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气莫待临大事

2022-02-25 07:19裴义红
世纪风采 2022年2期
关键词:静气圣贤米芾

裴义红

清代帝师翁同龢曾写过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副对联是指古今圣贤与普通人的区别,他们有大气度,无论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面临巨大的诱惑与危险,都能做到心静如止水,泰然处之。比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的“安居平五路”和家喻户晓的“空城计”,都是临大事有静气的代表作。

其实,“静气”并非圣贤们的专利,“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符号,是中华民族自然作息、躬耕田畴,苦读寒窗积淀而成的做人品质和审美追求。圣贤要有静气,普通人也需要有静气。

我们共产党人一生奋斗,不是要做圣贤,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事小事都要抓。所以,“静”字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静态观变幻,静气思良策,静心做事情。首先要做到精神镇静,也就是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保持定力,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其次是头脑冷静。《管子》中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认为保持内心虚静,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有的人一旦当了官,手中有了实权,“吨位重”,便趾高气昂,忘乎所以。继而一大堆唯利是图之徒立马就围了上来。你喜欢听好话,他们就放“彩虹屁”;你喜欢钱财,他们就主动送上门;你好色,他们就送美女;你有雅兴,他们就送名人字画和古玩,或者写文章时把你的大名署在前面。总之,你喜欢什么,爱好什么,他们就送什么,把你送得昏昏然,捧得晕乎乎。《荀子》中说,“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意谓要专心,专一而静地观察事物。这个时候,你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冷静观察,静心思考。这些人非亲非故,或者平时根本就不熟悉,没有交往,他们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猎”,为了他们的一己私利。有的贪官直到被“猎”倒了,身陷囹圄,有了大块时间静下心来思索,才明白这个道理。但人生没有回头路,这时才明白和后悔,已经晚了。在这方面,倒要学学古代大书画家米芾的冷静。米芾酷爱字画,有人为托请他办事,特拿来一幅珍贵的字画相求。米芾静下心来一想,收画的后果是什么。因此,画在他家里放了三天,他连看都没看一眼,便命仆人归还。仆人不解,米芾解释说:“不看的话,我还可以当它是赝品来自我安慰。如果打开后,我爱不释手,忍不住要收下,那岂不是要坏我的官声了?还是不看的好。”在诱惑面前,米芾心静如止水,正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说的“无欲故静”。

第三,要心态平静。有的官员过去对那些在基层打拼的小老板、包工头,从没拿正眼瞅过,当他们靠自己的权力顺利地揽工程、做生意,成了暴发户,立马西装笔挺,宝马香车,美人怀抱时,马上眼红,心里翻江倒海似的不平静起来,愤愤地想:“没有我,哪有你们的今天?出了灯油钱,总不能在黑处站呀!”心态不平衡、不平静的结果,是更加疯狂地贪污受贿,急速地腐败堕落,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走进高墙深院。

我们共产党人,大到治党治国治军,小到做人立身为官,莫学古人,非要等到临大事才想到有静气,平时就该要心有静气,培育静气,始终做到不为诱惑所动,处变所惊,不为名利所累,俗事所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无私无欲,至大至刚,涵养浩然之气,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猜你喜欢
静气圣贤米芾
一张纸开悟“笨小孩”
用“心”写字
静气
修身
王船山的人生哲学简论
顺势
沉静
诡异的仕女图
相知
在棺材里等死的才子