同时,婺城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创建。自2016年起,婺城区逐步与杭州江干区、宁波海曙区建立教育对口支援关系,全区共有16所学校与杭州江干区学校结对、20所学校与宁波海曙区学校结对。金华九中、金华十六中、金华十中、婺城小学等校均已同各结对学校展开了交流互访活动,将结对学校的先进理念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交流结对,教师可以充分学习杭州和宁波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工作经验,也能更好地接触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婺城区也已出台县管校聘方案,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常态机制,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四)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婺城区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城乡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通过“互联网+课堂”,即可实现三所甚至更多所学校同步教学,优质课堂也变成共享资源,这打破了横亘在城乡学校教育之间的厚障壁。依托省市区各级资源平台,婺城区创新打造了“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婺城模式”,实践城乡携手“4同”教学范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结对学校“同上一堂课、同听一节课、同研一节课、同享一微课”。婺城教育持续发挥集团牵头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集团内学校办学活力,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师资共享、教研一体、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特色共生,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教育共同体。

四、婺城区集团化办学的成效评价

经过多年的集团化办学,尤其近几年的大力推进,婺城区集团化办学成效明显,示范引领效应显现,学生培养质量逐年提升,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一)教育质量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区域集团化办学的全面覆盖,校际学生成绩差距不断缩小,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逐渐缩小,基本上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的目标。例如,浙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成立是浙师大和婺城区协同创新、深化校地合作的重大实践,也是促进婺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一步。该集团目前主要由浙师大附中、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和浙师大附属小学等学校组成。各成员学校在师资、财务、校园等相对独立的基础上,采取“互联网+教育”的方式,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校际之间的高效有序管理。

教育集团内部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条件之一。利用互联网技术,集团学校实现了课程教学平台的互联互通,课堂教学实时开放,做到了集团学校的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辅导,集团学校的教师同步教学、同步答疑、同步辅导,共同检测课堂教学质量,让基础薄弱的学校也能享受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婺城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打造“名校+弱校”“优质校+潜力校”“城校+乡校”等教育管理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实现婺城区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认可度提升明显

集团化办学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在调研和访谈中发现,接近95%的被调查者认为集团化办学提升了学校品牌文化建设水平。接近90%的被调查者认为集团化办学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只有极少的被调查者认为集团化办学对学校的品牌文化建设和社会美誉度影响很小。调查结果显示,婺城教育集团的被调查者基本上赞同其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调查结果综合显示,集团内部的教师非常认可集团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超过96%的教师对集团化办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超过90%的教师认为集团化办学有利于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竞赛等方面;接近90%的教师认为集团化办学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其专业成长速度也快于普通学校。学生对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满意度也在逐年提升,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等方面。接近90%的学生对课程设置表示满意,92%的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表示满意;将近95%的学生认可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际学生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并接受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影响。从中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集团化办学的认可度较高,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度是集团化发展的活力源泉,是集团化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教育集团外部环境也普遍认同教育集团化办学。调研发现,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利好,教育集团化办学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改善了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了平等的机会,通过创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先决外部环境。集团化办学从整体上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择校难”等问题,使区域内教师人员流动呈现合理化局面。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和重要任务之一,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金华市婺城区集团化办学实践为例,从办学历程、发展模式、实施保证及办学成效评价四个方面分享了婺城区集团化办学成功实践经验,与传统普通学校相比,集团化办学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的办学手段,整合各个学校的优质课程、师资、文化等教学资源,形成核心向心力,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对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

在调研与实践过程中,对婺城区集团化办学的成效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了几个深层次问题。总体上,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实现集团化办学的动态发展

集团化办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体而言,教育集团作为一个特定的组织场域,组织内部成员包括教育集团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合作学校的人员等群体,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内部均衡、可持续发展。教育集团作为一种共同体,需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制订统一的规章和制度,形成和谐统一的学校文化,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日趋优化的动态可持续发展过程。因此,教育集团要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并在具体办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实现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打造集团化办学的品牌特色

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特色上。通过品牌特色建设,既有利于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量,也有利于提升教育集团自身的核心竞争力。[8]在办学过程中,集团应利用资源集聚优势,沿着集中化与差异化方向发展,形成错位发展,打造突破点,力争在整体实力上形成特色与优势,构建品牌文化。同时,通过打造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生态,创新办学模式,确定发展路径,从而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因此,集团化办学的品牌特色建设是不可缺少的。

(三)保证集团内部资源均衡发展

集团内部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而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在线教育”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共建和云端共享,这将是集团化办学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政府要建立跨区域、跨学校帮扶制度,打造区域整体优化发展的办学格局。同时,集团内部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合力打造优质教育课程,主动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区域教育集团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婺城区集团化教育资源
郑红建作品赏析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金华市婺城区水果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婺城区:上墙公开代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