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整体感知”优化的实践研究

2022-02-22 08:33蒋玉娣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导语整体

蒋玉娣

一、研究的缘起

(一)审视现状

1.整体感知意识全无

现象一:文本肢解

(1)词语堆砌  有些课堂,揭完题后就初读课文,接着就是一大屏幕的词语出现。这些词语,不管是曾经学过的还是没有学过的,不管是本课重点还是难点,全用同一种颜色呈现。这样的呈现,只是一种词语的堆砌,而没有将词语很好的与文本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2)内容肢解  有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一上来就是文本的过细分析,给人一种零碎的,不完整的感觉。听了,总抓不住文章的整体。

(3)程式感知  有些课堂都是从词语检查到内容概括或文章脉络梳理,一步一步看似清晰,却感觉缺少内在的整体联系,整个过程中走着程式化的道路。

现象二:单元分块

(1)模块教学  单元中有一个一个的板块,教完一个板块也从不联系整个单元。你教你的,我教我的,使单元缺乏整体。如有些教师只重精读,将精读课文的角角落落都教了个遍,觉得这才是精华,才是可以含英咀嚼之处。忽略了略读课文的存在,它的功效。

(2)导语忽视  每个单元前都有一个单元导语。有的课堂只是读一读而已,有的课堂压根儿不理睬,让单元导语坐上了“冷板凳”。熟不知,单元导语是贯穿整个单元的灵魂所在。

现象三:整册分离

每一册的知识都呈现一个螺旋上升的形状,册与册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没有形成整体的意识。注重眼前,不顾将来。

(1)胸无整册  有些教师只关注文本,而忽视了整一册教材的整体编排,使得这些教师教完本册教材也不知所云。

(2)独立教材  有些教师只关注了本年级、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却忽视了小学其他学段教材的整体体系,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涣散,整合知识的能力欠缺。

2.整体感知意识淡薄

从平日里的听课来看,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教师对于整体感知还是有一些意识的。但他们的意识仅仅停留在:我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就是整体感知;我理解了文章中心思想就是整体感知。而对于内容、中心如何去整体把握,有些怎样的优化措施来进一步推进阅读教学,想得还不够深,不够远,使得教师教得云里雾里,学生学得稀里糊涂。

二、研究实践

(一)文本的整体感知

1. 整体感知内容,扎实阅读

1.1感知结构顺序,理清条理

从我们课题组所整理的小学阶段文体比例中可以看出,叙事类的文章占了很大比重。我们知道,这类文章一般按事情发展、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等顺序来安排内容。

1.2感知情感血脉,凸显情理

2.整体感知要点,厚实阅读

“以小博大,攻其要害”。我们知道古代人作战,不管你是金城汤池,都避其锋芒之处,讲究要害点的突破。只要一点突破,便可土崩瓦解。我们阅读文本,也可用这样的战术——仅仅抓准“要点”来进行整体感知,就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厚实起来。

2.1紧扣文题,化繁为简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

2.1.1质疑课题

有问题在前,学生带着问题去整体感知课文,如果自己在课文找到答案,他们就学会了自己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2.1.2扩充课题

有些记事型的、写人型的、状物型的课题,可以通过扩展课题,由课题辐射到文本,再将其贯穿成线,“整体感知”的操作就有刚可循,驾轻就熟了。

2.1.3紧抓题眼

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片言”即“文眼”,是“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紧紧抓住这些题眼,步步深入,使教学设计清晰,课程目标得到整合,使得整体感知文本不再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2找准词句,化难为易

文章的重点词、中心句、过渡句都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充分利用重点词句,就能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也就掌握了复杂内容的钥匙,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2.1抓准重点词

有句话说得好“一颗沙里看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在教学中一向被教师冷处理的“词语”教学,一向被大家认为“阅读障碍”的生字新词,有时恰恰就是“阅读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抓住关键词开展有效的整体感知。”

2.2.2利用过渡句

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当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意思有变化时,常用过渡句相连。整体感知中,利用好过渡句能帮助学生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二)单元的整体感知

1.单元导语入手,整体感知

1.1激发兴趣,孕育欲望

单元整体感知,串起了整个单元的线,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历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

1.2明确导语目标,激起欲望

中段年級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经验与能力,明确单元目标,能增强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将初级求知欲望进一步深化与激发为高级求知欲望。

单元导语里往往蕴涵着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和要求,部编本三上第六单元课文导语: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2.以导语为线索,贯穿体验

“单元整体感知”过程中的体验,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的个性,领会文章的个性,捕捉语言的个性。让学生在赏析与研读中,在整合与比较中,积累个性语言,领悟表达规律,并迁移和渗透到表达自己熟悉的个性事物上。

3.以导语为准绳,强化整体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此时,我们应引导学生纵观全局,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加以提炼,并链接课外,迁移运用,实现登山途中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三、研究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习惯养成

1.“整体感知”的方式方法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催化剂”

整体感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原有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现状得到了改善,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了整体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新的整体感知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发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了阅读质量和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2.过程性参与是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转变的“保鲜剂”

在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性地碰到有些学生对整篇文章、整个单元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在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一个“整体”,教师在“扶”到“放”的阅读课堂,总结一系列整体感知的方式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关注个体的兴趣点成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再生剂”

整体感知改变了过去的“按部就班”“肢解过细”现象,教师在教学前,非得花上一番心思去琢磨教材的隐秘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强化教师整体感知意识,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能力

1.强化教师整体感知意识,增强了自身素质。

“整体感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教师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需要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整体感知的切入点,整体把握教材的敏锐点,提高自身研读教材的综合能力。再者,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需要,选择优化的整体感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时常保持研究的状态,具备研究的素质。

2.提升教师的整体感知能力,砥砺了实践智慧。

从传统固守的过细讲解到整体感知,我们教师在理念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大大丰富了个体实践智慧,教学方式得到了充实,自我发展与专业水平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加侬、柯蕾(美)《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译:宋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

2.杨虹《“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法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孔秀兰《基于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朱勇《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杨小波《整体感知阅读教学法的意义及操作》文学教育下半月2007年第1期

作者信息

姓名: 蔣玉娣,性别:女,出生年月:1989年5月,民族:汉,籍贯 :杭州萧山,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导语整体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阔腿裤的小秘密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